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攝影的總結 (多圖!)

陶次瓦 (2025-08-18 18:46:49) 評論 (0)
很抱歉,我對人文攝影的涉獵不深,也講不出太多的道道,隻記得自己拍時靠感覺,後期找故事。

拍時靠感覺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快速設定快門,光圈和ISO,因為人文攝影一般不像風光攝影,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和試拍,人文攝影需要及時做出決定。第二是快速找出主題,幾乎就是靠直覺回答:”要拍啥?“,不需要細想,多拍幾張回家再說。

快速設定還包含一個竅門,特別是街拍時,稱之為“超焦距對焦”,這是指利用景深來預設焦段,保證在焦段內的目標物一定清晰而不用再對焦。俗稱”掃街“就是用這種,不需要把相機端起對焦就能拍攝的技巧,目的是快速而不引人注目的拍攝。

後期找故事是指從大量的隨機拍攝的片子裏,找出有代表性的片子加以處理。

==============================

圖一, 丹麥哥本哈根,新港之夜(Denmark,Nyhavn)。這是在哥本哈根新港拍的夜景,用港裏掉頭的渡輪燈光作為補白(黑)。

35mm, 10s, f9, ISO 200, 24-70mm f2.8, Canon 5D3, 7/2013

圖二,丹麥哥本哈根,童話誕生的地方 (Denmark,Nyhavn)。水中倒影像極了抽象的油畫,活脫脫一副童話就要誕生的景象,就像岸上安徒生故居裏誕生的故事一樣。

50mm, 1/160s, f5.6, ISO 400, 24-70mm f2.8, Canon 5D3, 7/2013

圖三,西班牙巴塞隆納,高迪聖家堂內景(Barcelona, Placa de Gaudi)。看多了巴塞隆納聖家堂的外景,換個內景看看卻依然震撼。不過說實話,高聳的內堂不好拍,把我的廣角變焦鏡頭對了半天,才撐出了這張。

19mm, 1/160s, f8, ISO 6400, 16-35mm f2.8, Canon 5D3, 9/2015

圖四,希臘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廟 (Athens, Erechtheion)。曆史的滄桑瀝瀝在目,敘述著許多無語的故事。

iPhone, 9/2023

圖五,亞美尼亞,噶尼神廟與基督刻碑 (Armenia,Garni Temple)。號稱世界上希臘神廟距離基督教最近的遺址,左邊是頗具希臘建築風格的神廟,右邊便是最早的,具有亞美尼亞基督教風格的石碑。聖城耶路撒冷一分為四,有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以及亞美尼亞基督教。據說亞美尼亞的基督國教要早於東正教的分支,所以是最古老的基督國教。

35mm, 1/60s, f11, ISO 100, 24-70mm f2.8, Canon 5D3, 4/2013

圖六,亞美尼亞,祈禱的人們 (Armenia)。石窟大堂是不允許拍照的,每個從石窟大堂出來的人都會點一支蠟燭並附上祈禱。

45mm, 1/160s, f2.8, ISO 1600, 24-70mm f2.8, Canon 5D3, 4/2013

圖七,亞美尼亞,思念(Armenia)。每年四月二十四日,是紀念1915-16年亞美尼亞人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屠殺的紀念日。這張片子是在去大屠殺紀念碑的路上抓拍的。

35mm, 1/1600s, f8, ISO 800, 24-70mm f2.8, Canon 5D3, 4/2013

圖八,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日 (Armenia)。這張也是四月二十四日大屠殺紀念日在紀念碑拍的。無數的人和巨大的花海連綿不絕,跳動的火焰就像無聲的呐喊和哭泣,催人淚下!

