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氣溫驟降,我的心情也跟著跌到穀底。還沒下完的淅淅瀝瀝的秋雨,從屋簷下如淚水般 “ 滴嗒!滴答! ” 地掉在地上,沒完沒了的讓人又心疼又無奈。
在村前的馬路邊上,小山似的棉杆堆上殘留的棉桃被風吹日曬著,同樣的地方和同樣的陽光,那些枯萎的棉桃總是在不同的時間裏陸續開花,陽光下遠遠的望去白花花的一片。父親舍不得放棄這些棉花,也就隔三差五的讓我去摘。
在這陰霾的萎靡不振的日子裏,心如死灰的我帶著小板凳和布袋,走在冷冷清清的鄉村小路上。呼嘯而過的北風卷起地上枯黃的野草和落葉,在空中打著旋兒地飛奔而去,隨風飄去的還有我破碎的夢想。
我站在棉花堆前,小心翼翼地將手伸進枯幹的棉枝裏摘下棉花。尖硬的棉殼在我手背上劃了無數道口子,血都滲出來了。一天下來也撿不了五斤棉花,媽媽說棉殼裏摳出來的棉花賣相不好,但可以留著做棉絮用。
雖然時間對我們來說是不值錢的,但凡地裏長出來的農產品都舍不得放棄,那怕隻是一丁點,也都是我們辛苦勞動掙回來的,當然還有陽光和雨露的滋潤,以及大地慷慨的付出。
冬天的田野裏死寂沉沉的,路邊背陰處的白霜終日不化,裏邊的野草沒有枯萎,風吹過時縮頭縮腦地趴在地上發抖。在漫長又溫暖的夏季裏,背陰處不起眼的野草卻長得比任何植物更加鬱鬱蔥蔥,盡管野草沒有樹高,也沒有花香,卻綠了大地。
突然不知從哪裏飛來一隻烏鴉,站在棉杆堆的頂端上悲聲悲氣地 “ 呱!呱! ” 地叫個不停。烏鴉嘶啞的叫聲在百鳥中是最令人反感,它們的叫聲總是使人聯想到腐肉、汙物和綠頭蒼繩。此刻在我聽來烏鴉叫得是那麽的淒涼、那麽的孤獨和那麽的悲傷,叫得我心都碎了,叫得我淚水汪汪,實在是受不了便揮揮手將它趕走。
一轉身,就見一隻土黃色的小兔子連蹦帶跳地竄過來停在我麵前。它抬起上身,兩隻前爪懸在胸前,一雙烏黑的大眼睛靜靜地盯著我,鼻子急速地抽動著,那神態就好像我們從前見過麵似的。
從曠野上刮過來的陣陣寒風將小兔子的毛都吹翻起來,寒風要是再刮大點,它會不會被風帶走呢?小兔子啊,你待在廣寒宮裏和嫦娥作伴多好,人間有什麽好的東西值得你不遠萬裏的下凡來呢?
我彎下腰愛憐地伸手去摸小兔子的頭,它卻四腿著地的蹬起一股淡淡的土煙,閃電般地飛奔而去。
我惆悵地望著寒風肆虐的寂靜的田野,望著村前馬路邊上的一排粗大的柳樹,裸露的樹幹直指低垂的厚厚的雲層,尖而參差不齊的樹捎看上去又細又長,名副其實的一個個小光棍兒在寒風中搖曳。獨處空蕩蕩的天地之間的我,懷揣著空虛虛的心靈,隻覺得透心涼。
三個堆成小山一樣高的棉杆堆,上麵殘留著棉花基本上被我清理幹淨了。剛歇上兩天,村幹部通知每家出一個勞力去色湖邊修築堤壩。
我的家鄉在很久很久以前是長江邊的沼澤地,村西是河,緊挨著村東北邊不遠處是色湖,東南邊是長江,可以說是四麵被水環繞。家鄉人想要多打糧必須治水,而治水的第一步就是修築圩堤。在那個年代想要完成這樣的工程,隻有靠農民的肩挑手提。因此每年冬季的枯水季節,農閑之時,我們的村裏的人要去色湖或者江邊修築堤壩。
大冷天的村裏人誰也不願意去色湖邊被寒風吹著,村幹部就按各家各戶承包的土地麵積派工上堤。那些老弱病殘的家庭,不能出工就出錢,沒錢的家庭當然就得出力。
心情憂悶的我想要換一個環境,希望在空曠的荒灘野地裏走出失戀的傷痛,就跟著村裏的青壯年們上堤,雖然比不上木蘭從軍但一樣的辛苦。
