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沒有寫台灣的時事文,今天不是心血來潮,是有些話想說出來,此時,我搬一張椅子,坐下來給大家聊一聊台灣的“大罷免”,同時,也為我自己理清一下這錯綜複雜的政治現象。
先說說什麽是“大罷免”?
大罷免,是2025年在台灣發生的一場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其主要目的為罷免台灣各地的民選公職人員。這場運動涉及數十名立委及地方公職人員,主要都是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將被罷免。這次的大罷免成為了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罷免浪潮。以民進黨為主導的大罷免口號聲四起,其中包括:大罷免是“掃除中共地下黨”、藍白是“中共尿壺”、“吃台灣米,做中國鬼”、“罷免就是剿共”、“反共護台”…

看著大罷免的陣仗,那些口號、那些標語、那些情緒激動的麵孔,讓我想起了當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景象 — “揪出一切牛鬼蛇神”,民進黨也像紅衛兵那樣上綱上線。
我在台灣進進出出,生活了二十多年,見證過兩次個人罷免,一次是2020年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案,另一次是2024年基隆市長謝國棟的罷免案,這兩起罷免案都是由民進黨提出,被罷免的人都是國民黨官員。最終,韓國瑜被罷免了,謝國棟沒有罷免成功。以前陳水扁和馬英九執政時,也沒見著什麽罷免案,而這次賴清德主導的大罷免著實讓我開了眼界,其規模之大真是史無前例。
目前,在台灣的立法院裏,國民黨的立法委員有52席,民進黨的立法委員有51席,民眾黨有8席,無黨2席(偏向國民黨)。而大罷免提案中,就有31位國民黨立法委員被提出罷免。
賴清德也夠狠,從來沒有一個執政黨,對最新民意的立委,上任不到一年就要罷免,而且是對國民黨“滿門抄斬”模式的大罷免。
“大罷免”是怎麽在台灣開始的呢?
這一切要從2024年大選說起,民進黨賴清德、蕭美琴當選正副總統,但他們失去了國會大多數,成為了“朝小野大”的少數派政府。這種權力結構會讓藍白兩黨可以聯手推動爭議法案,執政的民進黨難以有效阻擋,因而埋下政治衝突的種子。
事實也確實是如此,在“三黨不過半”的局麵下,國民黨(藍)與民眾黨(白)聯盟在法案表決上多次取得優勢,通過了一些重大有爭議性的法案。
接下來,衝突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有些人開始慌了,他們擔心藍白立委們繼續聯合起來,將來會通過“親中法案”,可以名正言順的與大陸和平共處,甚至和平統一,台獨路線將會受阻。
去年5月,當時有公民團體發起了“青鳥行動”,在立法院外抗議,期間網上開始有討論指要以全麵性罷免反製藍白立委,以罷免“親中”立委。
直到今年1月,罷免潮上升到了執政黨層次,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召開記者會,公開號召罷免立法院長韓國瑜、副院長江啟臣及41席國民黨區域立委,指責藍營“擾亂國會”。國民黨不甘示弱,宣布罷免38席民進黨區域立委,並由黨團總召傅崐萁及立委賴士葆等人推動。但最終,國民黨提出的罷免民進黨立委中,隻有兩席獲得投票階段的資格。
從這以後,台灣的罷免潮聲浪越來越高,新聞媒體每天都在關注和渲染,我這個局外人倒覺得好奇怪,一個官員被罷免應該首先向選民通報該官員是不是玩忽職守?是不是犯下了重大的錯誤?是不是有貪汙腐敗?畢竟官員是由民眾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現在要罷免,應該給民眾一個交代,就算說是“中共的代言人”和“叛國”,也應該拿出確鑿證據吧,而不能這樣隨意將31個國民黨立法委員一起被罷免,這不是間接的否決選民的權利和意願嗎?
