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春遊地中海(十一):浪漫之都威尼斯:一場水上的迷宮旅行
(上接:主動退位的皇帝在此建了座宮殿)
我們的郵輪從羅馬啟航,花了10天在地中海上繞了一大圈,最後又返回意大利,說是終點為威尼斯,其實具體停靠的是距威尼斯還有兩個多小時火車車程的的裏雅斯特(Trieste)。自2021年起,意大利當局禁止超過2.5萬噸的船隻駛進威尼斯,目的是為了保護威尼斯日趨惡化的環境。有人調侃:聽說威尼斯快沉了,我得趕快去看看。
郵輪在的裏雅斯特靠岸那天正是五一節的早晨,陽光明媚,海風柔和。我們跟著長長的隊伍排隊下船,外孫女經過10天海上旅行熟悉了船上的一切,此時還有些戀戀不舍。女兒告訴她要跟郵輪說拜拜了,後麵我們會乘火車,坐小的船,最後再坐飛機回家。
下船後,問了碼頭工作人員,得知港口就在的裏雅斯特市中心,步行就可以到火車站。於是,我們拖著行李,徒步穿越這座安靜的小城,前往火車站。

沿途經過據說是意大利最美的廣場之一——團結廣場(Piazza Unità d'Italia)。
廣場麵朝亞得裏亞海,三麵被古色古香的市政建築和宮殿環繞,常被認為是歐洲最大的臨海廣場,是奧匈帝國時期留下的印記。

原的裏雅斯特奧地利總督府,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時期重要的宮殿之一。現為的裏雅斯特省政府的辦公樓。

意大利海事公司前總部,建築標誌下方刻有“Lloyd Triestino”字樣,曾是勞埃德航運公司的總部,如今為政府機關所用。 建築正麵裝飾著眾多雕塑,左側和側角各有一座精美的噴泉。

那一刻,我們仿佛不是在趕路,而是在穿越曆史的門廊,踏進旅程的尾聲。
的裏雅斯特中央火車站。從這裏出發,我們將駛入讓世界為之驚歎,也是我自己向往已久的水城。

記得最早了解威尼斯這座獨特的水城,還是遠在40多年以前。當時讀大學所在的城市被稱作“東方威尼斯”,正是在那時與威尼斯締結為姐妹城市,成為最早與國外城市締結為姐妹城市的中國城市。還記得當時該市的頭兒名叫賈世珍,他受邀訪問了威尼斯,受到熱情接待。這也是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次有地方政府的領導訪問西方國家的一個姐妹城市。
威尼斯建於一個由118個島嶼組成的群島上,這些島嶼位於一個麵積為550平方公裏(212平方英裏)的淺瀉湖中,由橫跨177條運河的400座橋梁連接。19世紀,一條通往大陸的瀉湖長堤將鐵路引入威尼斯,使之與意大利半島連接起來。除了北部邊緣的這些鐵路和公路終點站外,這裏主要交通模式仍然像幾個世紀前一樣依靠水路或步行。由此,威尼斯是歐洲最大的無車都市,這在21世紀的今天可謂獨樹一幟,絕無僅有。威尼斯更以其優美的環境,建築和藝術品珍藏而聞名,被譽為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我們到達聖露西亞火車站(Venezia Santa Lucia),這是威尼斯的中央火車站,位於卡納雷吉歐(Cannaregio)區的北部邊緣。

站外就是之後兩天將頻繁往來穿梭其上的大運河(The Grand Canal)。它是威尼斯最大的水道,也是該市主要的水上交通走廊之一。

我們登上水上巴士,駛向行前預訂好的位於聖馬可區的住處。兩岸一一掠過的宮殿像斑駁的油畫,窗台上偶爾有曬衣的繩子晃動,讓人意識到這座世界遺產並非隻是為遊客準備的,本身就很接地氣,充滿著人間煙火。
聖西蒙尼·皮科洛教堂(San Simeone Piccolo),是位於威尼斯的聖十字區(Santa Croce)的新古典主義的羅馬天主教堂。它隔著大運河,與聖露西亞火車站相望,是大多數遊客來到威尼斯首先見到的教堂。

雷佐尼科宮(Ca' Rezzonico)是一座宮殿和藝術博物館,位於多爾索杜羅區(Dorsoduro)大運河畔。它是18世紀威尼斯巴洛克和洛可可式建築及室內裝飾的典範,展示當時威尼斯傑出畫家的畫作。

