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球行(4):海角與Scarborough Fair》

若水上仁堪養性 敏思椽筆自陶情
打印 被閱讀次數

《英國高球行(4):海角與Scarborough Fair》

若敏

【6月16日 · D16 · 周一,晴】

Ganton Golf Club



Scarborough Castle · 海角與民謠



中午 12:45,我們抵達了沉靜而古老的 Ganton Golf Club。這座全球排名第 69 的球場,1949 年曾迎來那場久負盛名的 Ryder Cup,至今仍被視作英國最具考驗的球場之一。





我和 GJ 沒有隨球手同行,而是跟著 Douglas 駛向北海,去看一座佇立了數百年的孤城——Scarborough Castle。



車子緩緩穿過英格蘭北方起伏的鄉間小徑,初夏的田野在窗外鋪展開來,像莫奈的調色盤:金黃的麥浪、翠綠的牧草,風裏裹著淺淺的薰衣草香。耳機裏正好響起那首古老的旋律: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這首民謠像一陣吹過中世紀集市的風,把車窗外的綠色農田與一片片紅色花海悄悄織進歌裏。



Scarborough Castle,孤懸在海角之上,三麵臨海,潮聲終年不息。





十二世紀,亨利二世下令修建這座要塞,後來理查一世(獅心王)與約翰王相繼擴建。







幾個世紀裏,王權與叛亂、刀劍與誓言,都在這座孤城的石牆上留下了裂痕與低語。





那天風很大,我們立在斷壁殘垣上,灰藍色的海麵在遠處與天幕相融。站在這裏,能望見兩側的海灣,潮水輕拍崖下,風聲裹著鹹味吹過。





看著兩邊的海灣,忍不住在心裏描摹幾百年前的集市:漁船穿梭,帆影點點,商販吆喝,人群熙攘,喧囂聲從港口一路傳上城牆。那首 Scarborough Fair 仿佛正是從那嘈雜的市集上傳來,帶著百裏香與迷迭香的味道,飄過潮聲,落進今天的耳機,也落進我們的想象。





城堡的塔樓已殘破,箭垛隻剩半截,卻在這孤懸的海角上更顯倔強。每塊被風蝕的石頭,都在指尖低聲訴說往昔。





我們放慢腳步,沿著殘牆緩緩而行,風把時間的碎片吹進裙邊。



海角之上,風聲與濤聲交織,Scarborough Fair 的旋律在腦海裏一遍遍回蕩,副歌像是從很遠的從前傳來: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走累了,我們索性坐在懸崖邊的草坡上,看海浪拍打岩壁,看風吹亂衣角與發梢。或許,每個來過 Scarborough Castle 的人,心裏都帶走過一首歌,一陣潮聲,一段吹亂發絲的風。



遠望海灣,陽光在水麵撒下碎金,浪花在光影裏閃爍。



離開時,我們回頭望了最後一眼——



孤城仍立在海角,潮聲未歇,

那首 Scarborough Fair

把我們送回比潮聲更遠的時光。



Scarborough Castle 從來不僅僅是一處古跡,它更像是一首吟唱千年的民謠,用海風、石牆與百裏香,喚醒了心裏那塊久違的柔軟與回望。



孤城還在,潮聲未歇。而那首歌,也還在風裏唱響與回放。



我和GJ 漫步Scarborough小城,用了20分鍾走回停車場。









Douglas 已在等候。





黃昏裏,球手們陸續回到會所,我們再次上路,駛向今晚新的落腳地——Southport。

【6月17日 · D17 · 周二,晴轉陰】

Hillside Golf Club



今天的球場是距離酒店僅 8 分鍾車程的 Hillside Golf Club,英聯邦排名第 51,坐落在海濱小鎮南港(Southport)。這座球場後九洞以布局巧妙、極具挑戰而聞名,不少職業球手都曾盛讚它是隱藏的瑰寶。



(David Cao 攝影)

最奇妙的是曹會長他們遇到了狐狸。



(David Cao 攝影)