24mm, 1/800s, f5, ISO 1600, 24-70mm f2.8, Canon 5D3, 4/2013

圖九,以色列,特拉維夫街頭跳舞的西非裔猶太人 (Israel, Tel Aviv-Yafo)。以色列其實像個微縮的美國,因為猶太民族曆史悠久,在世界各地都有衍生的分支,所以不光有白種人,也有非洲人,西非的埃塞俄比亞就有著名的猶太西非裔移民。與美國一樣,在以色列國內也有許多種族和貧富不均等問題,新來的非裔的地位當然普遍低下,但是族裔平等還是人人尊重的準則。這張片子在特拉維夫街頭抓拍。

67mm, 1/1600s, f8, ISO 800, 24-70mm f2.8, Canon 5D3, 4/2013

圖十,以色列,荷茲利亞海灘,(Israel,Herzliya)。這是以色列最富有的一個區域,叫荷茲利亞,我出差時住的酒店就在這裏,酒店提供在我看來全世界最豐富的自助餐,就是全世界最豪華的伊斯坦布爾機場貴賓廳,都不能與之相比,還有許多外交官邸也在這一個區域。從這張片子就能感覺到這個區域的豪華氣氛。

42mm, 1/1250s, f8, ISO 200, 24-70mm f2.8, Canon 5D3, 4/2013

圖十一,以色列,特拉維夫農貿市場(Israel, Tel Aviv-Yafo)。這是特拉維夫的農貿市場一角,包括了許多平民的生活氣息。

24mm, 1/200s, f8, ISO 800, 24-70mm f2.8, Canon 5D3, 4/2013

圖十二,美國加州,大舍爾(Big Sur)。這是一張加州海邊最普通不過的景色了,可是當時的光影實在美妙。

115mm, 1/250s, f8, ISO 100, 70-200mm f2.8, Canon 7D, 11/2010

圖十三,美國加州,洛斯加圖斯街上的古董車(Los Gatos)。這是我曾經居住了十九年的小城洛斯加圖斯(西班牙語“貓”的意思),小城非常安靜,安全,和諧與富有,這是周末在市中心拍的,停在路邊的古董車。

50mm, 1/160s, f1.4, ISO 2000, 50mm f1.4, Canon 5D3, 4/2012

圖十四,中國新疆,烏魯木齊的主麻日。主麻日是每星期五,維吾爾族的集體禮拜日。這張是典型的“街拍”,也就是用超焦距,不對焦盲拍。

24mm, 1/800s, f7.1, ISO 1600, 24-70mm f2.8, Canon 5D3, 9/2014

圖十五,中國新疆,哈薩克牧民。哈薩克牧民很大方地主動靠近讓旅客拍攝,從飽經風霜的臉上看得出堅毅和淳樸。

100mm, 1/100s, f8, ISO 100, 70-200mm f2.8, Canon 1DX, 9/2014

圖十六,中國上海,八仙橋基督教YMCA酒店。拍攝時利用公交車的燈光來補白(黑)

24mm, 20s, f20, ISO 50, 24-105mm f4, Canon R5, 2/2025

圖十七,以色列,特拉維夫街頭咖啡館,(Israel, Tel Aviv-Yafo)。在特拉維夫的街頭咖啡館,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隻要拿出哈蘇膠片相機,一定會有上了年紀的美國口音以色列人來攀談,他們大都是50-70年代從美國移民以色列的人,玩哈蘇對他們來講,就是曾經的美國夢。

150mm, 1/30s, f4, Kodak 100 Tmax 120膠卷,Sonnar 4/150 T* 蔡司鏡頭,Hasselblad 500C/M 哈蘇機身, 4/2013

圖十八,以色列,荷茲利亞海邊咖啡館,(Israel,Herzliya)

150mm, 1/30s, f4, Kodak 100 Tmax 120膠卷,Sonnar 4/150 T* 蔡司鏡頭,Hasselblad 500C/M 哈蘇機身, 4/2013

圖十九,芬蘭,赫爾辛基的街邊市場,(Finland, Helsinki)

60mm, 1/30s, f5.6, Kodak 100 Tmax 120膠卷,Distagon 3.5/60 T* 蔡司鏡頭,Hasselblad 500C/M 哈蘇機身, 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