我的肩上扛著扁擔,一頭是被褥一頭是兩隻土筐,筐裏麵裝著換洗衣服和日用品。隨著村民一起翻過百裏長堤,穿過色湖農場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空蕩蕩的田野,在坑坑窪窪的機耕路上,越往前走人煙越稀少。
冬天的田野永遠都是光禿禿的灰蒙蒙的,冷冷的陽光明晃晃地卻感覺不到一絲絲的溫暖,盯著蒼白的太陽看半天,頭不暈眼也不花。天地之間的萬物都懷著希望,因為冬天來了,春天不久就會來臨。
看不到的未來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未來一眼就看到頭了。我望著眼前沒有色彩的田野,沒有人煙的荒郊,沒有溫暖的陽光,還有自己沒有希望的人生,歎息著屬於我的春天何時才能到來呀?看清了未來的我巴不得離開村裏,去沙漠裏都行。和阿星的親事完蛋了,拿村裏幸災樂禍的人話來說我是遭報應了,甩了吳銘終被別人甩了。在我躲在被窩裏哭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半夜裏笑醒了。怪誰呢?
村裏已經派人提前在色湖堤壩附近的排水渠向南的斜坡上搭好了窩棚,它長約二十米左右,寬約四米,高約二米,外觀看上去身不正地搖搖欲墜。一盞馬燈吊在窩棚正中手腕粗且布滿疤痕的木柱上,窩棚裏四麵來風,潮濕的泥巴地上鋪著一層稻草,隻在靠南壁留著兩尺寬的過道,各人的被褥攤開一半緊挨著鋪在稻草上,東西兩邊稻草編的牆壁位子最好,因為整麵牆都是屬於自己的,可將零碎的小物件塞在壁縫裏,可惜早就被有心人占住了。每個窩棚住了大概二十人,要彎著腰走進去,不然的話頭會撞到亂七八糟地掛在棚頂上的東西。
我將自己的被褥往稻草地上一撂,這個地方就是我的了。除了日用品,我沒有像其他人婦女那樣帶針線活,因為心裏煩也就沒有帶任何書籍,真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怎麽過。
窩棚是修堤壩的農工吃飯和睡覺的地方,男女分開在不同的窩棚裏。周圍沒有遮風擋雨的樹木,夜晚的窩棚外漆黑一團,寂靜得使人以為這裏是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晚上不得不出去方便,我壯著膽子走出窩棚。但見頭頂上深邃的夜空閃爍著密密麻麻的寒星,望上去又高又遠,鑽心的寒氣似乎來自比這些星星更為遙遠的太空。大地黑咕隆咚的什麽也看不到,我心裏害怕撞上孤魂野鬼,顧不上羞恥摸黑往斜坡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一小段路,蹲下來就行人道。
我將自己帶的棉被一半墊著一半蓋著,緊緊地裏在被窩裏,撲麵而來的是淡淡的稻草氣味,身上僅有的暖氣被地仙吸走,好在大家都擠住在一起抱團取暖。每天早上起來我總覺得腰酸腿痛,精神萎靡。
窩棚隻有一個進出口,用草編的簾子遮住。窩棚前挖了一個坑,埋鍋做飯。大家將帶來的白米湊在一起由體弱的中年婦女做飯,水要從排水渠的另一邊提上來,菜也是家裏帶來的裝在罐頭瓶裏的鹹菜。
天剛蒙蒙亮,籠罩在田野上的濃霧還沒散開,我們就得起床吃早飯。中午飯被人送到壩上,所謂中飯還是和早飯一樣,一人一大瓢,沒有茶水供應,但晚飯後有開水喝和熱水洗漱。天黑之前收工,兩頭能見寒星閃爍,早晚來去的路上要消耗近半小時左右,寒風像刀子似的在祼露的皮膚上劃過,到了工地隻想躺平,坐下也行。
