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真理
1
"什麽是真理?" 戲謔的柏拉圖這樣問道,而且不願停下來等候答案。確實,從(避免)影響思想和行動上自由意誌的角度說,這一態度可以被視為掩蓋信仰的創可貼,從而讓人有了飄飄然的喜悅。盡管那類哲學派別已不複存在,但仍有一些辯論者, 他們雖不如古代哲人那樣充滿激情,卻秉承相同的思想脈絡。
人們偏愛謊言的原因不在於尋求真理的艱難與辛勞,也不在於真理被發現後對人們思想的約束,而是源於人類對謊言本身那種天然且腐化的偏愛。除了謊言本身,謊言既不能如詩人之作那樣給人帶來歡樂,也無法像商賈之術那樣用來謀取利益,這就讓探討"人為何熱愛謊言"的一位希臘後期學派的學者深思不解。
而令我無法解釋的是:裸露且明亮的日光一樣的真理,卻無法像遠遠遜色的昏暗燭光那樣,華麗精致地映出世間的麵具,幻景和輝煌。日光下的真理或如珍珠般最為耀眼,但珍珠永遠無法在那些變幻莫測光影中變得更加華美, 進而達到鑽石或紅寶石的價值。謊言的摻入總能(給人)增添愉悅。
2
如果將人們心中的虛妄觀念、諂媚希望、錯誤評估、幻想這類東西統統摒棄後,難道有人不會懷疑,許多人的心靈將會因此變得貧瘠萎縮,充滿憂鬱與倦怠,並感到自身一無是處?
一位教父曾嚴厲地稱詩歌為"魔鬼之酒",它充斥的想象不過是謊言的陰影。然而,真正造成傷害的並非是那些一閃而過的謊言,而是如之前所說的,這些謊言深入並沉澱於我們的心靈。但是,無論各類謊言如何寄生在人們偏頗扭曲的判斷和情感之中,依靠自我審定而裁決的真理卻這樣教導我們:探求真理是對它的追求,理解真理是對它存在的展示,而信仰真理則是對它的享受,這才是人性之善首。
3
創世之初,上帝首先創造的是感官之光,最後創造的是理性之光, 而自此以來在他安息日的工作,則便是對靈性的啟蒙。起初,他在混沌之上吹拂光明;隨後,他給人們的容顏賦予光澤;而今,他仍然向他的子民們傳送著啟迪之光。某一哲學派詩人,道出至理/美化真理,從而拯救了他那原本遜色於其他學派的哲學流派。他這樣說道,"站在岸邊觀望海上翻騰的船隻是一種樂趣;站在城堡的窗前觀看下方戰場上的爭鬥與冒險也是一種樂趣;然而,沒有任何一種樂趣能比得上在永遠清澈寧靜的空氣中,站在那座無法征服的真理製高點上,俯瞰低穀中的謬誤、迷失、濃霧與風暴"。
但這一視角應當帶著憐憫,而非傲慢或自負。人心若能傾仁愛於世間,安於天命,並圍繞於真理左右,那便是人間天堂。
4
從神學與哲學的真理轉向世俗事務的真理後,即便那些非實踐者也會承認,坦率公正的行事乃人性的光榮,而謊言的摻雜則如金銀幣中的合金,或許能提升金屬的實用性,卻使其價值降低。這樣的行徑蜿蜒曲折,如蛇行般卑微地伏於地麵,而非昂然挺立於足。
世間使人蒙羞之事,莫過於被昭示為虛偽與背信之徒,這讓探究"謊言"為何被視為可恥且令人厭惡的一詞時,蒙田一語中的地說道,"若仔細權衡,指稱某人撒謊,實則等同於說他對上帝大膽,而對世人怯懦"。因為說謊時,人們是在麵對上帝,躲避世人。
虛假與背信的邪惡,在於它在召喚上帝審判人間最後的鍾聲,這是世間最高的斥責。正如預言所示,基督降臨之時,"他將在世上無法尋到信仰"。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ECaqbxDwsyuk1RtVLWivg
附錄
Of Truth by Bacon /培根論真理,(中文翻譯借助於 Message Copilot)
https://englishliterature.net/francis-bacon/of-tr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