我們在這座聖撒慕爾教堂(San Samuele)所在的聖撒慕爾廣場附近的水上巴士站下船。

等了沒多久,出租公寓的房東就來到水巴碼頭接我們,走過七拐八繞的小巷來到住處。我們是通過Vrbo預訂的兩室一廳加樓頂陽台的整套公寓,住兩個晚上,感受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這裏位於聖馬可區中心地帶,出行非常方便,距多數主要景點都是徒步可達的距離,不過價格不低,兩個晚上要付800多歐元。房東詳細介紹了周圍環境,告知哪裏有超市和餐館,怎麽坐水巴,直到第三天怎麽趕往機場。房東留下鑰匙走人,我們安頓好行李,離開住處,開始威尼斯的探索之旅。

走過一串窄巷 。


先提前考察一下房東推薦的餐館,晚上回來要在此用餐。

走過聖天使廣場(Campo Sant'Angelo),是聖馬可區的一個城市廣場。

維羅納河上風光。


來到這座很有名的鳳凰劇院(Teatro La Fenice)。它是“意大利戲劇史上最著名、最負盛名的地標建築之一”,也是整個歌劇史上最負盛名的地標建築之一。尤其在19世紀,是許多著名歌劇首演的舉辦地,羅西尼(Rossini)、貝裏尼(Bellini)、多尼采蒂(Donizetti,)和威爾第(Verdi)四位美聲唱法大師的多部作品都曾在此首演。
鳳凰劇院的名字寓意“浴火重生”,因為它曾經三次被火焚毀,又三次重建。

以其風景如畫、寧靜的回水氛圍而聞名的巴卡羅利河(Rio dei Barcaroli),貢多拉沿河漂流,把遊客帶向水城的各個角落。

走過一座座跨越河上的小橋,仿佛穿行於一座座水上迷宮。

不久,便到了聖馬可廣場(St Mark's Square),這是威尼斯最主要的公共廣場,也是最熱門,最具人氣的景點,包括多座曆史悠久的著名建築。

位於廣場東端的聖馬可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供奉著馬可福音的作者,耶穌的門徒之一,威尼斯的守護神聖馬可。相傳在公元828年,兩位威尼斯人從埃及亞曆山大把聖馬可的遺體“偷運”回威尼斯。威尼斯人在城中心為他建造了聖馬可大教堂來安放他的聖骨。從此,聖馬可成為威尼斯的主保聖人即守護神。
聖馬可大教堂金色馬賽克穹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每一扇拱窗,每一塊磚都像在低聲講述拜占庭與威尼斯曆史的秘密。

聖馬可廣場周邊有三座相連的建築,即行政官邸(Procuracies)。其中兩座建築,即舊行政官邸(Procuratie Vecchie)和新行政官邸(Procuratie Nuove)。
廣場北側的舊行政官邸,建於16世紀初。

南側的新行政官邸,始建於1586年,建成於1640年,為更嚴格的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它的建成深刻地改變了威尼斯的市中心,使聖馬可廣場煥然一新,成為一座宏偉的古典廣場。

左側是最新的行政官邸(Procuratie Nuovissime),又稱拿破侖翼樓。建於第二次法國占領時期(1805-1815年)。

如今,這些新舊官邸改建成了餐館,咖啡館,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往來穿梭,摩肩接踵,熱鬧極了。

小外孫女步履矯健地走在南側新行政官邸的長廊裏。

站在聖馬可廣場,麵朝大運河,左側是總督宮,右側是聖馬可圖書館。

聖馬可圖書館(Library of Saint Mark)建於1468年,是意大利現存最早的公共圖書館和手稿庫之一。

總督宮(Doge's Palace)是一座威尼斯哥特式宮殿,也是威尼斯的主要地標之一。宮殿內設有政府辦公室、監獄以及威尼斯總督(前威尼斯共和國的民選官員)的住所。它最初建於公元810年,重建於1340年,並於1923年成為博物館。我們預訂第二天進去參觀。

聖馬可鍾樓(St Mark's Campanile),高98.6米(323英尺),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築,也是威尼斯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

聖馬可時鍾塔是一座早期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位於聖馬可廣場北側,塔樓下的拱門通往城市的主要購物街梅瑟裏街(Le Mercerie)。

