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貨幣麽?

富裕自己,造福他人。 讓自己開心,讓身邊的每個人開心。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我們從小被教育說,貨幣是一般等價物,金銀是最早的貨幣。然後事實是這樣的麽?

質疑大餅是貨幣的人經常會問, 你們用大餅買過東西嗎?

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他們從來沒有用食物大餅買過東西。不但是普通人沒有用過食物大餅買東西,幣圈的人也不用大餅買東西。連幣圈有名的BTC大會,會議費也從來都是用信用卡支付,很少人用食物大餅支付會費。

於是質疑大餅的人會說。大餅不是貨幣,因為從來沒有人用大餅進行支付。除了那個瘋狂買披薩的家夥。大餅既然不是貨幣,所有關於比特幣的敘事自然也都是錯的。大餅就是一個傳銷詐騙工具。

大餅不僅因為價格波動導致無法當貨幣使用,而且在技術能力上也不支持。因為食物大餅每秒鍾隻能支持7個交易。而作為世界貨幣,每秒鍾的支付能力應該在百萬級以上。

大餅號稱是數字黃金。沒有人質疑黃金是過去幾千年的全球貨幣。然而真相真的是這樣的,黃金真的是自古以來就是支付貨幣嗎?

古人真的用黃金當貨幣買柴米油鹽麽?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輩子不知道被二手信條騙了多少次。我帶著這個問題來到了哥倫比亞首都,Bogota。去實地探訪黃金博物館,去核實早期的黃金到底是不是貨幣。

哥倫比亞的黃金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博物館了,至少是我見過的規模最大的。 據說這裏的黃金展品高達50萬件。 大部分都是哥倫布來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的黃金飾品。哥倫布之後的探險者把南美洲印加文化和阿茲台克文化的大部分金銀全部融化掉了。但是唯有哥倫比亞的黃金幸存了下來。

這裏有無窮無盡的黃金麵具和整體的黃金盔甲。



這個麵具保留了印第安人的臉部的紋身。





這個黃金做的小老鼠,我甚至懷疑是現代作品,充滿了機械元素。



這是黃金的耳環,無比巨大。一個國王活的時候,在台上耀武揚威的時候,他的整體黃金裝飾是這樣的。





這是黃金的海螺。



這些黃金的小人,讓我想起了”禿“字,非常可愛。



讓我感覺比較有趣的是,他們所有的黃金麵具都帶非常誇張的閉環。為什麽人類需要這樣扭曲自己因為閉環非常之大,以至於整個臉都快被這車比完了。



可是為什麽要帶這麽大的鼻環,這樣的誇張,其實這和審美的漂移是有相當大的關係。因為隻有貴族才能夠帶這麽大的鼻環,普通人帶這樣的閉環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勞動工作。就像中國人曾經的裹小腳一樣,越裹越凶殘,一開始隻是腳微微小一些就好看,後來要在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裹小腳。



今天女性審美也是這樣,高跟鞋的跟越來越高,如同長頸族的女性脖子上的銅環越來越多。





(這個黃金鼻環之大誇張到極限)

另外一個特別珍貴的藏品就是黃金船,因為在古印第安人,他們會把大量的黃金飾品沉入湖底祭祀給神今天的月在湖裏就積累了非常的多。這條船基本展示了當時國王的生存狀態。



整個湖底挖出來無數的的黃金飾品。層層疊疊的記錄著曆史上一次次地把黃金投入湖底的過程。讓我們今天有機會看到這麽多黃金。



但是在整個博物館我沒有找到黃金在美洲當做貨幣和錢的印跡。

黃金在在美洲早期到底是貨幣嗎?顯然不是的,黃金在一開始是作為裝飾用品。因為黃金有金閃閃的功能,質地柔軟,容易加工。所以當全副盔甲的國王穿著黃金飾品出現的時候,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會顯得自己像太陽一樣,便於國王塑造自己神的形象。黃金勝過青銅,是因為黃金時間長了也不會生鏽。