我挑著空擔子隨著眾人去工地,就是在原有的堤壩上加寬加高,泥土取自附近的荒地,一鍬挖下去黑黢黢的汙泥是又黏又臭。持鍬挖泥的人順手一丟,一大坨黑泥就穩穩當當地進了筐裏。每次我幾乎是用祈求的眼神望著手拿鐵鍬的人,期待著下一坨黑泥能丟到另一個筐裏,然而 “ 咚!” 地一下兩大坨黑泥緊緊地疊在一起。四大坨泥巴雖然不及一擔半桶水,但從早到晚挑著沉重的擔子,順著斜坡踉踉蹌蹌地爬到壩麵,把我累得齜牙咧嘴的直喘氣。倒掉泥土,下坡,上坡,天天就這樣上下來回的奔波,一趟下來就渾身發熱,三趟下來就汗流夾背了,隻能憑著天生的硬骨頭撐下去。
男勞力每天掙十分工,大概四毛錢。婦女一天可以掙得八分工,四乘八共三毛二分錢。我年紀小,一天到晚隻有六個工分,值兩毛四分。如果不出公差,到年終掙不上足夠的工分還要倒扣。
工分低,收入少,那麽吃到肚子裏的油水當然也就少得可憐。為了使營養不良的身體長久地撐下去,實際上我真的是沒力氣幹這種繁重的活了,便跟著一些懶人學撞鍾。
(待續)
上集
忍氣吞聲地活下去
每天掙兩毛四分錢
mayflower98 (2025-08-01 07:58:31) 評論 (28)
入冬以來氣溫驟降,我的心情也跟著跌到穀底。還沒下完的淅淅瀝瀝的秋雨,從屋簷下如淚水般 “ 滴嗒!滴答! ” 地掉在地上,沒完沒了的讓人又心疼又無奈。
在村前的馬路邊上,小山似的棉杆堆上殘留的棉桃被風吹日曬著,同樣的地方和同樣的陽光,那些枯萎的棉桃總是在不同的時間裏陸續開花,陽光下遠遠的望去白花花的一片。父親舍不得放棄這些棉花,也就隔三差五的讓我去摘。
在這陰霾的萎靡不振的日子裏,心如死灰的我帶著小板凳和布袋,走在冷冷清清的鄉村小路上。呼嘯而過的北風卷起地上枯黃的野草和落葉,在空中打著旋兒地飛奔而去,隨風飄去的還有我破碎的夢想。
我站在棉花堆前,小心翼翼地將手伸進枯幹的棉枝裏摘下棉花。尖硬的棉殼在我手背上劃了無數道口子,血都滲出來了。一天下來也撿不了五斤棉花,媽媽說棉殼裏摳出來的棉花賣相不好,但可以留著做棉絮用。
雖然時間對我們來說是不值錢的,但凡地裏長出來的農產品都舍不得放棄,那怕隻是一丁點,也都是我們辛苦勞動掙回來的,當然還有陽光和雨露的滋潤,以及大地慷慨的付出。
冬天的田野裏死寂沉沉的,路邊背陰處的白霜終日不化,裏邊的野草沒有枯萎,風吹過時縮頭縮腦地趴在地上發抖。在漫長又溫暖的夏季裏,背陰處不起眼的野草卻長得比任何植物更加鬱鬱蔥蔥,盡管野草沒有樹高,也沒有花香,卻綠了大地。
突然不知從哪裏飛來一隻烏鴉,站在棉杆堆的頂端上悲聲悲氣地 “ 呱!呱! ” 地叫個不停。烏鴉嘶啞的叫聲在百鳥中是最令人反感,它們的叫聲總是使人聯想到腐肉、汙物和綠頭蒼繩。此刻在我聽來烏鴉叫得是那麽的淒涼、那麽的孤獨和那麽的悲傷,叫得我心都碎了,叫得我淚水汪汪,實在是受不了便揮揮手將它趕走。
一轉身,就見一隻土黃色的小兔子連蹦帶跳地竄過來停在我麵前。它抬起上身,兩隻前爪懸在胸前,一雙烏黑的大眼睛靜靜地盯著我,鼻子急速地抽動著,那神態就好像我們從前見過麵似的。
從曠野上刮過來的陣陣寒風將小兔子的毛都吹翻起來,寒風要是再刮大點,它會不會被風帶走呢?小兔子啊,你待在廣寒宮裏和嫦娥作伴多好,人間有什麽好的東西值得你不遠萬裏的下凡來呢?
