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哈爾濱有很多曆史建築,直到出國前的二十多年都在周邊生活。高中更是直接打入了內部,在曆史建築物內完成了三年的學業。所以耳濡目染地就一直對建築有濃厚的興趣,甚至在高考報誌願的時候都曾經有過念頭要不要報個建築專業。雖然陰錯陽差與此專業失之交臂,但一直對各種建築情有獨衷,到各個地方,都會盯上當地的特色建築,仔細瞧一瞧。
上海有很多老建築,由於租界的緣故更是有很多有異國風情的建築保留了下來。淮海路附近眾多街道兩側的私人別墅一直是神密又吸引人眼球的存在。特別是近一二十年,電視劇小視頻一步步幫大眾揭開了塵封這些洋房的神秘麵紗。
哈爾濱的市花是丁香花,與之同名的丁香花園當然更吸引咱的目光。以前聽人說起有這麽個名字的花園在上海,還想著到上海的時候去看看,後來也就忘記了。馬上就要離開上海了,就在無意間閑逛的時候,這個花園在我們尋找公交車站時突然出現在我們對麵的馬路邊,神奇吧?!
可惜五月末六月初,上海丁香開放的季節已經過去了。在丁香花園裏並沒有看到丁香,引人注目的是一段院牆。牆頭用琉璃瓦做成龍型,長長地盤踞在各種翠綠的植物叢中,龍頭遠看很有氣勢,整體很是特別。整個後花園都被攔住,謝絕參觀,嗬嗬,隻有街邊的一座房子被改成了高檔粵菜餐廳,我們之所以能進入遠觀也是拜此餐廳開門納客之故。
走著走著就碰到了一個很漂亮的書店,噢,不對,叫“書局”。進去一看才發現這是一個隻賣詩集的地方,聽說很網紅,有個很詩意的名字叫“思南”。
走路查高德地圖的時候,被提醒附近有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現在的導航地圖真是做的越來越能讀懂人心啦,哈哈哈!走到跟前發現這建築在電視劇中看過呀,記得劇情好像是個醫院,地下黨組織想辦法在這裏營救被敵人打傷後在此救治的潛伏英雄,嘿嘿,這些劇情都差不多,看過轉頭就忘了。工藝美術博物館裏的收藏能看出師傅們手藝之精湛,隻是作品都很傳統,不怎麽吸引眼球,所以來這裏參觀的遊客更是寥寥無幾。
淮海路附近租界區的大量的私人小別墅,很多被標上曆史建築得以保留,現在有做為辦公室,幼兒園的,而更多的還是做為個人私宅。這些大大小小的洋房,都安裝了高高的大鐵門擋住了行人的視線,牆頭不夠高的還加裝了草編的籬笆,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附近還有大量的舊民居,想像一下在這上百年的老房子裏的小房間裏生活,應該也不會太適意。有人把舊房進行改造升級重裝修,在古舊的外殼裏打造一個現代化的生活空間,也算是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
多年前上大學的時候常去的徐家匯,現在是上海的一個重要商圈,高樓大廈林立。其中還有一座醒目的徐家匯天主教堂,建於1906年的歌特式建築,紅磚牆雙鍾塔,曾經是遠東第一大教堂。現在免費對公眾開放參觀。
其實吸引咱過來參觀的是旁邊的這個徐家匯書院,是英國著名的建築師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設計的,他還是咱剛剛參觀完的西岸美術館的設計師,看來也是一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啦。這座書院從建築到內部裝修裝飾,再到書籍管藏,都令人印象深刻。
全套的申報收藏,好精美哦!
地下室的一大麵牆壁,裝飾著這個折扇狀的大型折紙作品,圖案從左看是Shanghai,從右看也是上海,這氣場,含古概今,海納中外!
國內現在跟書有關的場所大都改名啦,大點兒的徐家匯圖書館現在改稱書院,小一點兒賣書的書店變成了書屋。書屋都布置的挺有創意,也很舒適,大多還都配有咖啡廳,也是一條龍服務的周周到到。書屋裏的一條小字讓旅途中的旅人又開心了不少,哈哈!
在上海總要吃幾頓本幫菜,回味一下三四十年前值入心田的老味道,喚醒沉睡的味蕾,很讚哦!
這次旅行特別在離滬之前,回了趟母校,打卡一下咱的獨屬地標。曾經的校園,青春的記憶。
很多年沒回學校看看了,前幾年同學們返校參加校慶的聚會也無法參加。當時也隻是即興填詞為賀。
風入鬆 · 致華理八x屆校友
丹桂飄香漫申城。秋色耀梅隴。
桃李重返尋夢園,顧盼間,淚盈眼眶。
驚詫喜認學友,俱歎鬢已點霜。
小橋河塘梧桐旁。往事隨風漾。
五百同窗聆師訓,依稀間,又見盛況。
幾度春秋似短,記憶且存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