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的人生路(5)

潘文鳴 (2025-07-02 08:52:29) 評論 (1)

江偉的人生路(5)



9、新的門路

     就在他晝思夜想,苦悶中想找新的路子時,一個朋友的幾句話,使他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

      原來,曉麗在擺服裝攤,賣兒童服裝和生活用品時,和旁邊一位同樣也做兒童服裝生意的袁姓婦女相識,她們年紀相差不大,那位袁姓婦女稱曉麗為大姐。兩個人在市場互相熟悉以後,平日做生意時,曉麗經常幫助這位小袁看攤,或者是照看她5歲左右的孩子。一來二去,曉麗的丈夫江偉與小袁的丈夫梁小東也認識了,並且兩家人彼此成了朋友。

一次,小袁夫婦和江偉夫婦一起吃飯,彼此聊起來,大家都把自己的經曆講了講,江偉才知道,梁小東是江蘇人,在空調廠幹過,從裝配工幹起,現在在一個科技公司當生產部經理。

   小梁說,他們公司要的美容儀器配件,都是浙江餘姚一位姓毛的老板供的貨,他是在浙江加工生產,然後運到北京,成本比較高;假如能夠在本地生產這種配件,成本肯定低得多,隻要能源源不斷供貨,他們公司可以長期收購。

     小梁又說,他曾經和一位幹過車工的羅姓師傅談過這件事,這個羅師傅對金屬加工有一定經驗,他聽了想試一試,小梁就拿了一個樣品給他,他搞了一個多月,拿來的產品和浙江毛老板的產品一比,還是不行,主要是拋光和電鍍兩道工序達不到要求。

    江偉聽了,心想自己雖然沒有幹過金屬加工,也不妨試一試。因為江偉一直考慮,我不能一輩子就這樣下去,我必須闖一闖,否則自己永遠翻不了身。他拿到樣品和圖紙,找到一家搞機械加工的小企業,詢問能否把這個配件搞出來。小企業負責人也姓梁,他聽說產品搞出來,會讓他們進行批量生產,大家可以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就把活接下了。

     這個小企業很快把樣品搞出來。江偉知道,羅師傅是在拋光和電鍍上過不了關,那麽下一步必須闖過這一道關口,才會成功。

     他首先上網,把北京附近搞拋光和電鍍的企業,逐一搜索出來,然後他再找離南苑最近的拋光電鍍加工的企業,然後開車去把樣品交給他們,提出要求,請他們加工處理。結果,光潔度總是達不到要求。江偉心想,莫非自己也要和羅師傅一樣以失敗而告終?

     他不甘心。他在網上查到在廊坊有一家電鍍企業,是中科院所屬的一個基地。他想,也許這家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比較高,能達到要求?他開車跑到廊坊,找到這家企業,見到一位管生產的呂主任。他把自己生產加工的樣品拿出來,並把自己的質量要求告訴呂主任。江偉同樣也提到,如果拋光和電鍍加工達到要求,以後可以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進行批量生產。

      看得出來,呂主任為人不錯,他知道江偉半年多的時間東奔西跑,花了不少時間,跑了不少冤枉路,他心裏也許對江偉有些同情,就把他拿去的樣品作為急件處理。江偉看到,他們在加工樣品時,先清洗,然後電鍍了三層,又進行清洗,最後是用電吹風吹幹,每道工序都很仔細,很嚴格。

     這次,江偉把加工好的樣品拿到梁經理的公司,梁經理把江偉生產的樣品和浙江餘姚毛老板供的貨一比,質量幾乎一樣。用儀器檢測也好,組裝起來運行也好,都沒問題!

    經過將近9個多月的摸索,江偉終於取得成功。他和妻子曉麗像打了一場勝仗一樣,幾天都沉浸在興奮和喜悅之中!因為江偉可以擺脫開黑車這個充滿風險的地下職業了,也不用和宋莉劉坤這些人混在一起了!

     從2006年底開始,江偉開始從事這種美容儀器配件加工。浙江餘姚的毛老板每套配件是350元,江偉則以每套300元供貨,這就使江偉的產品有了競爭力。自然,開始因為江偉自己沒有機床設備,都是靠別人的企業加工,幹起來很辛苦,利潤也不算高,但與開黑車拉活相比,主要是安全,沒有什麽風險。

     通過幾年的努力,江偉夫妻節衣縮食,陸續投資買了萬能銑床一台,鋸床一台,鑽床一台,螺紋機床一台,又買了數控機床兩台,使他的生產設備逐漸基本配齊,除了拋光和電鍍以外,買來的銅、鋁、不鏽鋼和工程塑料等原材料,基本上都可以由自己的設備來進行加工。

     現在,江偉辦的小企業,生產車間設在南苑南邊一個村莊裏,車間裏有四五台機床,其中兩台是相當先進的數控機床,4名工人都是技校畢業生。車間生產好的配件都是由物流公司送到家裏,江偉和曉麗檢測包裝好,再由物流公司派人上門把裝箱的產品運到長期合作的儀器公司交貨。

     江偉現在有穩定的原材料供貨渠道,也有固定的產品收購單位。他不需要再起早貪黑去進貨,或者風裏來雨裏去出車拉客,多數時間他是在家裏打理生意,工作時間自己可以靈活掌握。每月除了房租水電及工人工資外,有近3萬左右的穩定收入。

     這樣一來,投資50多萬的設備,利潤回報很快回來了。經過近10年的努力,江偉終於成為經營微型加工企業的小老板,收入遠遠超過以往做生意的利潤,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擺脫在社會底層謀生那種毫無體麵可言而且充滿風險的日子了。

江偉說,我是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就是說,他現在的生意,隻要質量保證,按時供貨,已經不需要再去拉關係,開後門,也不用請客吃飯送紅包……這些違心的一套世俗應酬,曾經使他感到十分煩惱。

