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沉勺:金匱之盟

500miles (2025-08-01 08:42:34) 評論 (0)
宋太祖趙匡胤的媽媽是杜氏,杜太後病重時,召兒子和丞相趙普來聽取遺命。杜氏問匡胤: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嗎?宋太祖悲泣不能答。杜氏再次問他,宋太祖說: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積德所致!杜氏說:別瞎扯淡!原因是後周世宗柴榮讓小孩子主宰天下!如果周氏有年長德高的皇帝,天下難道會成為你的嗎?所以,你去世後應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
趙匡胤含淚答應,寫下字據,封藏於金匱之中,這就是他弟弟趙光義當皇帝之後,丞相趙普拿出來的《金匱之盟》。
爪四哥在勾史的時候說俗話說,有250個史學家,就會有250種對曆史不同的解讀,四哥是對的。(四哥從來都是對的 -- 隻要四嫂不在場)。
對就對在最前麵的三個字 -- 俗話說!史學家對中國曆史99%是沒有異議的,但俗話說,俗話裏麵95%靠的是的是兩個史學家:施耐庵跟羅貫中。
舉個栗子,燭影斧聲那晚發生了什麽事,史學家們很清楚:
一,趙匡胤、趙光義哥倆在屋裏。
二,第二天早晨趙匡胤死了。
三,晉王趙光義主持朝政,隨後繼位。
(趙家哥倆)
基本上沒什麽爭議,別說250個史學家,250的史學家也沒爭議。
那你會嚷嚷了:哎哎那趙光義有沒有殺他哥?回答是:莫須有,或許有或許沒有,沒有證據,所以不計入曆史。那你又要嚷嚷了:哎哎你這曆史遮遮掩掩的,幹嘛不光明正大地寫清楚?
回答:不感興趣。就像當時趙匡胤病了,所以招晉王入宮。那麽,趙匡胤得的是肺氣腫還是肝硬化,你要是感興趣,史書還得幫你寫清楚嗎?
你當然還可以嚷嚷:殺沒殺人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你這史學家怎麽這麽不夠揍哎。尤其是殺他哥哥,怎麽可以不搞清楚呢?!
殺人對你、我是大事(對迪克好像都不是什麽大事,老提可以作證),就像肺氣腫、肝硬化是大事一樣。但在曆史裏就不一定是大事。有事實的,比如李世民一箭射死了他哥,就按事實寫。沒證據,比如趙光義,就按沒證據寫。把邏輯推理的權力留給讀者。
史學家最關心的是,這個皇帝做了些什麽;有沒有外禦強敵、內平叛亂,有沒有發展民生、構建強國。李世民殺兄囚父,但他手裏集齊了上麵這四張王牌,在史書裏,他就是千古一帝。
俺沒讀過宋史,不知道趙光義幹的怎麽樣。但他有沒有殺他哥,那是文學家們關心的事情。就像李世民霸占了幾個弟妹,也是文學家們更關心的事。
再回來說:金匱之盟
趙匡胤的母親臨死前,把皇帝趙匡胤叫到床前,說blah blah,最後宰相趙普做證人,簽字,封在金盒子裏。
再說一遍,俺沒讀過宋史,不知道這個在不在史書裏。在演義裏的概率估計很高。
再再說一遍,讀者有邏輯推理的權力。
趙匡胤, 927年 - 976年
兒子趙德芳:959年981年
趙匡胤死的時候,兒子才17歲。立長君的話應該傳位給當時37歲的弟弟趙光義(939年 - 997年),邏輯上沒毛病。
但是,趙匡胤、趙光義的母親,昭憲太後:902年~961年。昭憲太後60歲死的,她能預測15年後趙匡胤的死嗎?如果趙匡胤也60歲死,兒子就已經27歲,不是孩子了。
所以,這個金匱之盟大概率是假的,是趙光義跟趙普捏造的。跟武則天說自己如王政君故事一樣。
最後一個栗子,趙光義答應了他媽媽將來傳位給趙德芳,但後來背信棄義。。。(這是笑壇名人說的)
這個嘛,就真的是戲劇了。趙光義繼位的時候,他媽媽已經死了十五年了,在墳前說的話也算答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