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扶到安全距離 中國司法多荒謬

風蕭蕭_Frank (2025-08-06 06:59:07) 評論 (0)

從“不敢扶”到“躲遠點”,我們走路究竟要保持多大的安全距離?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V535QRN05568KAD.html

2025-05-09  來源: 空瓶子 河北  朱文強|文

以後出門走路一定要加倍小心,一不留神你可能就麵臨巨額賠償。因為青島的法官大人發明了一個超級牛逼的新詞——行人安全距離。啥意思呢?就是你好好的在路上走,突然有個人轉身撞了你,受傷了,你得賠錢。

至於這個“行人安全距離”是多少?對不起,你去問青島法官吧。畢竟這是他們發明的,鬼才知道。

我們先來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奇葩的事兒吧:

青島電視台《法治青島》報道,青島李滄區法院立案庭庭長韓繼升稱,女子劉某和男子王某在人行道上一前一後同向而行,劉某在前麵邊走邊接電話,期間突然轉身往回走,與迎麵而來的王某撞在了一起,劉某當場倒地,後經檢查,劉某右股骨脛創傷性骨折,二人就賠償金無法達成一致訴至法院,法院根據當事人申請,委托鑒定機構對劉某的傷情進行了鑒定,結果為十級傷殘。劉某請求法院判令王某賠償醫療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188000多元。

當地法院是怎麽處理的呢?他們調取了當天小區門口的監控記錄,認定劉某雖然受傷,但是在前方無突發情況的狀態下突然轉身往回走,對於事故的發生存在較大的過錯,而王某存在未保持安全距離的過錯,係事故發生的次要原因。後經法官多次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由王某賠償劉某人民幣7萬元。

“ 行人未保持安全距離”成為一起民事糾紛的重要裁定依據,這也算開啟中國法治道路的先河。關鍵,翻遍中國各種法律法規,你都找不到依據。

青島法官的創新思維還真挺活躍的。

按照他的邏輯,行人之間的安全距離應該保持到多少合適?1米?10米?還是100米?感覺以後大家節假日都不要出去玩了,那些熱門景區人挨人的盛況下,你不知道哪個牛鬼神神忽然轉身回眸一下,你就倒黴了。

有人說,青島法官這是強行把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機動車行駛中應保持安全距離強行移植到行人身上。

我倒覺得,這位法官大人可能連道路交通安全法都沒讀明白,機動車正常行駛期間,追尾那叫未保持安全距離,你前車開著開車突然掉頭往後撞,這叫啥?這是危險方法危害公眾安全。

青島法官這個裁定堪比當年南京彭宇案,這是彭宇案的PLUS 版。對了,這個嚴格說不能叫裁定,因為人家是走的調節,很雞賊。我不知道你們用了什麽方法讓這個小夥子接受了這個7萬元的巨額賠償。

總之,小夥子認栽,你們完成任務。

說起南京彭宇案,有幾個被媒體報道的細節:

一審判決說: “如果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

時任南京市政法委書記的劉誌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法官在一審判決中對原、被告相撞事實認定的一些推理分析,偏離了主流價值觀,引發輿論嘩然和公眾批評,導致社會輿論普遍不認同一審判決結果。“

被撞老人的兒子是警察,正是他拍攝的一張所謂問訊筆錄(當地派出所稱最早的問訊筆錄因裝修丟失)的照片成為彭宇案的關鍵證據。

法院調查的原始證據表明,“彭宇案”中原、被告發生相撞的事實是成立的,一審據此判決的結果是適當和正確的,二審之前當事人達成庭前和解協議的直接效果也是好的。但案件審理中出現警方丟失詢問筆錄等關鍵證據,一審判決說理、表述不當等問題。相關人員在事後給予了停職、調離和警告的處分。

可以說,當年的彭宇案,媒體關注度極高,而且是媒體主動出擊,深入挖掘了這個案件背後的各種細節。

而這次青島行人安全距離案是當地官方主動披露,未想卻引來罵聲一片。

其實,一個調解結案的糾紛,這事千不該萬不該,你們不該拿出來大張旗鼓的邀功請賞,很多事不能上台麵的。

當然,目前來看,這條新聞已經被你們自己刪掉了,但是,很壞的影響可能是刪不掉的。

我的一位朋友是這樣評價的:彭宇案法官金句是“不是你撞的為什麽要扶”,這次在青島升級成了“你沒躲開就得賠錢”——這算不算司法係統用調解書給“碰瓷”頒發合法營業執照?

