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華裔年輕人在矽穀高科技領域的工資己經以億元的美金計算,這堪比足球的轉會費。他們不需要去意大利依靠足球賺錢,而是在舊金山灣區的各大廠換工作。
我是為他們高興的,但是這也說明AI的泡沫是現實的存在,什麽時候破裂是另外一回事。
我好久就想好了這篇文章的題目:“美國華裔學生超越猶太人的時代已經來臨”,隻是沒有時間寫,現在似乎正是時候。
最後定題目時將“追趕”代替了“超越“,也將“學生”兩字去掉和擴展到“美國華裔”。我們總需要humble些,其實華裔學生在美國已經超越猶太學生,這是事實。
在20多年前,我就發現美國華裔高中生全麵代替猶太學生成為美國最優秀的年輕人。這是我對美國頂尖公立高中的觀察結果,很令人欣慰的是這個趨勢保留到現在。無論從課業成績還是課外活動看,他們都是如此。
幾乎所有的奧賽專科比賽,華裔都是以壓倒性多數成為美國國家隊成員。我們兒子是美國奧賽隊成員,今年自己的學生也代表美國參加國際化學奧賽,在迪拜舉行的國際大賽上贏得金牌。
這個現象也被美國著名保守派活動家Ron Unz觀察到,他還在專文中給出了強有力的證據,猶太知識界也開始認為華裔是美國的新猶太人。
華裔確實沒有猶太人那樣的宗教力量,與西方文明的交融時間也短很多。希望我們的中文學校能夠為華裔後代提供每周的交流空間,尤其應該訓練他們在公開場合自由表達與辯論的能力。
這些優秀華裔是全麵發展的,可不是外界臉譜化的做題家。這個我是親眼看到的,他們在美國自由發展的空間大很多,不像中國奧賽選手在北大集訓一年。
Meta 向前蘋果 AI/ML 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上海交大和普林斯頓校友龐若鳴(Ruoming Pang)提供總值超過2億美元的“天價年薪”。這個消息震撼了科技圈,該薪酬規模不僅超過蘋果 CEO Tim Cook 的薪酬,也接近頂級體育明星的收入水平。

Meta 斥巨資打造超級 AGI 團隊,華人比例相當顯著。在Meta 最新成立的“超級人工智能實驗室”裏,約有 50% 的員工為華裔。這裏需要強調的是這群研究者不僅受到高薪的吸引,他們更是擁有高遠目標的人才。
你們可能說這些華裔青年才俊仍然是在OpenAI的奧特曼和Meta的紮克伯克這些猶太老板手下工作,但是在未來就會出現張、王、李和趙姓氏的華裔當頭的高科技企業,其實現在已經出現了。
在美國風投支持創業公司中的高比例是華裔創辦人,自1998年起,數據顯示約 20% 的矽穀高科技新創公司是由華裔美國人創辦的;較早期這一比例大約是 9%,我們可以看見這些日益增長的事實。
移民背景創始人主導著美國的獨角獸公司。在全美範圍內,估計 51% 的美國產值 ≥10億美元的私有創業公司(Unicorn) 都有至少一位移民創始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華裔,中國大陸出身者約占 21 位。
以下是一些較為知名的華裔科技創業者或高層:Jensen Huang(黃仁勳):NVIDIA 聯合創始人兼 CEO 。Lisa Su(蘇姿豐):AMD CEO & 總裁 。Eric Yuan(袁征):Zoom 創始人兼 CEO 。Alexandr Wang:Scale AI 創始人兼 CEO,自 MIT 輟學後創業 。Lucy Guo:Scale AI 聯合創始人之一,年僅 30 歲即成為自力更生的女億萬富翁 。Jerry Yang(楊致遠):Yahoo! 聯合創始人,他也是斯坦福的董事長主席;Steve Chen(陳士駿):UIUC畢業生,為我們看看的YouTube 的聯合創始人 。James Park:Fitbit 聯合創始人 。Shuo Wang:Deel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收官(CRO) 。Honghao Deng(鄧鴻浩):Butlr Technologies 創始人兼 CEO,從事智能感測設備 。Jerry Yue:Brain Technologies 創始人兼 CEO 。
當然也包括在媒體風口的Intel總裁陳立武(Lip-Bu Tan), 他奇跡般地在白宮說服了川普,總統對他的評價從“應該辭職”到“了不起的人”,這也說明美國華裔麵孔在中美搏弈中的挑戰。
如果我們橫向將美國華裔與印度裔高中生比較,印度裔在美國高中基本上不是華裔的對手,要差很多。但是印度裔比較接地氣,他們是什麽實用學什麽,所以他們是努力往醫學院鑽。
華裔高中生在美國頂層處於支配地位的現象是從改革開放後才出現的,我當時將這歸於優秀基因庫濃縮後的結果。在我們那個年代,華大留美博士的太太都是武大的生物研究生畢業,他們的後代不聰明才怪呢。
我當時隻看到的高中生的這些表現,大學和研究生不太明顯,現在是在職場,特別是AI領域華裔都有如此亮眼的表現。英偉達, 台積電,AMC和Scale AI都是美國華裔創辦或擔任CEO, 這已經證明華裔在計算機領域都比印度裔更具創造性。兩個決定因素:他們的聰明才智,美國給移民無限的機會。
我不認為學計算機或AI就是最強的大腦,各領域都有非常聰明的人。學純數學的人看不起學統計的,他們也不會仰望玩計算機的人。
在我看來,在美國選擇文科作為職業活命的人,普遍比學計算機和醫學的人聰明,因為職場對他們更殘酷。我們應該這樣比較,全美大約每年隻有個位數的Faculty Positions available for History major, 與每年成千上萬MD出爐掙高薪相比較。所以主要大學曆史係的Assistant Professor是不可能笨的,拿tenure幾乎都需要寫書,但是差勁的醫生不少。

現在分享美國著名保守派評論家Ron Unz在2012年寫的文章,這是以學術態度確定美國名牌大學存在對亞裔錄取配額的裏程碑發現,我想高院在2023年判平權違憲的決定時肯定參考過。
他的文章以整頁的篇幅比較美國亞裔與猶太學生的變遷,亞裔完成承擔了猶太人當年的優秀角色。以美國高中和大學的著名數學競賽IMO和Putnam為例,猶太學生可以從幾十年前的44%或41%降到0%,而亞裔則從0%增加到72%或50%?這個變化太令人驚訝了,也涉及到其他的領域,化學奧賽也是亞裔90%對比猶太人的0%。
我是比較好奇Ron Unz怎麽鑒別學生是猶太人的,因為有些猶太人完全釆用了安格魯的姓氏。但是Ron Unz本人就是猶太人,他自有辦法,用不著我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