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真正的正義?寫給逆向種族主義盛行的美國

文學無疆界,思想難困城。人格須獨立,下筆方有神。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弗洛伊德五年祭:誰在偷走真正的正義?——寫給逆向種族主義盛行的美國社會

作者: 蔣大公子

 五年前,喬治·弗洛伊德之死震撼了美國社會。一段執法錄像迅速引爆輿論,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焚城洗店,聲稱“正義必須實現,黑人的命也是命(BLM)”。然而,當我們在五年後的今天回顧這場風暴,真正值得追問的卻是: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究竟帶來了正義,還是摧毀了正義?

一、正義,為何選擇性失明?

 2017年,一位名叫賈斯汀·達蒙德的白人女性,在明尼阿波利斯報警求助時,被黑人警察穆罕默德·努爾當街擊斃。她沒有抵抗,沒有犯罪,隻是披著睡衣出來說明情況,結果迎來一顆子彈。這起案件被媒體輕描淡寫處理,沒有引發遊行,沒有引發“白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也沒有誰為她塗鴉畫像、下跪三分鍾。

對比弗洛伊德案——一名多次犯罪、吸毒、使用假鈔的非裔男子,在警察暴力執法中死亡,卻被塑造成“道德聖人”、“族群英雄”。媒體傾巢而出,政客紛紛下跪,城市被點燃,言論被噤聲,司法體係被迫“從重從快”,仿佛不立一個烈士就無法安撫群體情緒。

 這是正義,還是政治操弄?

二、BLM不是為黑人爭正義,而是為罪犯洗白

 坎迪斯·歐文斯說得沒錯:弗洛伊德並非英雄。他曾持槍搶劫孕婦,屢次入獄,案發當天吸毒、拒捕。他的死固然不該,但這並不能抹去他生前的所作所為。將這樣一個人奉為族群象征,究竟是在呼籲平等,還是在鼓勵墮落?

 BLM運動把暴徒變英雄,把搶劫、打砸、燒警局包裝為“抗爭”,不僅讓真正的黑人受害者失聲,更讓守法警察人人自危。在這場種族綁架的輿論戰裏,連質疑的權利都被剝奪,仿佛隻要你不跪,你就是種族主義者。

 五年過去,BLM留下的是:高漲的犯罪率、逃亡的警察、被壓製的白人、被誤導的黑人、被利用的民眾。

三、種族正義何以墮落為“逆向種族主義”?

美國的“平權”運動,本應追求不看膚色的公平對待。但BLM及其背後的政治力量卻推動了一種按膚色分配正義的邏輯——黑人無論對錯都必須“優待”,白人無論動機都可能“有罪”。

於是我們看到:

1,大公司因政治正確而強製配額,能力不再重要;

2,大學錄取歧視亞裔、白人,隻為達成膚色比例;

3,白人小孩從小被教育“你天然有原罪”;

4,許多黑人社區真正的苦難被BLM高層拿去斂財(布萊克·萊福斯等高層被曝挪用巨額捐款購豪宅);

5,當真正反對“種族綁架”的黑人發聲(如坎迪斯·歐文斯),卻反而被誣為“白人的走狗”。

  這不是正義,而是族群裹挾; 這不是平權,而是逆向種族主義。

四、真正的正義需要超越膚色

  五年後的今天,我們應更清醒地問自己:我們要的是一個人人平等、法律麵前不分種族的社會,還是一個隻看膚色、不問是非的情緒化國家?

   真正的正義,不是為黑或白爭,而是為真相而爭。無論是達蒙德,還是弗洛伊德,每一條人命都該被公正審視。將罪犯神化,將受害者分級,是對正義最深的背叛。

  五年了,美國,你該醒一醒了。正義不是情緒遊戲,不應由媒體定義,也不該由膚色決定。我們要的不是一種膚色高人一等的“新種族主義”,而是一個不再用種族劃線、不再以憤怒為政的文明國家。

喬治·弗洛伊德的死應該喚起反思,但不該成為永久勒索整個國家的道德武器。

pollyli 發表評論於
同意你。當一個國家過分偏袒一個族裔,當有人反對就隨便扣種族歧視的帽子時,就是太過了,也是對其他族裔的不公平。
victor2020 發表評論於
噢巴馬有罪!
556517 發表評論於
除了正義的分配失衡外,權益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美國社會極左思潮泛濫的根源,必須斬除。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