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一位55歲女性患者陳述今年2月體檢被告知HPV陽性(低危型)。她現在陰道癢、有黃色且帶異味的分泌物。西醫說無法治療。上網找到了我這裏。這位患者不知道為什麽自己會被感染,更怕餘生一直被此病困擾,很沮喪。問中醫是否有辦法幫助她。這裏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患者的解釋和治療方案。
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乳頭瘤病毒)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病毒,主要感染皮膚和黏膜組織。目前已知有 200多種HPV亞型,根據致癌風險分為 低危型和高危型:
1. 低危型HPV(非致癌型)- 常見類型有HPV6、HPV11等。主要會引起生殖器疣(尖銳濕疣)和尋常疣、扁平疣。
· 生殖器疣(尖銳濕疣):表現為外陰、肛門等部位的菜花狀贅生物。
· 尋常疣、扁平疣:手、腳等皮膚部位的良性增生。
2. 高危型HPV(致癌型)- 常見類型:HPV16、HPV18、HPV31、HPV33等(其中 HPV16和18 導致約70%的宮頸癌)。引起的相關癌症有:宮頸癌(最主要),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口咽癌(部分與HPV相關)。男性也可能感染,導致陰莖癌或口咽癌。
傳播途徑:
• 性接觸(主要途徑,包括陰道、肛門、口交)
• 皮膚密切接觸(如母嬰傳播、共用毛巾等,但較少見),
• 醫源性感染(罕見,如器械消毒不徹底)。
預防措施
- HPV疫苗:最佳接種年齡:9-45歲,建議在首次性行為前接種效果最佳。
- 安全性行為:使用避孕套(不能完全阻斷HPV,但可降低風險)。
- 定期篩查(女性):
- 宮頸TCT(細胞學檢查)
- HPV DNA檢測(30歲以上推薦聯合篩查)
- 安全性行為:使用避孕套(降低感染風險,但不能100%阻斷HPV);減少性伴侶數量,避免高危性行為。
- 增強免疫力(幫助清除HPV):健康飲食(富含維生素C、E、硒等抗氧化物質);規律運動,避免熬夜、吸煙、酗酒;控製慢性病(如糖尿病、HIV等會降低免疫力)。
- 尖銳濕疣:激光、冷凍、藥物。
- 宮頸癌前病變:LEEP刀、錐切術等。
“HPV感染=私生活混亂” ?
→ 80%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1次HPV,多數無症狀且自愈。
“男性不用管HPV” ?
→ 男性可感染HPV並傳播,也可能導致陰莖癌、口咽癌,建議接種疫苗。
“HPV陽性一定會得癌” ?
→ 隻有持續高危型感染(如10年以上)才可能致癌,定期篩查可早發現早治療。
總結
治療:針對疣體或癌前病變,而非病毒本身。
預防:疫苗+篩查+安全性行為+增強免疫力。
關鍵:早接種疫苗、早篩查、提高免疫力,可大幅降低HPV危害!
文章開始提到的患者有陰道癢、分泌物有異味,色黃的症狀,這是HPV引起的嗎?
HPV感染的特點:HPV不會直接引起分泌物異常和瘙癢,異味的症狀。
- 低危型HPV(如6、11):可能引起生殖器疣(菜花狀贅生物),但不會導致分泌物異常。
- 高危型HPV(如16、18):長期感染可能引發宮頸病變,但不會直接引起瘙癢或異味。
- 白帶常規+微生物檢測:明確是黴菌、滴蟲還是細菌感染。
- 宮頸TCT(細胞學檢查):篩查是否有宮頸病變(因HPV陽性)。
- HPV分型檢測(若未做過):確認是高危型還是低危型感染。
- 細菌感染:會有灰白色、氣味難聞(魚腥味)的分泌物。性交後可能更明顯。
- 酵母菌感染:瘙癢,也可能會有濃稠、呈幹酪狀的白色分泌物。
- 滴蟲感染:黃綠色、有時呈泡沫狀的分泌物。
- 針對陰道炎:
- 細菌性陰道病:甲硝唑(口服或陰道栓劑)。
- 黴菌性陰道炎:克黴唑、氟康唑(抗真菌藥)。
- 滴蟲性陰道炎:甲硝唑(需性伴侶同治)。
- 針對HPV:
- 若無宮頸病變,僅需定期複查(TCT+HPV)。
- 增強免疫力(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補充硒/維生素C)。
- HPV和陰道炎是兩回事,但免疫力下降時可能合並發生。
- 不要自行用藥,需醫生根據白帶檢查結果針對性治療。
- 55歲女性:HPV持續感染風險較高,務必定期篩查宮頸癌!
患者的症狀(癢、黃色分泌物)應該是陰道炎,而非HPV直接引起。
患者脈浮滑,舌診時說早晨刮了舌苔,但患者說有苔,且顏色偏黃,可以確定患者的症狀主要由濕熱引起,所以治療以祛濕清熱,解毒止癢為主。今天患者服完半個月中藥後回診,所分泌物明顯減少,瘙癢和異味也減輕約50%。我又給他開了半個月的中藥。並建議患者要多運動一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