10、走進江偉家

      2015年,我帶著坐輪椅的妻子,從多倫多回北京南苑探親,隻見南苑鎮的棚戶區已經進行了拆遷改造,住在平房裏的南苑居民都分到樓房和拆遷費,南苑棚戶區的農民,家家都住上電梯房,過上了煥然一新的生活。

    母親和離異的五妹住在一起,五妹分了三套電梯房和一筆不菲的拆遷費。母親和五妹住在一套80平米電梯房的12樓,而江偉夫妻恰好住在同一單元的3樓。我們夫妻回家探親住在五妹家,由於五妹家沒有開通網絡,所以,我經常到江偉家上網收電子郵件。

     走進江偉家,隻見同樣80平米的房間,南北貫通,光線充足。客廳、小餐廳、廚房,衛生間,以及3個臥室,都收拾得幹幹淨淨。江偉告訴我,這套房子是他父母的平房拆遷以後分的6套住房中的一套,是父母的贈予,而他們夫妻貸款購買的一套電梯房,則在北京往南的固安,正在修建中。

    白天,每次我到江偉家,常常看到在客廳的大茶幾上和小餐廳的飯桌上,擺放著一些類似茶杯大小的金屬機器配件,江偉用卡尺在檢測,他的妻子曉麗則把經過檢測的配件用紙包好,放進紙箱裏。

     江偉告訴我,這就是他的微型企業加工的美容儀器配件,這些配件組裝起來,加上外殼,就成了美容儀器。這些美容儀器,有的可以除皺紋,有的可以吸脂和減肥,有的可以用光子嫩膚,還有的可以拔除皮膚上的汗毛……

   我問,這不是一些高科技產品的配件嗎?你能生產?對於我的吃驚和懷疑,江偉笑了笑說,大舅,這些配件的確要求精度比較高,但隻要有設備,小作坊也可以生產加工。江偉說起來很低調,也很謙虛;可我對江偉不免一下子刮目相看。

     再看江偉的妻子曉麗,她再不是當年那個土頭灰臉,頂著烈日在街上擺攤賣服裝的少婦,她現在不再做生意,每天的任務是買菜做飯操持家務。她化了淡妝,顯得比那時更年輕,更精神,也更漂亮了。在當地長相普遍平庸俗氣的女性中,她那江南女子的苗條秀氣,和一雙大眼睛,顯得十分出眾。每天曉麗除了買菜做飯操持家務外,空閑時間就是協助江偉檢測美容儀器配件,打包裝箱。

    此外,每天早晚曉麗還抽時間去南苑公園跳跳集體舞,踢踢毽子……。我問曉麗,現在生意不忙,你為什麽不去打麻將?曉麗笑著說,她打麻將盡輸錢,覺得沒意思。又說,江偉和女兒雯雯回到家裏,他們看不到我,就覺得屋裏空蕩蕩,沒著沒落,我把飯菜準備好,把屋子收拾幹淨,他們回來看到屋裏幹幹淨淨,心情都會好一些……

      這不免使我想到一些城市婦女,她們好吃懶做,喜歡打麻將和跳舞,把許多家務事都推給丈夫。從這個角度來看,江偉找到這樣一個勤快能幹的賢妻良母式妻子,實在可以說是非常幸運。

     另外,曉麗每禮拜還要進城去參加一次培訓,課程是幼兒教育。她居住的小區的幼兒園的主體工程已經竣工,正在安裝門窗和裝修,估計年底以前要招生。她準備參加小區幼兒園的教師應聘。

      我和妻子及母親幾次受邀去她家吃飯,飯桌上的飯菜都是四川風味,與我熟悉的北方粗放的夥食,大不相同。心想,曉麗不僅做生意能吃苦,在屋裏操持家務和炒菜做飯也是一把好手。母親也幾次說,江偉找了一個好媳婦,長得又俊,又能吃苦,真是打著燈籠難找……

    的確,從結婚以後開始,曉麗就是江偉的好搭檔和好助手,多年來風裏來雨裏去,吃了許多苦,現在終於迎來了好日子。

     閑談中,江偉夫妻提到他們的女兒雯雯,說她在班上的學習成績還可以,今年要參加高考,由於她選擇的專業方向是金融,這個專業目前很熱,對考生的素質要求也較高,所以像所有經濟條件較好的獨生子女的父母一樣,江偉夫妻倆對她盡全力支持。

     一天晚上,我見到他們夫妻的獨生女兒雯雯,她已經18歲,高高的個子,披肩長發,大大的眼睛,在北京地區來說,應該算是個漂亮女孩。雯雯告訴我,她目前正在參加一次又一次的模擬考試;其餘時間是找專人進行專科培訓,據說每次培訓費是五六百元。說明北京的考生競爭相當激烈,對家庭經濟條件的要求很高。

     幾次交談,我發現雯雯的知識麵很廣,談吐不凡,完全像一個很成熟的知識女性,而不像一個高中生。那天英語模擬考試回來,她說,方法是給考生一篇英語短文閱讀,然後就短文內容,用英語回答麵試老師提出的問題。這種麵試檢測難度很大,對考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很高。另外,談起核心價值,談起“一路一帶”,她也是侃侃而談,講得頭頭是道。她母親曉麗告訴我,說雯雯小時候上完課,回家就常常讓父母坐好,然後她模仿老師給父母上課……看來雯雯不是一個普通女孩,她將來可能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才。

    回想江偉過去的挫折和失敗,以及他在眾多親戚長輩麵前抬不起頭來的日子,看看現在江偉一家三口過的生活,雖說他們沒有大富大貴,也算不上取得多麽驚人的成績,但他們一家三口終於過上比較體麵和有尊嚴的富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