我彎下腰愛憐地伸手去摸小兔子的頭,它卻四腿著地的蹬起一股淡淡的土煙,閃電般地飛奔而去。
我惆悵地望著寒風肆虐的寂靜的田野,望著村前馬路邊上的一排粗大的柳樹,裸露的樹幹直指低垂的厚厚的雲層,尖而參差不齊的樹捎看上去又細又長,名副其實的一個個小光棍兒在寒風中搖曳。獨處空蕩蕩的天地之間的我,懷揣著空虛虛的心靈,隻覺得透心涼。
三個堆成小山一樣高的棉杆堆,上麵殘留著棉花基本上被我清理幹淨了。剛歇上兩天,村幹部通知每家出一個勞力去色湖邊修築堤壩。
我的家鄉在很久很久以前是長江邊的沼澤地,村西是河,緊挨著村東北邊不遠處是色湖,東南邊是長江,可以說是四麵被水環繞。家鄉人想要多打糧必須治水,而治水的第一步就是修築圩堤。在那個年代想要完成這樣的工程,隻有靠農民的肩挑手提。因此每年冬季的枯水季節,農閑之時,我們的村裏的人要去色湖或者江邊修築堤壩。
大冷天的村裏人誰也不願意去色湖邊被寒風吹著,村幹部就按各家各戶承包的土地麵積派工上堤。那些老弱病殘的家庭,不能出工就出錢,沒錢的家庭當然就得出力。
心情憂悶的我想要換一個環境,希望在空曠的荒灘野地裏走出失戀的傷痛,就跟著村裏的青壯年們上堤,雖然比不上木蘭從軍但一樣的辛苦。
我的肩上扛著扁擔,一頭是被褥一頭是兩隻土筐,筐裏麵裝著換洗衣服和日用品。隨著村民一起翻過百裏長堤,穿過色湖農場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空蕩蕩的田野,在坑坑窪窪的機耕路上,越往前走人煙越稀少。
冬天的田野永遠都是光禿禿的灰蒙蒙的,冷冷的陽光明晃晃地卻感覺不到一絲絲的溫暖,盯著蒼白的太陽看半天,頭不暈眼也不花。天地之間的萬物都懷著希望,因為冬天來了,春天不久就會來臨。
看不到的未來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未來一眼就看到頭了。我望著眼前沒有色彩的田野,沒有人煙的荒郊,沒有溫暖的陽光,還有自己沒有希望的人生,歎息著屬於我的春天何時才能到來呀?看清了未來的我巴不得離開村裏,去沙漠裏都行。和阿星的親事完蛋了,拿村裏幸災樂禍的人話來說我是遭報應了,甩了吳銘終被別人甩了。在我躲在被窩裏哭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半夜裏笑醒了。怪誰呢?
