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庭若市"之來由
成語‘’門庭若市‘’ 出自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的故事。鄒忌是齊國的謀士,此人身高八尺多,外形、容貌嬌好,光彩照人。
早晨穿戴好朝服,一邊照鏡子,一邊得意地問他妻子:“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麽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於是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妾回答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一個做生意的客人來訪,鄒忌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 又過了一天,徐公受邀來訪,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愧相形見絀,遠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反複思索這件事,夜不成寐。
第二天上朝,鄒忌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我的妻子說我比他美,那是因為她偏愛我,我的妾也說我比徐公美,因為她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助於我,所以他也說我美過徐公。如今陛下疆土千裏,城池百座。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百姓的生計無一不是大王所賜。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於是下令全國:大小官吏,文武百官,包括平頭百姓,凡能夠當麵批評寡人過錯的人,可以獲得一等獎;敢上書直言規勸我的人,可得二等獎;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公開指責議論我的,並傳到我耳朵裏的人,可得三等獎。” 命令剛下達,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宮門和庭院排起了長長的要麵諫齊王的隊伍,人群噪雜像集市一樣熱鬧;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麽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齊王廣開言路,實行了新政,紛紛派使者到齊國探聽虛實,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不出朝廷,不用戰爭也能強勝於敵。
齊王受諫的故事慢慢淡去,後世甚至不知道有這麽個設獎求諫的國君。但‘’門庭若市‘’ 成了無人不曉的成語,一直流傳至今,與‘’門前冷落,鞍馬稀‘’ 形成鮮明對照。這兩個意思相反的成語也常用來形容人情冷暖和世態的炎涼 : 一個人有權有勢時,"門庭若市",一旦失去權勢立刻變的‘’門前冷落,鞍馬稀‘’。
這個世界難道不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