清晨 7 點,我們出門時,晨光正把南港染成一幅被海水洗過的水彩畫。







Southport Pier,這座建於 1860 年的老碼頭,如同一支伸向愛爾蘭海的長筆,正用潮汐書寫著今天的章節。



鑄鐵燈柱上,一隻海鷗安靜地用喙梳理被海風吹濕的羽毛,Iron Bridge 的鉚釘間,依稀還藏著 1887 年的焊痕和工匠留下的刻痕。





沿著 Promenade 漫步,海風裹著微鹹的濕氣,把我們引向波光粼粼的 Marine Lake。



湖麵上,白天鵝結隊滑過,尾羽輕輕蕩開一道道銀色的漣漪,仿佛把時間也帶慢了下來。







司機帶著我們去了 Churchtown 的植物園,那裏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縮影,花壇修剪得精致而考究。



球手轉戰球場時,我和 GJ 轉到 Lord Street 閑逛。









這條街據說曾啟發了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設計——高大的林蔭樹、成排的歐式店麵和修剪得整齊的花壇,讓散步也帶著一點儀式感。









街邊藏著幾家古董店和咖啡館,我們隨意挑挑舊物,也在櫥窗前翻看泛黃的書頁和老擺件,不知不覺就丟了時間。







我們走進了 The Atkinson Art Gallery & Library,這座同時是畫廊也是圖書館的老建築,藏著從裝飾藝術到埃及文物的豐富展品。





市政廳的鍾樓敲響時,我和 GJ 正在凝視埃及的舊器物。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灑在都鐸式古宅“老銀行之家”(Old Bank House)的橡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琥珀光。





展廳裏陳列的 Liverpool Bay 沉船瓷器,釉色裏仿佛還凝固著 1832 年那場風暴的鹹腥與驚濤。







傍晚,司機 Douglas 來接我們,與球友們在球場匯合。這是大家此行最後的歡聚。





夜色垂落時,我們坐在 Miller & Carter Ainsdale 的桌旁,這是球童推薦的最好的牛排館,鐵板上的熟成牛排(Dry-aged Steak)滋滋作響,牛肉切開時呈現出漂亮的大理石紋,柔嫩多汁,入口即化。烤海鱸魚(Sea Bass)也鮮嫩得恰到好處。原本是曹會長要請客,最後Paul 哥又悄悄把單買了。



這頓晚餐像是給這一路畫上句點。海風帶著鹽味,舊橋的焊痕和老碼頭的潮聲都還留在耳邊,而笑聲、酒杯輕碰和那塊還帶著餘溫的牛排,都留在了這段綠茵歲月裏。

【6月18日 · D18 · 周三,晴】

Royal Birkdale Golf Club

這兩天住在 Waterfront Southport Hotel,最喜歡的是房間那扇落地大窗,房間寬敞明亮,窗外就是 Marine Lake 和遠處的海濱步道。早晨醒來,陽光從湖麵反射進來,像是把海風也帶進了房間。





一樓的早餐也讓人滿足,熱氣騰騰的煎蛋、香腸和吐司,配上一杯濃咖啡,看著窗外白天鵝從湖麵滑過,心情也跟著平靜下來。





這趟旅程的最後一場正式球賽,選在了 Royal Birkdale Golf Club。球場始建於 1889 年,位於英格蘭西北海岸的南港(Southport),背倚沙丘,麵朝愛爾蘭海,是典型的海濱林克斯球場。



自 1954 年首次承辦以來,Royal Birkdale 已舉辦過十屆 The Open Championship,見證了包括阿諾·帕爾默(Arnold Palmer)、湯姆·沃森(Tom Watson)、喬丹·斯皮思(Jordan Spieth)等傳奇球手的奪冠時刻。除了 The Open,這裏還曾是萊德杯(Ryder Cup)、女子英國公開賽等多項大賽的舉辦地,幾乎每一個沙丘都藏著高爾夫史上的經典故事。