村裏已經派人提前在色湖堤壩附近的排水渠向南的斜坡上搭好了窩棚,它長約二十米左右,寬約四米,高約二米,外觀看上去身不正地搖搖欲墜。一盞馬燈吊在窩棚正中手腕粗且布滿疤痕的木柱上,窩棚裏四麵來風,潮濕的泥巴地上鋪著一層稻草,隻在靠南壁留著兩尺寬的過道,各人的被褥攤開一半緊挨著鋪在稻草上,東西兩邊稻草編的牆壁位子最好,因為整麵牆都是屬於自己的,可將零碎的小物件塞在壁縫裏,可惜早就被有心人占住了。每個窩棚住了大概二十人,要彎著腰走進去,不然的話頭會撞到亂七八糟地掛在棚頂上的東西。
我將自己的被褥往稻草地上一撂,這個地方就是我的了。除了日用品,我沒有像其他人婦女那樣帶針線活,因為心裏煩也就沒有帶任何書籍,真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怎麽過。
窩棚是修堤壩的農工吃飯和睡覺的地方,男女分開在不同的窩棚裏。周圍沒有遮風擋雨的樹木,夜晚的窩棚外漆黑一團,寂靜得使人以為這裏是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晚上不得不出去方便,我壯著膽子走出窩棚。但見頭頂上深邃的夜空閃爍著密密麻麻的寒星,望上去又高又遠,鑽心的寒氣似乎來自比這些星星更為遙遠的太空。大地黑咕隆咚的什麽也看不到,我心裏害怕撞上孤魂野鬼,顧不上羞恥摸黑往斜坡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一小段路,蹲下來就行人道。
我將自己帶的棉被一半墊著一半蓋著,緊緊地裏在被窩裏,撲麵而來的是淡淡的稻草氣味,身上僅有的暖氣被地仙吸走,好在大家都擠住在一起抱團取暖。每天早上起來我總覺得腰酸腿痛,精神萎靡。
窩棚隻有一個進出口,用草編的簾子遮住。窩棚前挖了一個坑,埋鍋做飯。大家將帶來的白米湊在一起由體弱的中年婦女做飯,水要從排水渠的另一邊提上來,菜也是家裏帶來的裝在罐頭瓶裏的鹹菜。
天剛蒙蒙亮,籠罩在田野上的濃霧還沒散開,我們就得起床吃早飯。中午飯被人送到壩上,所謂中飯還是和早飯一樣,一人一大瓢,沒有茶水供應,但晚飯後有開水喝和熱水洗漱。天黑之前收工,兩頭能見寒星閃爍,早晚來去的路上要消耗近半小時左右,寒風像刀子似的在祼露的皮膚上劃過,到了工地隻想躺平,坐下也行。
我挑著空擔子隨著眾人去工地,就是在原有的堤壩上加寬加高,泥土取自附近的荒地,一鍬挖下去黑黢黢的汙泥是又黏又臭。持鍬挖泥的人順手一丟,一大坨黑泥就穩穩當當地進了筐裏。每次我幾乎是用祈求的眼神望著手拿鐵鍬的人,期待著下一坨黑泥能丟到另一個筐裏,然而 “ 咚!” 地一下兩大坨黑泥緊緊地疊在一起。四大坨泥巴雖然不及一擔半桶水,但從早到晚挑著沉重的擔子,順著斜坡踉踉蹌蹌地爬到壩麵,把我累得齜牙咧嘴的直喘氣。倒掉泥土,下坡,上坡,天天就這樣上下來回的奔波,一趟下來就渾身發熱,三趟下來就汗流夾背了,隻能憑著天生的硬骨頭撐下去。
男勞力每天掙十分工,大概四毛錢。婦女一天可以掙得八分工,四乘八共三毛二分錢。我年紀小,一天到晚隻有六個工分,值兩毛四分。如果不出公差,到年終掙不上足夠的工分還要倒扣。
工分低,收入少,那麽吃到肚子裏的油水當然也就少得可憐。為了使營養不良的身體長久地撐下去,實際上我真的是沒力氣幹這種繁重的活了,便跟著一些懶人學撞鍾。
(待續)
上集
忍氣吞聲地活下去
在村前的馬路邊上,小山似的棉杆堆上殘留的棉桃被風吹日曬著,同樣的地方和同樣的陽光,那些枯萎的棉桃總是在不同的時間裏陸續開花,陽光下遠遠的望去白花花的一片。父親舍不得放棄這些棉花,也就隔三差五的讓我去摘。
在這陰霾的萎靡不振的日子裏,心如死灰的我帶著小板凳和布袋,走在冷冷清清的鄉村小路上。呼嘯而過的北風卷起地上枯黃的野草和落葉,在空中打著旋兒地飛奔而去,隨風飄去的還有我破碎的夢想。