按照台灣的《罷免法》,最後投票時,罷免案成功的門檻很低,隻要超過原選舉人數25%的同意票,並且同意票多於反對票就算罷免案通過,舉例說,如果該選區有10萬合法選民,隻要有超過25000人投同意票,而且同意票多於反對票,那這個選區的立委就被罷免了,哪怕該立委當初可能以8-9萬張選票勝出都無濟於事。高票選出,低票罷免,這樣的《罷免法》有點奇葩。
大罷免進入倒計時,台灣各陣營都在積極催票,極力呼籲民眾7月26日和8月23日出來投票,國民黨呼籲民眾投反對罷免票,民進黨呼籲民眾投同意罷免票。目前,最近民調顯示,反對大罷免的人數比例高於同意罷免人數比例,也就是說,隻要民眾湧於出來投票,大罷免將不成功。
國民黨和民眾黨反對大罷免的理由是什麽呢?他們認為,這完全是民進黨在國會“選輸翻桌”的政治鬥爭,他們假借“反共護台”的名義,大搞打擊報複。台灣立法院長韓國瑜痛批“大罷免是大鬼扯”、是“政治屠殺”、“大罷免如果成功,台灣民主一場空”。
這次世紀大罷免運動的結果將會給台灣帶來怎樣的影響?
如果大罷免成功,至少有七位以上的國民黨立法委員將下台。再如果空出的立委補選後都是民進黨的人,那麽,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位將超過藍白兩營,台灣又將回到一黨獨大的局麵,沒有了在野黨的監督和製衡,台灣的民主政治受到挑戰。
如果大罷免成功,執政黨的台獨勢力占上風,會不會引來兩岸戰爭?這很難下斷定,但不排除可能性。
如果大罷免成功,台灣的藍白與綠的撕裂更深,或許會爆發“報複性罷免”的惡性循環。我很同意有人所言:“罷免雖然本是民主工具,但若頻繁使用、缺乏合理標準,民眾會對選舉製度感到厭倦,長期可能導致政治冷感、棄權率升高。”
如果大罷免失敗,台灣立法院維持現狀,在野黨對執政黨的監督與製衡力不被瓦解。當然,立法院的三方爭吵會繼續下去,對政黨推定法案有阻擋作用。
從另外的角度看,如果大罷免失敗,可能引發人們對《選罷法》的反思:現行門檻是否太低,導致浪費資源?是否應提高標準、避免政治工具化?
“大風未起,波瀾已生”,如果這次大罷免失敗了,台灣未必就此安然無恙,台灣的問題不僅僅是誰被罷免,誰不會被罷免的問題。我沒有深入研究過台灣的民主政治,不知道這次的大罷免將對台灣以及兩岸關係產生怎樣的影響,我隻願意看到,通過這次大罷免的落幕,讓社會呼籲台灣回歸務實治理、減少民粹操作,促成更成熟的政黨競爭生態。
下周六,台灣大罷免運動即將登場,無論成功與失敗,我都希望在平和的氛圍中進行,我相信台灣人做得到。
祝福台灣!
台北的“圓山別邸”建於1913年,日治時期曾是台灣茶商的會所和招待所。這是一座都鐸式建築。都鐸式建築是16世紀英國都鐸王朝時期流行的建築風格,具有中世紀哥德式向文藝複興風格過渡的特征,其主要特色包括:陡峭的斜屋頂、外露的木框架結構、高聳的煙囪,以及窗戶上的小方格玻璃。目前,該別墅成為了一棟文化藝術展樓,經常舉辦一些小型畫展。昨天,我前往參觀了一位台灣畫家的畫展…

《愛你在心口難開》這首歌原版為1960年英文金曲《More Than I Can Say》,由美國歌手BobbyVee首唱。1985年,中國歌手張薔翻唱該曲的中文版,並融入迪斯科節奏,標誌性的氣聲唱法與電子合成器音效碰撞,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年輕人追捧的“靡靡之音”代表之一。我模仿張薔翻唱了這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哦…耶…愛你在心口難開
我不知應該說些什麽
哦… 愛你在心口難開
哦… 吔… 一天見不到你來
就好像身邊少了什麽
哦… 愛你在心口難開
你可知道我在愛你
怎麽對我不理睬
請你輕輕告訴我
不要叫我多疑猜
哦…吔… 依…我愛你在心口難開
我不知應該說些什麽
哦… 愛你在心口難開
你可知道我在愛你
怎麽對我不理睬
請你輕輕告訴我
不要叫我多疑猜
哦…吔… 依…我愛你在心口難開
我不知應該說些什麽
哦… 愛你在心口難開
你可知道我在愛你
怎麽對我不理睬
請你輕輕告訴我
不要叫我多疑猜
哦…耶…我愛你在心口難開
我不知應該說些什麽
哦…愛你在心口難開
我想你在心口難開
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
謝謝大家閱讀和聽歌!祝大家周末愉快!
7/19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