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兩周沒進城了,原因是這兩周來,忙於招待從上海來的客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千真萬確啊!


先來了一對夫婦,他們是四十多年前在上海教過的78屆學生,兩人不遠萬裏來北加州探訪,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星期。之後至親從熱得受不了的上海逃到舊金山來避暑,至親比較隨便,把他們安頓在舊金山後,便放任自流了。
78屆學生是很奇特的一屆,學生之間年齡相差甚大。這批78屆是擴招進來的,年齡放寬到30歲以下。結果同一個班裏,有文革前的老高中生(30歲左右),也有應屆高中生(18歲)。本人雖身為老師,卻跟不少學生年齡相仿,有些學生甚至比我大,如我小學同班同學的哥哥,竟然成了我的學生。
還記得早上去上班,看門的老師傅幾次要我出示學生證。後來有了校徽,我戴上了紅底白字的教師校徽,而一大堆跟我年齡相仿的,戴的是白底紅字的學生校徽,為此還曾有點小小的得意。
來訪的這對學生,男生是我教過的,女生雖然也是我校78屆的,卻從未教過她們班。男生是班裏小字輩的,比我年少四歲,高中畢業後直接去工廠當了“小青工”。年輕時哪能相差四歲?當年跟這樣的“小孩”有代溝。我等去外地農村插過隊的“大人”跟直接進了工礦的“小孩”相比,也算是“見過世麵”了。
白駒過隙,78屆學生,不分老幼,目前幾乎全退休了,包括這對學生夫婦。當年瘦弱的小男生眼下成了壯實的老頭,為人處世老成練達,還曾代表學校所在地區,擔任無黨派的人大代表。難能可貴的是,由於他出身書香門第,畢業後又在高校任職,依舊保持著些許書卷氣和年輕時的熱情,不油滑,不油膩。從而,我們挺聊得來,從早聊到晚。
除了聊天,就是充當導遊帶他倆觀光,帶他們在舊金山和北加州蒙特雷半島遊玩。這兩地均為旅遊熱點,北加州的美景一再驚豔到這對學生,他倆走走停停,拍了成百上千的照片。在等待他倆的空隙中,我也掏出手機隨拍了一些景色。
不是說“一圖勝千言”嗎?幹脆來個看圖說話,順便介紹一下蒙特利半島和舊金山的景點。這篇先介紹蒙特雷半島。
小鎮聖胡安包蒂斯塔 San Juan Bautista
該小鎮在蒙特雷半島以北,開車30多分鍾。小鎮被稱為是加州曆史的縮影,有原住民文化、西班牙殖民、墨西哥統治和美國西部拓荒留下的足跡。鎮內有18世紀末建造的天主教堂(見下圖)、19世紀中葉的一些老建築(如這家旅店)、充滿西部片風情的主街、長滿仙人掌的靜謐教堂後花園,給人穿越時空的奇妙感覺。







大蘇爾 Big Sur
Big Sur 被譽為加州最具有野性之美最富有詩意的海岸線,沿著一號公路蜿蜒而行,一路上視野開闊,可見懸崖峭壁和太平洋交匯,海浪拍打岩石。時而穿過紅衫樹林,霧氣繚繞。我們去的那天上午,也是霧蒙蒙的,學生夫婦連讚大蘇爾“仙氣十足”。





卡麥爾 Carmel
每星期四上午,在卡麥爾鎮口舉辦農貿市場,正好被我們遇上了。市集上人來人往,總有歌手或樂手演奏。其他照片為:卡麥爾的家具裝飾店、法國鄉村風格禮品店、躲在幽靜花園裏的小畫廊、卡麥爾公共圖書館閱覽室。










羅伯斯角州立公園 Point Lobus State Park
第一次去公園是上午九點多,入口處關閉了,放著“停車位已滿”的牌子。公園附近狹窄的一號公路兩邊停滿了車,人們需要步行半小時才能到達熱門的海邊步道。於是,我們決定第二天早上七點多來等待公園八點開門,以便能“搶”到停車位。第二天如願以償,美中不足的是霧氣彌漫,隻能欣賞霧中之美了。最後一張鐵鏽紅的樹苔很奇特。







蒙特雷半島海岸線






蒙特雷老漁人碼頭





蒙特雷市政廳 Colton Hall
蒙特雷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是1849年完工的蒙特雷市政廳,這裏目前仍是蒙特雷市政府的辦公地點,二樓的會議室是加州第一部憲法的起草之地。現在是博物館,展出了製憲會議的現場、簽名冊、鵝毛筆、草稿紙等。

蒙特雷罐頭廠 Cannery Row
這裏從1902年至上世紀50年代曾經集中了多家加工沙丁魚的罐頭廠,曾同時雇傭幾千名工人。一戰和二戰期間,罐頭沙丁魚的需求量大增,蒙特雷曾一度被稱為“世界沙丁魚之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ohn Steinbeck 1945年出版的小說 Cannery Row 描寫了罐頭廠區的居民(邊緣人物、科學家、雜貨店老板等)的生活,充滿了人性光輝。罐頭廠從而成為蒙特雷的文學地標。
然而,由於過度捕撈和海洋生態的變化,沙丁魚突然銳減,導致罐頭廠一家連一家倒閉,給這個區域留下了一片工業廢墟。從1984年開始,破敗老舊的廠房被改造為餐廳、酒吧、禮品店,目前這裏成了蒙特雷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


蒙特雷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是1849年完工的蒙特雷市政廳,這裏目前仍是蒙特雷市政府的辦公地點,二樓的會議室是加州第一部憲法的起草之地。現在是博物館,展出了製憲會議的現場、簽名冊、鵝毛筆、草稿紙等。

蒙特雷罐頭廠 Cannery Row
這裏從1902年至上世紀50年代曾經集中了多家加工沙丁魚的罐頭廠,曾同時雇傭幾千名工人。一戰和二戰期間,罐頭沙丁魚的需求量大增,蒙特雷曾一度被稱為“世界沙丁魚之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ohn Steinbeck 1945年出版的小說 Cannery Row 描寫了罐頭廠區的居民(邊緣人物、科學家、雜貨店老板等)的生活,充滿了人性光輝。罐頭廠從而成為蒙特雷的文學地標。
然而,由於過度捕撈和海洋生態的變化,沙丁魚突然銳減,導致罐頭廠一家連一家倒閉,給這個區域留下了一片工業廢墟。從1984年開始,破敗老舊的廠房被改造為餐廳、酒吧、禮品店,目前這裏成了蒙特雷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



實話說,我喜歡陪人玩,也不在意別人借住我家,但給人做飯是個負擔。因此,我們中午基本都在外邊吃,早餐晚餐隨便對付一下。我事先就“警告”這對學生,他們需要忍受我的西式粗茶淡飯。
虧得學生跟我一樣,對生活不講究。男生的父母都是醫學界的高知,全身心投入工作。男生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從小到大往往在食堂解決吃飯問題。他父母年邁住進老人社區後,異常開心,主要是因為老人社區有餐廳,他倆為無需做飯而歡欣鼓舞。二位老人從不抱怨餐廳的飯菜單一,對他們來說,隻要不做飯就好。在如此環境中長大的男生,對吃飯也很馬虎,所以我的破廚藝招待這樣的客人還行。而且,如果學生想吃對胃口的飯菜,就把我轟出廚房,由他倆下廚烹調。
看來,距離合格的女主人,我相差甚遠啊!
原創圖片
看來,距離合格的女主人,我相差甚遠啊!
原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