我站在棉花堆前,小心翼翼地將手伸進枯幹的棉枝裏摘下棉花。尖硬的棉殼在我手背上劃了無數道口子,血都滲出來了。一天下來也撿不了五斤棉花,媽媽說棉殼裏摳出來的棉花賣相不好,但可以留著做棉絮用。
雖然時間對我們來說是不值錢的,但凡地裏長出來的農產品都舍不得放棄,那怕隻是一丁點,也都是我們辛苦勞動掙回來的,當然還有陽光和雨露的滋潤,以及大地慷慨的付出。
冬天的田野裏死寂沉沉的,路邊背陰處的白霜終日不化,裏邊的野草沒有枯萎,風吹過時縮頭縮腦地趴在地上發抖。在漫長又溫暖的夏季裏,背陰處不起眼的野草卻長得比任何植物更加鬱鬱蔥蔥,盡管野草沒有樹高,也沒有花香,卻綠了大地。
突然不知從哪裏飛來一隻烏鴉,站在棉杆堆的頂端上悲聲悲氣地 “ 呱!呱! ” 地叫個不停。烏鴉嘶啞的叫聲在百鳥中是最令人反感,它們的叫聲總是使人聯想到腐肉、汙物和綠頭蒼繩。此刻在我聽來烏鴉叫得是那麽的淒涼、那麽的孤獨和那麽的悲傷,叫得我心都碎了,叫得我淚水汪汪,實在是受不了便揮揮手將它趕走。
一轉身,就見一隻土黃色的小兔子連蹦帶跳地竄過來停在我麵前。它抬起上身,兩隻前爪懸在胸前,一雙烏黑的大眼睛靜靜地盯著我,鼻子急速地抽動著,那神態就好像我們從前見過麵似的。
從曠野上刮過來的陣陣寒風將小兔子的毛都吹翻起來,寒風要是再刮大點,它會不會被風帶走呢?小兔子啊,你待在廣寒宮裏和嫦娥作伴多好,人間有什麽好的東西值得你不遠萬裏的下凡來呢?
我彎下腰愛憐地伸手去摸小兔子的頭,它卻四腿著地的蹬起一股淡淡的土煙,閃電般地飛奔而去。
我惆悵地望著寒風肆虐的寂靜的田野,望著村前馬路邊上的一排粗大的柳樹,裸露的樹幹直指低垂的厚厚的雲層,尖而參差不齊的樹捎看上去又細又長,名副其實的一個個小光棍兒在寒風中搖曳。獨處空蕩蕩的天地之間的我,懷揣著空虛虛的心靈,隻覺得透心涼。
三個堆成小山一樣高的棉杆堆,上麵殘留著棉花基本上被我清理幹淨了。剛歇上兩天,村幹部通知每家出一個勞力去色湖邊修築堤壩。
我的家鄉在很久很久以前是長江邊的沼澤地,村西是河,緊挨著村東北邊不遠處是色湖,東南邊是長江,可以說是四麵被水環繞。家鄉人想要多打糧必須治水,而治水的第一步就是修築圩堤。在那個年代想要完成這樣的工程,隻有靠農民的肩挑手提。因此每年冬季的枯水季節,農閑之時,我們的村裏的人要去色湖或者江邊修築堤壩。
大冷天的村裏人誰也不願意去色湖邊被寒風吹著,村幹部就按各家各戶承包的土地麵積派工上堤。那些老弱病殘的家庭,不能出工就出錢,沒錢的家庭當然就得出力。
心情憂悶的我想要換一個環境,希望在空曠的荒灘野地裏走出失戀的傷痛,就跟著村裏的青壯年們上堤,雖然比不上木蘭從軍但一樣的辛苦。
我的肩上扛著扁擔,一頭是被褥一頭是兩隻土筐,筐裏麵裝著換洗衣服和日用品。隨著村民一起翻過百裏長堤,穿過色湖農場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空蕩蕩的田野,在坑坑窪窪的機耕路上,越往前走人煙越稀少。
冬天的田野永遠都是光禿禿的灰蒙蒙的,冷冷的陽光明晃晃地卻感覺不到一絲絲的溫暖,盯著蒼白的太陽看半天,頭不暈眼也不花。天地之間的萬物都懷著希望,因為冬天來了,春天不久就會來臨。
看不到的未來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未來一眼就看到頭了。我望著眼前沒有色彩的田野,沒有人煙的荒郊,沒有溫暖的陽光,還有自己沒有希望的人生,歎息著屬於我的春天何時才能到來呀?看清了未來的我巴不得離開村裏,去沙漠裏都行。和阿星的親事完蛋了,拿村裏幸災樂禍的人話來說我是遭報應了,甩了吳銘終被別人甩了。在我躲在被窩裏哭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半夜裏笑醒了。怪誰呢?