我很讚同這句話,總之,以後大家走路確實是如履薄冰了,因為,你不知道哪個大爺大媽會突然轉頭撞向你。對了,以後大家在路上可能也不能說話了,因為你不知道哪句話就可能嚇到旁邊的大爺大媽。

南京法官讓大家不敢扶摔倒的老人,青島法官讓大家遠離路上的老人。

對了,前段在唐山我就遇到了老人“碰瓷”,倆老人騎著三輪車橫穿機動車道,加塞兒不成就擋著我的車不讓走,當我下車跟他理論的時候,旁邊瞬間過來好幾個男的,有個自稱xx書記的人不但罵人,還跟旁邊一群人起哄讓老人立馬躺地上,然後老人立馬躺在我車前頭,說嚇到他了。

典型的尋釁滋事,後來我立即用手機錄了視頻,並當場報警,你們猜最後警察咋調節的?他們讓我給老人道歉,說再怎麽著也不能跟老人較真兒。這視頻我還留著呢,這很唐山。

所以,有些老人敢於肆無忌憚是有原因的。

2025年5月9日,中國法官又出奇案!從南京彭宇案到‘安全距離’:中國司法再次挑戰公眾信任,你還敢扶人嗎?|彭宇案|社會冷漠|信任危機|社會新聞|社會事件|中國現狀|社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bvl1R7JtI

咱們又來見証一次荒謬曆史時刻

你們還記不記得南京彭宇案

那位法官説的

現在又有了新詞

什麼是安全距離?

今天帶你來了解一下

法官真的是別出心裁

人行道上

爲了老人的安全要

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那麼在熙熙攘攘的超市

節假日的旅遊景區

那些人群密集的地方

要怎麼保持安全距離呢

從不是你撞的

你爲什麼要扶到現在的保持安全距離

老人成了生人勿近的洪水猛獸

這些法官們真的是功不可沒啊

史上最恐怖的兩個群體相撞了

一個是老人,一個是小孩,老人一把扯住小孩,説就是你把我撞的,你得賠我180萬。小孩反手就掐住老人脖子,説我要是大喊你是人販子,要拐賣我,你猜法官信不信?

而且我現在把你掐死,因爲我未成年,肯定不會判刑,你猜法官會不會判我正當防衛?

現在的社會連孩子都不好訛了,哎。還真有老人和小孩相撞的案例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這個好在是有監控給拍下來了

可以清楚的看到

是老人故意把小孩拽下車的

要是沒有監控的情況下

髮生這種事會如何呢

因爲有央視的介入

法院才象徵性的判了老太太的兒子

拘留10天

罰款500塊

而老太婆則因爲年紀大

身體又骨折了

所以不予執行

但你以爲這就完了嗎

沒有!老太的孫子還不服

説要繼續上訴

被判拘留的兒子也嘴硬

説那100萬他還要追

還要打官司

從受害者家裡拿走的1萬元

到最後都還沒有還

説白了如果沒有央視出頭

小雲一家人

可能真的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再看一個髮生在前幾天的最新案例

您現在看到的是2025年5月2號

髮生在廣東某地的扶老人被訛的視頻

我們可以看到

穿黑衣服的小夥看到老人倒在路中間

快速的跑過去

先將倒地的摩托車挪到了邊上

然後返回去準備扶老人

結果老人不起來

賴上了小夥子

説是他撞的

這次事件呢

還好

被路過的車的行車記錄儀拍下來了

我們來看一下

這位車主的評論區怎麼説的

感謝各位網友關注

已經聯繫上了榮縣與滕縣的治安大隊

並互留了聯繫方式

如果黑衣靚仔確實被訛詐了

相關單位會找我取証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小夥悔青腸子的鏡頭

這個世界啊

現在扶不扶的問題

在我們心中確實就像烙印一樣

被深深的刻在了骨子裡

想扶就要學聰明

先拍照開錄像

或者找路人作証

做好事已經要先自己取証的情況下

就算你取証了

也會惹一身騷

佔用大量的時間去解釋

下麵我們來看這個視頻

全程監控

全程錄像

小夥明明隻是好心

把老人扶到了安全位置

結果老人反口咬他撞人

那句話説的太對了

不知傷到多少真心想做好事的人

這麼多老人訛人事件的結果

會給這個社會帶來什麼?

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摔倒

沒人敢扶

不是因爲路人冷漠

而是因爲大家

都怕 怕一伸手就被訛上

我們先不談道德

來談人性

老人摔倒

大多數人是不敢扶的

你要是真扶了

賴賬的概率是越來越大

所以在中國

很多人是不敢扶老人的

我們也可以理解爲這個壞人變老了

你們先回答我一句話

如果你是那個摔倒的老人

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談人性

你最擔心的無非就是沒錢看病

給孩子帶來麻煩

因病緻窮

這時候你就要選擇了

請問你通常會選哪一個?

這就是人性嘛

我們常説

先講人性

再講道德

這就是底層的人性

那我再問你一句話

如果這個老人有醫保

有養老金

能住得起院

不怕養老問題

也不怕意外風險

在這樣的前提下

他還會訛你嗎

因爲在巨大的利益麵前

道德是不管用的

在利益麵前

人性是會扭曲的

早在2000年前

管仲就説過

説白了人吃飽了閒得住的時候

他才會講禮節

知道要臉麵

所以你會髮現

人的道德

人的修養

人的人品

是建立在私産的基礎上

是建立在溫飽的基礎上

如果連這些都沒有

其他一切 免談

這個國家沒有能力和製度

保護那些行善的人

製度解決不了

風險 就隻能靠人來承擔

而當承擔風險的代價越來越高

扶不扶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會越來越冷

如果中國這個社會

不能讓行善有安全感

那他就得接受

好了

朋友們今天就説到這裡了

別忘了點讚 訂閱 打開小鈴鐺

小七

會持續給大家帶來更多不一樣的觀點

我們下期再會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