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女性為何有月經?

朱頭山 (2025-08-25 10:03:46) 評論 (1)

人類有很多奇怪的習性和特點,如我在上文中談到,人類的幼女能懷孕,還很常見,最小的記錄是5歲。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246/202502/32579.html。其它如直立行走,持續性乳房(人類女性的乳房在非哺乳期也保持膨大,而大多數哺乳動物僅在哺乳時乳房明顯),隱秘排卵(人類女性沒有明顯的發情期(即隱秘排卵),而大多數哺乳動物有明確的發情信號(如氣味、外觀變化)。),皮膚光滑與體毛稀疏等。

人類女性的月經,在動物界也是個奇葩。因為隻有很少的幾種動物,主要是靈長類,如黑猩猩、猴子等才有同類現象。一般認為,月經似乎沒有什麽生存優勢,特別是在野外,滴滴答答的出血,消耗動物身體重要的資源血液,在和天敵搏鬥時,容易留下痕跡,不便於發揚體力,保護自身,也容易感染病菌。就算人類文明社會裏,月經也帶來很大的麻煩,前幾年還有部印度電影,歌頌一個開發了廉價月經紙製作的人,是怎樣拯救了無數的窮苦婦女的。要知道,月經紙的發明還不到百年,至今還未在全世界普及,月經期處理不當,至今還給無數婦女帶來災難!

大部分哺乳動物(如貓、狗、牛、馬、鼠等)采用的是發情周期(Estrous Cycle),在發情期間,子宮內膜會增厚,如果沒有受孕,子宮內膜會被身體重新吸收,而不會排出體外。大多數動物每年隻有有限的發情期,偶然在發情期會發現少量出血,如很多人在狗身上發現的那樣,但那不是月經!

人類是任何時候都處於發情期,這可能是女性進化出月經的原因,但也不完全能解釋,如鼠類也是任何時候都在發情期,它就沒有月經。

我是學醫的,當時考試前記憶月經的原理,就覺得非常複雜,有的環節至今還沒搞清楚。月經也很容易受影響,在冷水裏泡過了,情緒緊張了,都會月經不正常,一個宿舍的女生也會月經同步。當年我所在的部隊去越南打仗,女兵竟然們都幾個月不來月經,然後從前線下來了,都一起來了。

關於人類為何會進化出月經這個奇葩,有多種假設:

“能量節約”假說: 認為與其花費能量重新吸收子宮內膜,不如直接排出體外,這種方式在某些物種中可能更具能量效率。

“病原體防禦”假說: 認為通過周期性的出血和脫落,可以清除潛在的病原體和細菌,保護子宮,為胚胎創造一個更幹淨的環境。

“胚胎選擇”假說: 認為月經是一種“成本高昂”的生理過程,它能確保隻有最健康的胚胎才能成功著床。如果胚胎質量不佳,月經的脫落機製就會阻止其著床,從而避免了母體對不健康後代的“投資”。

黑格爾有句哲學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句話常常作為借口,比如一個人出軌了,就說既然存在了那就是合理的。但就進化而言,這句哲言並不完全準確。

進化是“適應”,而不是“完美”。它是一個沒有預設目標的盲目過程,由自然選擇、基因突變、基因漂變等多種因素共同驅動。我們不能用“好”或“壞”、“合理”或“不合理”這樣的道德或理性標準去評判進化,而應該將其視為一種結果。

進化過程的不合理,有以下幾種情況:

權宜之計”: 進化常常是在現有結構上進行修修補補,而不是從頭設計一個完美的方案。比如,人類的喉返神經就是最著名的例子。這條神經從大腦發出,繞過心髒,再向上回到喉部,路徑多餘且冗長。在魚類祖先身上,這條神經是直行的,但隨著脖子的出現和心髒的下移,神經的路徑被“卡”住了,隻能跟著心髒一起下移,形成了今天這種低效的路徑。這就像是在舊房子的基礎上不斷加蓋,雖然能用,但結構並不高效。

“曆史的包袱”: 許多生物體都帶有其祖先遺留的“痕跡器官”或不必要的基因。例如,人類的智齒和闌尾,它們在祖先身上有其功能,但在現代人身上已經退化或失去了大部分作用,甚至可能帶來病痛。這些都是進化的“曆史遺留問題”。

“局部最優,而非全局最優”: 自然選擇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時間點上,選擇最能適應當前條件的性狀。這種“適應”是局部最優的,可能在長期或環境變化後變得不再有利。例如,愛爾蘭大角鹿擁有巨大的鹿角,這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能是吸引配偶的優勢,但當環境改變、植被減少時,巨大的鹿角反而成了生存的負擔,導致它們最終滅絕。

“非適應性”進化: 並非所有的性狀都由自然選擇決定。基因漂變(Genetic Drift)是另一個重要力量,特別是在小種群中,某些基因的頻率會隨機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與適應性無關,完全是隨機的。

因此,月經大約也是有其理由的。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它,那就適應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