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習慣, 終成大事
有些古老的智慧,像石縫間倔強的小草,“滴水穿石”的堅韌,“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的樸實,小時候聽來總覺擲地有聲,
仿佛是刻在心底的星辰。可不知怎麽的,
隨著鏡子裏眼角的細紋一條條爬上來,
我對這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竟漸漸失去了那份初見的敏感,
像是指尖滑過不再撥動的吉他弦,熟悉卻沒了共鳴。
說好的要增肌減脂,雕琢身形, 往往是那股新鮮勁兒過了,便在疲憊的潮汐中擱淺。
信誓旦旦要和手機屏幕保持安全距離,那份決心,在忙碌一天後,
窩在沙發裏,屏幕亮起的那一瞬間,就潰不成軍,繳械投降。
曾無數次在心裏默念,要把夜晚還給安寧的睡眠,
卻總是不爭氣地被那些流光溢彩的劇情吸引,
任由睡意像一隻被我放逐的小鳥,越飛越遠。想要擁抱新的技能,
讓好奇心的小火苗再燃起來,卻總有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或者心裏那個懶惰的小人在扯我的衣角,讓我寸步難行。
是啊,道理都懂,就像那夜空中的星辰,明明知道方向在那裏,
卻遙遠得像另一個時空,觸摸不到。
我常常覺得自己像個擁有超能力的人,
能把那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古老教誨,小心翼翼地供奉起來,
放在書架最高處,落滿灰塵,
然後心安理得地沉溺於眼前的輕鬆和快樂,
明明心裏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卻總能找到無數個看似合理的借口,
把那些計劃好的學習,像一張張廢紙一樣,隨意地丟到一邊。
為什麽會這樣呢?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喜歡待在舒適區,
對於那些需要我們付出時間和耐心才能收獲的果實,
總會發出無聲的抗議,試圖說服我們“算了吧,就這樣也挺好”。
但我心裏有個小小的聲音在呐喊,我不甘心就這樣被“半途而廢”
的魔咒困住。對抗這種“知而不行”的困境,
我通過溫柔地培育那些微小的、美好的日常習慣, 用係統化的方式, 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與其一開始就咬牙切齒地發誓,每天要揮汗如雨地鍛煉一個小時,
我就從每天清晨進行伸展運動、散步、力量訓練 30 分鍾;為了培養閱讀的好習慣, 與其對著厚厚的書本發愁,夢想著每周讀完一本巨著,
我堅持每天閱讀30分鍾。為了避免讓手機不離手, 我開始把手機放在其他房間好幾個小時, 如果我在客廳,它就放在廚房桌子上。如果我在打掃臥室,
它就放在客廳裏。這樣做,我減少了一直拿著手機的需要,
這幫助我完成了更多任務,晚上讀更多書,並且更專注於當下。
為了讓自己11點之前上床睡覺, 我晚上10點就開始拔掉Wi-Fi,這樣就沒法熬夜玩電腦了。
以前我經常盯著屏幕發呆,不知不覺就淩晨3點了。現在,我‘
被迫’下班了。為了減脂, 我從幾個小事入手, 首先改變進食的順序, 從蔬菜蛋白質開始,把米飯和麵食放在最後當作甜點來吃; 選擇非澱粉類蔬菜作為配菜的主要部分, 每餐和零食都包含蛋白質來源; 養成閱讀食物標簽的習慣; 練習正念飲食。
這些微小的行動,看似微不足道,
卻能悄無聲息地繞過我那顆有點固執的大腦的防線,
更容易被我溫柔地堅持下去。“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但每一滴微小的堅持,
都在為那個最終的洞穿,默默地積蓄著溫柔而持久的力量。“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每一個輕柔的腳步,都在我腳下,
鋪展開一條通往更遠方的,充滿希望的小路。
重新找回對這些樸素真理的感知,就像拂去我這麵有點蒙塵的心鏡,
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美好和可能,
把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
拆解成一個個我可以輕鬆完成的小小習慣,
然後用耐心和溫柔去嗬護它們,看著它們慢慢地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