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乙亥日(初十),周主宇文贇冊立夫人楊麗華為皇後。楊麗華是隋國公楊堅的女兒。
身在突厥的齊範陽王高紹義聽聞周高祖宇文邕駕崩,以為自己得到天助可以複國雪恥。正巧這時幽州人盧昌期起兵反周,占據了範陽,上表奉迎高紹義,高紹義於是引領突厥兵前往範陽。周廷派遣柱國東平公宇文神舉率兵討伐盧昌期。高紹義聽聞幽州總管出兵在外,想乘虛襲取薊城,宇文神舉派大將軍宇文恩率兵四千前去救援,但半數被高紹義攔截殺掉。正好此時宇文神舉攻陷了範陽,擒殺了盧昌期,高紹義聽說後,穿喪服為盧昌期舉哀,然後率軍退回突厥。當時,營州刺史高寶寧正率領夷,夏兵數萬騎,趕去救援範陽,抵達潞水時,聽說盧昌期被擒殺,於是也率軍退回鎮守和龍。
579年,春,正月癸巳(初一),周主宇文贇改年號為大成,大赦境內。
周主居喪才滿一年,就縱恣於聲色音樂,魚龍百戲,經常在殿前演出,日以繼夜,不知休息;多聚美女以充實後宮,增置爵位名號,花樣繁多無法詳載;沉湎於遊宴玩飲,有時一連十餘日不上朝,群臣有奏章請他批閱,都由宦官代為奏呈。京兆郡丞樂運忍無可忍,於是用車載棺材,上朝堂,奏陳周主八項缺失:其一,以為“至尊近來大小事務都獨斷專裁,不與宰輔商議,與眾共同決定。”其二,“收聚美女以充實後宮,規定儀同三司以上大臣的女兒不許擅自婚嫁,導致朝野上下怨聲載道。”其三,“至尊一入後宮,就數日不出,群臣奏章,都須宦官代為奏呈。”其四,“下詔寬減刑罰,未及半年,又重新製定新法,新法比舊法更為嚴峻。”其五,“高祖革除奢侈華靡,提倡簡樸,高祖剛駕崩不到一年,陛下就迫不及待窮奢極欲。”其六,“勞役百姓,橫征暴斂,以供養戲子優伶角力力士。”其七,“上奏書者有寫錯字的,立即嚴辦其罪,,以此杜絕上奏書。”其八,“天象已經垂下告誡,卻還不知谘詢謀求善道,修治頒布德政。”“若不改革上列八項缺失,臣看宇文氏之周廟恐怕沒有子孫祭祀了!”周主見到奏疏,勃然大怒,立即要殺樂運。朝臣都惶恐害怕,沒有人敢救援樂運。隻有內史中大夫洛陽人元岩感歎說:“與臧洪同死,尚且有人願意,況且是像比幹那樣的人呢!若樂運難免一死,我願與他一起死!”於是入閣請求麵見周主,對周主說:“樂運不顧生死,欲以求得身後美名。陛下若殺他,正好成全他,不如慰勞他,遣他回去,借此可以展現陛下的恢宏氣量。”周主聽了,頓時醒悟,次日,召見樂運,和顏悅色對他說:“朕昨夜思卿所奏諫的事,卿實在是個忠臣。”於是賜他在宮內進餐後,放他回去。
癸卯日(十一日)周主宇文贇冊立皇子宇文闡為魯王。 戊午日(二十六日)周主到洛陽,冊立魯王宇文闡為皇太子。
周主下詔,以洛陽為東京;調山東諸州兵修建洛陽宮,從事營建的工役多達四萬人。周主遷徙相州六府到洛陽。
周徐州總管王軌,聽聞鄭譯執政,自知禍害將會降臨身上,對親信說:“我從前在先朝時,曾向先帝諫述儲君不適社稷大任之事,現在皇儲即位為君,今後之事,斷然可知矣。徐州控製襟帶淮南,鄰接陳朝,若要為自身性命著想,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忠義之節,不能虧違,況且我蒙先帝厚恩,豈可因得罪嗣主,就忘記先帝厚恩!我就呆在徐州等死,希冀千載之後的人,了解我的心意!”
