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記憶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科大瞬間】 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 建校60周年慶

10.13 科大記憶

徐文蓉(8501)

(代導言)清平樂·與壽青偉娟逃學南七歸見陳榕晝寢風 繾 日 綣, 困 眼春睜 慢 。 一樹 啼 鶯爭催 喚 , 應是 逃 學天旦 。市得春雨一台,小三尤夢歸來。挽住梨花輕語,夢裏知向誰白。

A group of young women posing for a photo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民以食為天

第一次聽說科大,是因為寧柏與科大著名的少年班。也因為少年班,似乎從初二開始,母親每年批改完高考試卷後總要帶一份回家讓我們姐弟做上一遍。被迫做了五年高考試卷後,我不但成了可以在高考試場小寐的老油條,也對不再神秘的科大充滿了抗拒─彼時帝都的清華才是我心儀的女神。

幸好,招生老師火眼金睛,看透了某吃貨本質後,以科大食堂南北皆宜為餌將某吃貨成功釣至科大。

科大食堂最誘人的是四毛一份的大排,山東大漢一巴掌都罩不住的豬排澆著噴香的醬汁,就是最愛美的女生也不舍得取窈窕而舍大排。而後食堂有了各色小炒,校門外有了湘皖酒家,大排依舊是吃貨心頭的朱砂痣。

東區的豆腐腦攤則是吃貨的白月光。三十年過去,已經不記得這豆腐腦攤到底是擺在女生樓門口,還是去水房、二教、圖書館的路上,但是那嫩滑的口感已經潤物細無聲地綁架了科大人的DNA,徹底將曾經的甜黨改造成了鹹黨。

還有那辣糊湯,鞋墊餅─那是許多個冬夜晚自習回來, 853 女生的保留劇目。

也還記得,在女生宿舍,用酒精爐做麵條、蛋餃的場景;釣了小龍蝦在水房養了再用酒洗;合肥的柿子下來了,拿糧票與小販換了,別出心裁挖空了瓤填上各種餡做成柿子盅...就這樣,進校門時吃貨十指不沾陽春水、身高一米五七,出校門已經蒸煮烹炸十項全能竄升到一米六三!

A couple of women standing in front of a bush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不要命的上科大

九十年代有句名言: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前兩句不大明白,後一句卻是切身體會。

當年的科大,不僅有少年班,還有許多個省狀元、市探花。風華正茂的少年人聚在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固然少不了,更多的是背後的互助與競爭。

853 兩間女生寢室,雪飛寢室一直比我們寢室用功。至今記得第一次期中考後,雪飛寢室的哭聲。而即使是不大用功的我們寢室,也曾經做過通宵教室的常客。

我們常自嘲物理基礎比不上物理係的同學、化學功底不敵應用化學係的同學,所以我們可以和二係四係比化學與十二係比物理。然而事實上,我們與一係一起做吉米多維奇、與二係一起啃力學熱學、與六係一起上電動力學、與九係一起畫機械製圖...

甚至,直到出國,行李箱還留著大半空間給各種課本圖書。

多年以後,無論有用無用,都是美麗的時光記憶。

A group of people posing for a photo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少年情懷總是詩

與清北複交相比,科大人天真純樸得近乎幼稚。即使如此,青春之花依然在科大盛開。

八十年代的足壇是 AC 米蘭的王朝。係裏給學生爭取了一台電視機,放在四牌樓的男生宿舍-這應是係裏給男生們的福利了。那些冬夜與夏夜,有多少男生或笨拙或機敏地邀請女生一起看球?又成就了多少校園情侶?

至今還記得,那一年的係間足球賽,八五三的男生們破天荒贏了四係,卻飲恨在與二係比賽的賽場。係裏給參賽球員發了獎金,男生們邀了女生一起慶祝。喝得多了,便有了一些醉話,落了不輕落的男兒淚。那日,愛喝酒的杜子和老大哥一樣的王從武卻始終清醒,甚至還悄悄讓女生們也保持清醒。至今我仍記得那一日心中忽然升起的柔情——第一次沒有把男生看成無性別的學業對手。

A paper with writing on it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春風十裏南七路

八十年代的科大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也是最自由的大學。

彼時清北還不允許學生自由轉係,而在科大自由轉係、轉學沒有任何障礙。大二大三那年,壽青、阿偉與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了張茂森教授實驗室,張老師非常熱情地接受了我們這群什麽都不懂的愣頭青,引領我們走進計算化學研究之門;那一年我也曾經在一次講座之後,對生物物理深感興趣,去壽天德老師實驗室及生物係詢問轉係事宜。甚至,那一年還有學長從科大轉入武大學文。

不要命的科大其實生活燦爛。我們有排球隊、田徑隊、文藝隊、詩社、文學社、棋社…, 校園內有鋼琴室、校園外有書畫社。

我們還有1987。

A couple of girls playing piano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雪滿山中高士臥

東區有一片小小的梅林,梅樹開花時,我常約了一二好友去看梅。躺在樹底,看那一樹的雪色瑩枝襯著蘭天,有一種說不出的美麗,不知是否就叫靜極始知花妍。雪盡春來,梅樹一樹青葉,遙看群芳-梅子青,至今依然是龍泉瓷中最美麗的顏色。

也很喜歡在下雨的天氣,獨遊梅林。細雨潤葉,那種安寧是讀書時節難得的享受。尤其在梅雨之初,走入梅林,還能找到幾個青青的梅子,摘下來,可以嗅見一股怡人的馨氣-這馨香,曾在夢裏繚繞,勾起夢裏夢外釅釅鄉愁。除了科大人,或許沒有什麽人記得 1987。那一年科大兩位校長去職,而對於時事一向不敏感的我,在那一年忽然意識到科大走到了一個拐點。

原本我對管校長、方校長都沒有什麽認知。隻是那一年正好去南京出差,同行的司機對我說,方校長多虧有管校長的保護。

管校長從來不因私事叫車,因公出門時,他讓司機們在餐廳聚會熱鬧,自己出去吃麵。於是便記下了管校長。

管校長離開合肥的時候,天下著雨,幾百個學生聚在車站默默的為他送行。後來才知,他已被送到下一個車站上車。

那天,我與室友們融了蠟筆製了一束梅花,留在他家的門上。

A close-up of a painting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一日看盡長安花

如果說三係的生活是典型的理科生生活,那麽十八係的生活就是非典型的文科生生活了。

88 年的科大依然在尋求變革與創新,材料、信息、英語、管理等新班係的成立就是科大的又一次嚐試。回首前塵,十八係的兩年是極其快樂的兩年。

那兩年,我們閱讀了大量英文原著,在外教老師的幫助下,編排了不少英文劇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根據 Agatha Christie 小說改編的 The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我們也替 Springer 翻譯了不少中文科技文獻。短短兩年時光,我們補足了單一理科思維的短板。日後的工作選擇更是增添了無數可能。

雖然 18 係的同學們走出國門之後大多又回到了理科專業,這兩年以及之後的數年,依舊是我們青春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A group of people posing for a photo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喜遷鶯·櫻花會》

柳霧凍,杏煙濃,風過滿湖靨。一如他歲櫻花節,聽月不知別。娥眉淡,秋波換,仍是夕時灩漣,笑前塵夢裏蝴蝶,一飲醉千年。

A group of women posing for a photo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本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3d6785c0102ws55.html)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