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開始翻譯一本Saul Snatsky的英文小說,Evolving Evolution。次標題是 When the changes make changes。 這本書是我英文讀書會最近讀的一本書。內容是有關生物演化的書。
作者一開始描述2萬年前的人類世界,狩獵,住在洞穴裏,與狼鬥爭。大約1萬1千年前,人類開始有了農耕,種麥,玉米。到了5千年前有榖倉,也有畜牧。21世紀時,幾乎所有天然產品都可經由人工製造生產。到了21世紀中,人工子宮來了。這時,製造人類已經像製造漢堡一樣普偏的被智能機器人使用。到·了2070年,有人證明生命存在於太陽係的其它地方。
演化在地球上已經進行了35億年。達爾文及華來士在19世紀末提出了“適者生存”的理論。而孟德爾則發現了遺傳的規律。但他並沒有發現遺傳的物理機製,基因。直到20世紀中,華生,科理克,威爾金及法蘭克琳,發現了DNA,才把生命的指導要素揭諸世人。如今,藍眼金發的嬰兒也可由人類的幹預而獲得。
演化創造了人類,可能有一天會讓人類消失。人類是演化的下一個代理人。意思是演化會自己演化。
小狗越來越可愛,因為人類的配種。同樣的原因,玉米越長越大,水果變得更甜,賽馬跑得更快。總有一天,我們選擇我們的配偶是按照我們所喜歡的特質。而把這特質傳給我們的子孫。
翻譯這本書,本是一時興起。連帶有一些感想順便在此提出。
第一.翻譯的樂趣
翻譯雖然不是創作,但把原作翻成另一種文字,也還是需要一點創意的。英語裏,一句話若按句點來劃分,可以包含很多逗點。但翻成中文,就幾乎不可能隻用一個句點。因此,這也成了翻譯的樂趣之一。
第二.翻譯的難處
原文有很多生字,有的是自己學過,但忘了。有的是新字,不知其意。就都得查字典。有時碰到要賣弄修詞的作者,雖然查了字典,也不見得翻的就貼切,還得琢磨看出原來的意思,把它變成中文讀者可接受的語言。
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論述演化,但一些基本的有關演化的概念,略述於下:
1.自然選擇——基本的原理是一個個體具有較佳適應他們的環境的特徵,就較有可能生存並繁衍後代。
2.基因的變異——演化要靠著在族群裏個體存在著差異,而能在特徵上產生變異。
3.遺傳——有利的特徵由一代傳到下一代,導致族群的特徵可隨時間而改變。
4.物種形成——新品種的產生,通常是經由地理隔離或者其它阻止種與種之間的雜交而形成。
這次翻譯這本小說,不論到底有多少人會有興趣讀這本書。翻譯了兩個月以後,發覺有點吃力不討好。我估計要把這書翻譯完閉,大概要到明年8月。記得在大學時跟幾個同學辦了一個翻譯小組。那時我翻了一篇 Scientific American 的文章,內容已記不得。
凖備就此打住。就算是個經驗吧!
從翻譯一本書,Evolving Evolution, 說起
Shenliu (2025-07-31 17:21:05) 評論 (2) 兩個月前開始翻譯一本Saul Snatsky的英文小說,Evolving Evolution。次標題是 When the changes make changes。 這本書是我英文讀書會最近讀的一本書。內容是有關生物演化的書。
作者一開始描述2萬年前的人類世界,狩獵,住在洞穴裏,與狼鬥爭。大約1萬1千年前,人類開始有了農耕,種麥,玉米。到了5千年前有榖倉,也有畜牧。21世紀時,幾乎所有天然產品都可經由人工製造生產。到了21世紀中,人工子宮來了。這時,製造人類已經像製造漢堡一樣普偏的被智能機器人使用。到·了2070年,有人證明生命存在於太陽係的其它地方。
演化在地球上已經進行了35億年。達爾文及華來士在19世紀末提出了“適者生存”的理論。而孟德爾則發現了遺傳的規律。但他並沒有發現遺傳的物理機製,基因。直到20世紀中,華生,科理克,威爾金及法蘭克琳,發現了DNA,才把生命的指導要素揭諸世人。如今,藍眼金發的嬰兒也可由人類的幹預而獲得。
演化創造了人類,可能有一天會讓人類消失。人類是演化的下一個代理人。意思是演化會自己演化。
小狗越來越可愛,因為人類的配種。同樣的原因,玉米越長越大,水果變得更甜,賽馬跑得更快。總有一天,我們選擇我們的配偶是按照我們所喜歡的特質。而把這特質傳給我們的子孫。
翻譯這本書,本是一時興起。連帶有一些感想順便在此提出。
第一.翻譯的樂趣
翻譯雖然不是創作,但把原作翻成另一種文字,也還是需要一點創意的。英語裏,一句話若按句點來劃分,可以包含很多逗點。但翻成中文,就幾乎不可能隻用一個句點。因此,這也成了翻譯的樂趣之一。
第二.翻譯的難處
原文有很多生字,有的是自己學過,但忘了。有的是新字,不知其意。就都得查字典。有時碰到要賣弄修詞的作者,雖然查了字典,也不見得翻的就貼切,還得琢磨看出原來的意思,把它變成中文讀者可接受的語言。
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論述演化,但一些基本的有關演化的概念,略述於下:
1.自然選擇——基本的原理是一個個體具有較佳適應他們的環境的特徵,就較有可能生存並繁衍後代。
2.基因的變異——演化要靠著在族群裏個體存在著差異,而能在特徵上產生變異。
3.遺傳——有利的特徵由一代傳到下一代,導致族群的特徵可隨時間而改變。
4.物種形成——新品種的產生,通常是經由地理隔離或者其它阻止種與種之間的雜交而形成。
這次翻譯這本小說,不論到底有多少人會有興趣讀這本書。翻譯了兩個月以後,發覺有點吃力不討好。我估計要把這書翻譯完閉,大概要到明年8月。記得在大學時跟幾個同學辦了一個翻譯小組。那時我翻了一篇 Scientific American 的文章,內容已記不得。
凖備就此打住。就算是個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