村裏已經派人提前在色湖堤壩附近的排水渠向南的斜坡上搭好了窩棚,它長約二十米左右,寬約四米,高約二米,外觀看上去身不正地搖搖欲墜。一盞馬燈吊在窩棚正中手腕粗且布滿疤痕的木柱上,窩棚裏四麵來風,潮濕的泥巴地上鋪著一層稻草,隻在靠南壁留著兩尺寬的過道,各人的被褥攤開一半緊挨著鋪在稻草上,東西兩邊稻草編的牆壁位子最好,因為整麵牆都是屬於自己的,可將零碎的小物件塞在壁縫裏,可惜早就被有心人占住了。每個窩棚住了大概二十人,要彎著腰走進去,不然的話頭會撞到亂七八糟地掛在棚頂上的東西。
我將自己的被褥往稻草地上一撂,這個地方就是我的了。除了日用品,我沒有像其他人婦女那樣帶針線活,因為心裏煩也就沒有帶任何書籍,真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怎麽過。
窩棚是修堤壩的農工吃飯和睡覺的地方,男女分開在不同的窩棚裏。周圍沒有遮風擋雨的樹木,夜晚的窩棚外漆黑一團,寂靜得使人以為這裏是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晚上不得不出去方便,我壯著膽子走出窩棚。但見頭頂上深邃的夜空閃爍著密密麻麻的寒星,望上去又高又遠,鑽心的寒氣似乎來自比這些星星更為遙遠的太空。大地黑咕隆咚的什麽也看不到,我心裏害怕撞上孤魂野鬼,顧不上羞恥摸黑往斜坡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一小段路,蹲下來就行人道。
我將自己帶的棉被一半墊著一半蓋著,緊緊地裏在被窩裏,撲麵而來的是淡淡的稻草氣味,身上僅有的暖氣被地仙吸走,好在大家都擠住在一起抱團取暖。每天早上起來我總覺得腰酸腿痛,精神萎靡。
窩棚隻有一個進出口,用草編的簾子遮住。窩棚前挖了一個坑,埋鍋做飯。大家將帶來的白米湊在一起由體弱的中年婦女做飯,水要從排水渠的另一邊提上來,菜也是家裏帶來的裝在罐頭瓶裏的鹹菜。
天剛蒙蒙亮,籠罩在田野上的濃霧還沒散開,我們就得起床吃早飯。中午飯被人送到壩上,所謂中飯還是和早飯一樣,一人一大瓢,沒有茶水供應,但晚飯後有開水喝和熱水洗漱。天黑之前收工,兩頭能見寒星閃爍,早晚來去的路上要消耗近半小時左右,寒風像刀子似的在祼露的皮膚上劃過,到了工地隻想躺平,坐下也行。
我挑著空擔子隨著眾人去工地,就是在原有的堤壩上加寬加高,泥土取自附近的荒地,一鍬挖下去黑黢黢的汙泥是又黏又臭。持鍬挖泥的人順手一丟,一大坨黑泥就穩穩當當地進了筐裏。每次我幾乎是用祈求的眼神望著手拿鐵鍬的人,期待著下一坨黑泥能丟到另一個筐裏,然而 “ 咚!” 地一下兩大坨黑泥緊緊地疊在一起。四大坨泥巴雖然不及一擔半桶水,但從早到晚挑著沉重的擔子,順著斜坡踉踉蹌蹌地爬到壩麵,把我累得齜牙咧嘴的直喘氣。倒掉泥土,下坡,上坡,天天就這樣上下來回的奔波,一趟下來就渾身發熱,三趟下來就汗流夾背了,隻能憑著天生的硬骨頭撐下去。
男勞力每天掙十分工,大概四毛錢。婦女一天可以掙得八分工,四乘八共三毛二分錢。我年紀小,一天到晚隻有六個工分,值兩毛四分。如果不出公差,到年終掙不上足夠的工分還要倒扣。
工分低,收入少,那麽吃到肚子裏的油水當然也就少得可憐。為了使營養不良的身體長久地撐下去,實際上我真的是沒力氣幹這種繁重的活了,便跟著一些懶人學撞鍾。
(待續)
上集
忍氣吞聲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