《虛幻的人性 09》

銀月亮 (2025-08-03 23:51:51) 評論 (0)

費舍爾從男女情愛出發來闡述愛。除了性欲,愛還包含有傾慕和依附的情感。傾慕具有選擇性,隻對專門的對象產生情感反應。戀愛讓人昏憒。處於傾慕狀態的人隻看到對方的長處,接納(其實是忽視)對方的缺點,在行為和愛好上也與對方趨同。費舍爾通過磁共振成像技術觀察到傾慕時人腦的反應仍然是以腹側被蓋區為中心的獎勵腦回路。除了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也參與這種情感過程。戀愛中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去甲腎上腺素促使人的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像是在一次極險運動狀態中。而分離的時候,人又出現焦慮感,渴望與對方結合。血清素的分泌反而是下降的。因此,戀愛讓人忘了饑渴。而分離的戀人又會陷入茶不思,飯不想的抑鬱狀態中。在這裏,文學藝術的敘述也許比科學的論證更有說服力。傾慕的愛完全可以與性欲脫離。一個小男孩喜歡一個小女孩,可以沒有任何性的體驗,不是出於任何性的動機。純真的愛是存在的。

傾慕是短暫的激情。去甲腎上腺素消退,血清素回升,人將回到正常狀態。維持長久戀愛關係依靠溫情脈脈的依附感。這時候主要起作用的是催產素和加壓素。人們在擁抱和身體接觸時就會產生催產素。它能讓我們感受到安寧和舒適,從而促成戀人之間的相互依戀。加壓素也有類似的效應。生物學家在嚴格實行一夫一妻雌雄配偶製的一種草原田鼠體裏找到加壓素受體。這是由基因支配的行為。把加壓素受體注入另一些性雜交的田鼠體內,這些動物就會體現出雌雄配偶親合的行為。人類的配偶關係也受到加壓素一定的影響,但是整體的機製可能更複雜一些。依附感是相互的。無論是得到,還是付出,我們都感到愛的快樂。我們的依附感往往和記憶聯係在一起,喚起與那些曾經依戀的人,事物,和故土的點點滴滴,於是就有了相思和鄉愁。這些思愁在人的意識流動中不單單是相隔中的苦澀,而且也有愛戀中的歡愉,體現在文字,詩歌,和音樂等各種藝術形式中。

人類的愛遠比男女之愛更加寬泛,更加博大。廣義的愛就是使進人與人結合的快樂的情感。它根源於這種依附感。顧名思義,催產素產生於女性懷孕和分娩的過程。母子之愛就是人類的天性。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依偎,兄弟姐妹之間的耳鬢廝磨,嘻鬧玩耍產生了親情之愛。學生之間和戰士之間相處,可以超越同性之間的競爭,形成友情之愛。我們還可以將依附感投射到更遠,更廣,更抽象,甚至虛幻的地方,去愛我們的城市,我們的故鄉,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還有所有的生命。但是,愛首先是真實具體的體驗,你必須先愛你身邊的人。不然,這些所謂的愛都是謊言。

最後要說愛與道德無關。回到母親和妻子同時落水的問題,我之前說過這是一個不可能有答案的問題。所以,以後就不要再討論這個問題了。

--寫於2023年10月22日(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