周主宇文贇問鄭譯說:“我腳上的杖痕,是誰給我帶來的?”鄭譯說:“事情是由烏丸軌(王軌),和宇文孝伯引起的。”因而說到王軌捋周武帝宇文邕胡須的事情。周主宇文贇敕令內史杜慶信到徐州去殺王軌,內史中大夫元岩不肯在詔書上簽署,禦正中大夫顏之儀也極力勸諫阻止,周主不聽,元岩又跟進爭諫,脫下頭巾,叩頭請求,三拜三進。周主發怒說:“你是要與烏丸軌同黨嗎?”元岩說:“臣非與之同黨,而是恐怕陛下濫殺大臣會失去天下人心。”周主聽了大怒,叫太監掌摑元岩耳光。於是,王軌就被殺掉,而元岩也被免去官職,廢棄在家。當時遠近之人無論認不認識王軌,都為他的冤死而流淚。顏之儀是顏之推的弟弟。(待續)
南北朝北齊北周的生死博弈和殘酷殺戮的政權更替(一百二十六)
玉米穗 (2025-08-26 07:14:31) 評論 (0) 閏月乙亥日(初十),周主宇文贇冊立夫人楊麗華為皇後。楊麗華是隋國公楊堅的女兒。
身在突厥的齊範陽王高紹義聽聞周高祖宇文邕駕崩,以為自己得到天助可以複國雪恥。正巧這時幽州人盧昌期起兵反周,占據了範陽,上表奉迎高紹義,高紹義於是引領突厥兵前往範陽。周廷派遣柱國東平公宇文神舉率兵討伐盧昌期。高紹義聽聞幽州總管出兵在外,想乘虛襲取薊城,宇文神舉派大將軍宇文恩率兵四千前去救援,但半數被高紹義攔截殺掉。正好此時宇文神舉攻陷了範陽,擒殺了盧昌期,高紹義聽說後,穿喪服為盧昌期舉哀,然後率軍退回突厥。當時,營州刺史高寶寧正率領夷,夏兵數萬騎,趕去救援範陽,抵達潞水時,聽說盧昌期被擒殺,於是也率軍退回鎮守和龍。
579年,春,正月癸巳(初一),周主宇文贇改年號為大成,大赦境內。
周主居喪才滿一年,就縱恣於聲色音樂,魚龍百戲,經常在殿前演出,日以繼夜,不知休息;多聚美女以充實後宮,增置爵位名號,花樣繁多無法詳載;沉湎於遊宴玩飲,有時一連十餘日不上朝,群臣有奏章請他批閱,都由宦官代為奏呈。京兆郡丞樂運忍無可忍,於是用車載棺材,上朝堂,奏陳周主八項缺失:其一,以為“至尊近來大小事務都獨斷專裁,不與宰輔商議,與眾共同決定。”其二,“收聚美女以充實後宮,規定儀同三司以上大臣的女兒不許擅自婚嫁,導致朝野上下怨聲載道。”其三,“至尊一入後宮,就數日不出,群臣奏章,都須宦官代為奏呈。”其四,“下詔寬減刑罰,未及半年,又重新製定新法,新法比舊法更為嚴峻。”其五,“高祖革除奢侈華靡,提倡簡樸,高祖剛駕崩不到一年,陛下就迫不及待窮奢極欲。”其六,“勞役百姓,橫征暴斂,以供養戲子優伶角力力士。”其七,“上奏書者有寫錯字的,立即嚴辦其罪,,以此杜絕上奏書。”其八,“天象已經垂下告誡,卻還不知谘詢謀求善道,修治頒布德政。”“若不改革上列八項缺失,臣看宇文氏之周廟恐怕沒有子孫祭祀了!”周主見到奏疏,勃然大怒,立即要殺樂運。朝臣都惶恐害怕,沒有人敢救援樂運。隻有內史中大夫洛陽人元岩感歎說:“與臧洪同死,尚且有人願意,況且是像比幹那樣的人呢!若樂運難免一死,我願與他一起死!”於是入閣請求麵見周主,對周主說:“樂運不顧生死,欲以求得身後美名。陛下若殺他,正好成全他,不如慰勞他,遣他回去,借此可以展現陛下的恢宏氣量。”周主聽了,頓時醒悟,次日,召見樂運,和顏悅色對他說:“朕昨夜思卿所奏諫的事,卿實在是個忠臣。”於是賜他在宮內進餐後,放他回去。
癸卯日(十一日)周主宇文贇冊立皇子宇文闡為魯王。 戊午日(二十六日)周主到洛陽,冊立魯王宇文闡為皇太子。
周主下詔,以洛陽為東京;調山東諸州兵修建洛陽宮,從事營建的工役多達四萬人。周主遷徙相州六府到洛陽。
周徐州總管王軌,聽聞鄭譯執政,自知禍害將會降臨身上,對親信說:“我從前在先朝時,曾向先帝諫述儲君不適社稷大任之事,現在皇儲即位為君,今後之事,斷然可知矣。徐州控製襟帶淮南,鄰接陳朝,若要為自身性命著想,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忠義之節,不能虧違,況且我蒙先帝厚恩,豈可因得罪嗣主,就忘記先帝厚恩!我就呆在徐州等死,希冀千載之後的人,了解我的心意!”
周主宇文贇問鄭譯說:“我腳上的杖痕,是誰給我帶來的?”鄭譯說:“事情是由烏丸軌(王軌),和宇文孝伯引起的。”因而說到王軌捋周武帝宇文邕胡須的事情。周主宇文贇敕令內史杜慶信到徐州去殺王軌,內史中大夫元岩不肯在詔書上簽署,禦正中大夫顏之儀也極力勸諫阻止,周主不聽,元岩又跟進爭諫,脫下頭巾,叩頭請求,三拜三進。周主發怒說:“你是要與烏丸軌同黨嗎?”元岩說:“臣非與之同黨,而是恐怕陛下濫殺大臣會失去天下人心。”周主聽了大怒,叫太監掌摑元岩耳光。於是,王軌就被殺掉,而元岩也被免去官職,廢棄在家。當時遠近之人無論認不認識王軌,都為他的冤死而流淚。顏之儀是顏之推的弟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