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言無字三星堆 【原創】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
古跡三星堆自1929年被村民燕道誠偶然發現。至今近百年共出土文物近13,000件,其中較完整的3,155件,不同材質,不同形狀,不同風格,不同主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點:就是沒有文字,一個都沒有。甚至是工匠的名字、編號。為啥是這樣的呀?當然有其原因,當然是嚴格的刻意而為。難道當年的三星堆人不想和我們交流溝通嗎?
我們來看世界考古,有兩個大類,一是人類可以理解的,殿堂,雕塑,神像,器物,典集,文稿。另一類是人類無法理解的,比如金字塔,秘魯古代馬丘比丘,納斯卡線,沙漠中的巨石。
三星堆文物屬於前者,它裏麵有人像,有和人類身體尺度相當的大小。那麽是否他們還沒有發明出文字呢?好像也不是,因為一個沒有文字的初級文明好像不能製造出這樣的工藝複雜,寓意深刻,外形精美,數量龐大的文物。這些文物就在眼前,但沒有一個文字。如何解釋?
我以一個現代人的觀點來解釋一下:
三星堆文物被定為祭祀坑,那是因為所有數千件文物中沒有一件是實用器具,酒杯、菜刀、油燈、碗筷、斧頭、鐮刀,連遺留在現場的都沒有。可以想見當年挖坑埋寶的三星堆人,擁有超強的組織能力,嚴明的紀律,明確的宗旨,神聖的目的,就是從建造神像開始就要不留一個字,否則很難做到不被人隨手寫一個“王小二欠我兩吊錢”, “安紅俺想你”之類的痕跡。什麽樣的工程會這般嚴格、這般神聖呢? 答案呼之欲出:這些器物都是做給神靈的,神靈不能接受人類文字的玷汙,如果有文字,就會冒犯神靈,降災懲罰。
在此之前他們應該已經造過有文字的種種祭壇,但頻遭毀滅,所以這次們建造了一個完全沒有文字的祭壇,祭祀係統。以順遂神靈,以祈求饒恕。但仍然失敗了,絕望,恐懼擊垮了三星堆人,他們鄭重小心的埋葬了所有祭品,離開了傷心之地,一去不回遠遁他鄉。
好像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那個時代各個部落的語言文字並不成熟穩定,統一明確。當人們聚集在一起要建立一個宏大共用的祭壇時,刻上誰的文字比較好呢?當年秦始皇強令書同文,為此還不惜焚書坑儒。可見上古書不同文,而且書生們固執自信,無法達成共識。所以在修築各部落共同使用的神壇時就規劃所有的禮器上都不能有任何的文字,以示平等,以示公平。祭祀時不同的群體隻要打出不同的旗幟橫幅,喊出自己的口號訴求即可。
你看那天安門前的石獅子,華表上不也沒有文字嗎?沒有了文字也就免去了糾紛,兼容不同的教派,部落,文化和時代。說不定沒有文字就是上古時代的民主平等神聖長久的一種智慧呢?
當然更有可能是兩個原因兼而有之,無字神壇體現的是眾生平等,匍匐神權,閉嘴臣服,尊敬神聖的祭祀理念。
有道理嗎?您以為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