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下飯

心之初 (2025-07-03 19:47:04) 評論 (6)

小時國窮,且家家窮。不知道高幹家裏如何?教授家我倒是知道一點。當時的一級教授大約掙錢四百耄元,普通幹部一月掙六七十耄耋元。不過有錢買不著東西也是白搭。新中國沒譜,但是在“砸碎萬惡的舊世界呀”口號下,打造出一個新的等級社會。“新中國”的“新”沒人知道是什麽意思。人分兩種:城裏人和農村人。幹部細分了多少級?



從小我就喜歡吃菜。我們學院大食堂的傅海州(我奇怪怎末還記得他的名字)做的燒茄子,色香味俱全,一毛錢一份。那道菜就兩個字描述:好吃。我們學院的食堂的廚房師傅都出自藍田。不知緣由。

文革裏我家就三個人,哥與姐上山下鄉。家裏就我爸我媽和我。我爸是皇,掙錢最多,我媽在學院裏鬧完革命在食堂帶飯回家。我爸最愛幹的事情就是熊我,各種清規戒律。吃飯就嘮叨:菜是下飯的。(我的小心裏眨巴,隻吃菜不吃飯就是罪過?)。不過,小胳膊再粗也擰不過大腿,隻能忍氣吞聲。誰讓咱是人家生人家養活呢。

我爸死了四十年了,我十四歲就幫我媽照顧我爸。一九八四年的聖誕,我爸握著我的手變涼。現在我也老在美國,好在還能動,自己做飯自己吃,美國的食材是應有盡有,就是得自己做。我的吃飯原則是:飯是下菜的。我最愛做愛吃的兩道肅菜是“家常豆腐”,醋溜白菜;肉菜是梅菜扣肉。我是資深的糖尿病,非常害怕“人沒死,腳鋸了,眼瞎了”,所以須控製血糖。然而然而,食欲、血糖、胰島素構成複雜的三角關係。胰島素刺激食欲,食欲飆升血糖,血糖飆升容易引發綜合征催人上路。

醫生的話不能全聽,我聽耄的話,實踐--矛盾(兩論);再實踐--再矛盾。一分為二,真理在天邊。辯證思維,摸索活命。一點不吃大米飯或者蔥花餅是不行的。差不多一份飯配三份菜吧。菜必須做得清淡一點,但是我的府上是重慶人(從我的父母往上倒),新中國支援大西北,把我生在西安。重慶和西安都是重口味。重慶麻辣,西安酸鹹。我愛味道,學點江浙菜式。味道講究搭配,鹹甜醬酸出味道。平日要少鹽,要買高級醬油,用雞湯代水。做菜做出好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反複食鑒。

老了味覺有改變,不知道是遲鈍了還是更靈敏。人生路漫漫,吃過多少鹽,犯過多少酸?活著就該重視吃喝。該吃吃,該喝喝,有事不往心裏擱。美國今年250,明天女兒和老婆要去看煙火,我打算在家炸點油條犒勞自己。

7、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