聖馬可廣場的東南方小廣場上豎立著兩根高大的柱子。聖馬可柱(The Column of San Marco)和聖西奧多柱(The Column of San Teodoro)。象征福音傳教士馬可的威尼斯獅子雕像位於聖馬可柱上方。聖西奧多柱頂部是聖西奧多站在鱷魚上的雕像,他是聖馬可之前的守護神聖西奧多。這說明在今天的威尼斯,兩位聖人都受到尊重。

聖馬可柱(左)和聖西奧多柱(右)


從廣場看向南邊,可見大運河中間的聖喬治島上的聖喬治·馬焦雷教堂(San Giorgio Maggiore),第二天我們將去那裏遊覽。兩個月之後,亞馬遜的老板傑夫·貝索斯和勞倫·桑切斯將在那裏舉行婚禮。

穿過時鍾塔下麵的拱門,就到了最著名的購物街梅瑟裏街(Le Mercerie)。曲徑通幽,這裏又是另一番天地。梅瑟裏街從聖馬可廣場一直延伸到裏亞托橋,遍布商店和攤位,出售各種商品,沿線還串起了各種引人入勝的打卡地。


運河兩岸有臨河而立的餐館,食客一邊用餐,一邊欣賞河景,很愜意吧。

又走過了一座始建於9世紀的聖朱利安教堂(Church of St Julian),它供奉的聖朱利安是一位以熱情好客和慈善行為而聞名的聖人,尤其熱衷於幫助旅行者和病人,估計相當於中國戰國時期的扁鵲或漢代的華佗吧。

帕爾馬·喬瓦內(Palma Giovane)創作了天花板中央飾板上的榮耀聖朱利安像。

繼續向西北方向走,來到聖薩爾瓦多廣場(Campo San Salvador)。它以廣場中央那根醒目的大理石柱而聞名,該柱建於1898年,旨在紀念威尼斯人反抗奧地利統治的起義。擁有巴洛克風格外觀的聖薩爾瓦多教堂 (The Church of San Salvator)也位於廣場內。這裏遍布著各種各樣的商店。


聖博托洛米奧廣場(Campo San Bortolomio)是一個魅力十足、熙熙攘攘的廣場,地理位置優越,毗鄰標誌性的裏亞托橋。威尼斯著名冒險家賈科莫·卡薩諾瓦(Giacomo Casanova)的雕像矗立於廣場之上。

購物街的盡頭就是最著名的網紅打卡地之一——裏亞托橋(The Rialto Bridge),它是橫跨大運河的四座橋梁中最古老的一座,初建於1173年。現存的這座單跨石橋,建成於1591年。它的奇妙之處在於,它不單單是一座通行的橋梁,兩條有蓋的坡道通向中央門廊,在門廊兩側的坡道上建有成排的商店。這樣的設計被認為非常大膽,以至於建築師文森佐·斯卡莫齊(Vincenzo Scamozzi)預測它未來會倒塌。然而,這座橋曆經數百年依然屹立不倒,成了威尼斯的標誌性建築和熱門景點之一。


河上景色。


橋兩邊是熱鬧的商業區。


離開裏亞托橋,鑽進迷宮般的小巷往回走。


在這家預訂好的餐館吃晚飯。

吃飽之後,再接著逛街。

夜色之下,散步的人們 。

聖梅瑟教堂(Church of San Moisè),又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羅馬天主教堂,始建於公元7世紀,供奉摩西。

夜幕下的裏亞托橋更顯幽靜,浪漫。

燈火通明的聖馬可廣場 。


聖馬可大教堂 。

一整天馬不停蹄地穿行於這座巨大的水上迷宮,讓我們初識了威尼斯的前世今生。這座舉世無雙的水城就像一本厚重的曆史書,我們緊翻慢翻,才算剛剛見識到它的皮毛。天色已晚,我們心滿意足地結束一天的行程,返回到住地。

謝謝瀏覽!歡迎參閱地中海郵輪行的相關博文:
複活節在羅馬
在教宗辭世之際走進梵蒂岡
龐貝:塵封千年,卻驚豔了現代人
初訪西西裏島從墨西拿起步
邂逅陶爾米納:西西裏島最美麗的山城
移步易景的金色都城瓦萊塔
愛琴海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世界遺產科托爾:峽灣,老城,古堡
走進《權力的遊戲》裏的“君臨城”
主動退位的皇帝在此建了座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