Royal Birkdale 的球道設計別具匠心,天然的沙丘勾勒出寬闊卻暗藏殺機的落球區,視野開闊卻風力多變,配上堅韌的長草與層層疊疊的深沙坑,對球技和策略都是極大考驗,也正因如此,它常年穩居全球百佳球場之列,目前世界排名第 40,英國排名第三,被譽為“皇家球場中的經典典範”。





我在這裏陪著球友們一起走完了 9 個洞。海風從愛爾蘭海吹來,掠過連綿起伏的林克斯草場,沙坑、長草和遠處迎風招展的旗杆,在陽光下像一幀幀閃回的鏡頭,把這一路的揮杆聲、笑聲和相聚的片段,都封存在了記憶裏。





我和 GJ 回到會所,幫忙球友預訂了晚餐打包外帶。傍晚,全隊驅車四小時返回倫敦。M6 公路在夕陽下鍍成了一條金色的帶子,後座傳來德撲和慣蛋的喧鬧聲,而我的手機相冊正一張張播放這 19 天的蒙太奇:白色懸崖、古堡、沙坑裏歪斜的球杆。



不得不提司機 Douglas——他是我見過最好的高爾夫團司機:裝卸球包、打電話訂餐廳、還兼職攝影師。每當最後一組開球後,他都會載我和 GJ 去附近景點遊玩,我們每次都會給他額外小費以示感謝。曾經當過蘇格蘭警察的他,退役後因為熱愛高爾夫,選擇做這份工作,陪無數人走過球道與風景。有機會也在練習場揮上幾杆。

晚上 12:30,我們入住了 Hilton Garden Inn Heathrow。旅程將近尾聲,心裏卻已經開始懷念這一段綠茵與海風交織的日子。

【6月19日 · D19 周四. 晴】

希思羅機場

六月十九日破曉前,Jack已在晨星未褪時悄然起身,奔赴七時三十分飛往愛丁堡的航班——聖安德魯斯老球場的海風正等候著這位朝聖者。我於六時三十分醒來,在Hilton Garden Inn Heathrow享用過豐盛的英式早餐後,依照John Shao提供的路線圖,從容穿過T2至T3航站樓的長廊。



免稅店的玻璃櫥窗擺著琳琅滿目的商品,貴賓廳的落地窗前,希思羅機場的跑道在晨光中伸展,我看著窗外的起降。



登機廣播響起時,雖延遲半小時起飛,但航程中接連奉上的晚餐與早餐,佐以兩部電影與五小時的安眠,竟讓跨洋飛行變得輕盈如羽。



當機輪按時輕觸亞特蘭大跑道,Uber司機的問候聲如期而至。我開啟家門的時候,不禁感歎,回家的感覺真好。



特別記錄一下這次行程。

參加人員:

1.John Shao

2.Qiu John

3.Yang Qing

4.James GAO

5. Selina Shum

6. David cao

7.huang Zhiyong

8.Jack Cheng

9.Howard Jiang

10. Jay Ding

11.Jet Li(6/1-6/6)

12. Maggie liu

13.Ken Nilsen 14.Shawn wang

15.Jack Tseng

16.Paul Yang

17.Richard Jin(6/7-6/13)

18.shopie(6/14-6/18)

19.GJ(隨行)

20.Mimi Cheng(隨行)

感謝高靖波團長的精心策劃和安排,讓我能與各位球友同行,也感謝球友們對我和GJ的關照,希望下次高球旅行再見!

(完稿於2025年6月30日美國亞特蘭大)

(感謝攝影師GJ的一路相伴和攝影,感謝高靖波、David Cao、楊清、sophie、Jay Ding、Howard Jiang等提供照片)

 
 
若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花鹿的美言。
若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的評論
若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沈香,這次去英國的小鎮,沒有遊客,安靜如世外桃源。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古堡與美女,讚!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1

carborough Fair,我的最愛之一。

歲月沈香 發表評論於
海角和城堡的風景都好美,若敏的這兩條裙子很漂亮。在這些地方打球真是享受。謝謝若敏圖文並茂好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