但在早期,黃金雖然沒有被當做貨幣。至少印第安人沒有。可是一點也不耽誤它的儲蓄功能。因這些黃金飾品在古代就非常的值錢,一個國王要從另外一個國王手裏獲得自己的黃金飾品,需要發動戰爭。一個貴族想獲得這些黃金飾品,需要戰功。這些黃金飾品,可以作為有價值的東西流轉。



這裏我看到黃金飾品被修補和流轉的痕跡。黃金飾品在再流轉的過程中被再加工。

在美洲核實完黃金的早期功能,否定了貨幣之說。也許還不能令人信服,我來到了希臘首都雅典。再探在舊大陸上,早期黃金到底是不是貨幣。

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鎮館之寶,是阿加門農的黃金麵具(公元前1400年)。這個阿加門農就是《荷馬史詩》裏麵的希臘聯軍統帥。

 



這裏有黃金的麵具(中上),也有黃金的匕首和胸飾。

是不是和我們電影裏看到的古希臘精美盔甲很不一樣?其實早期黃金加工工藝,古希臘人和哥倫比亞的印第安人也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印度人。

這些麵具比起同時代的古埃及的圖騰卡蒙黃金麵具。簡直如同獨木舟和航空母艦的區別一樣。同時代的埃及和希臘隻隔著地中海,差距恍若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



(網絡截圖,圖騰卡蒙黃金麵具,公元前1320年)

在古希臘的博物館的確看到了金製的COIN。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貨幣。長的是這樣的。



還有長這樣的。

 

但是這真的是我們今天意義上的有小額支付功能的貨幣麽?答案是否定的。黃金在古希臘極其稀少。一枚金幣非常值錢,直徑2公分。差不多相當於相當於8.5克。在古希臘是一個成年壯勞力1-2個月的工資。今天8.5克黃金是6000元左右人民幣。你會驚訝的發現跨越3000年,經曆那麽多技術革命和社會製度變化,挖礦開采出了那麽多新的黃金,對於大多數國家的人民,黃金購買力居然沒有多大變化。

在當時一枚黃金硬幣做日常支付是不現實的。實際上大家用的是銀幣和銅幣做支付。黃金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是雅典和斯巴達城邦的戰爭儲備。曆史書上明文記載,雅典城邦的部分戰爭底氣來自於6000塔蘭同的黃金儲備。相當於150噸黃金。黃金在那個時代隻限於用於大額支付和儲備貨幣。比如買房子,買土地,買戰艦,和今天的大餅其實很類似。

為了進一步搞清楚事實和真相。我來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看看古羅馬人到底用黃金做什麽。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是最多收藏品的地方。這裏有漂亮的古羅馬人做的黃金飾品。比如這頂王冠。

 

這裏也有古羅馬人的金幣。大約是長這樣的。

古羅馬人的金幣重量4.5克。在古羅馬時代也是差不多一個壯勞力自由民一個月的工資。一年辛勤勞作可以獲得12枚這樣的coin.

跑了這麽多地方。找遍了地球。最後我沒有去現場的是東漢的馬蹄金。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定值黃金貨幣,來自漢代海昏侯陵墓。這個墓地在南昌,以後有機會再去看。



馬蹄金長這樣。一枚達到重量250克。不用計算都知道。這錢根本不是日常使用的。是大額儲蓄用的。平時支付用的是銅錢。

我來總結一下黃金的早期作用到底是什麽?顯然不是用來每天去進行商品交換的貨幣,沒有人用黃金去買一碗酒或者是一袋米。古代的印第安人沒有這樣,古希臘,古羅馬人,中國也沒有這樣,或者說整個歐亞大陸也沒有這樣。黃金長期的功能除了裝飾,就是大額儲蓄。

在世界絕大多數地區,黃金更像是國王之間的儲蓄貨幣。因為過於珍貴,當然他們可以變賣這些黃金用來換房子土地甚至進行部落戰爭時候的贖買戰俘。也就是說黃金在一開始就是以store of value 的功能出現的。

在美洲大陸50萬藏品中。沒有看到黃金作為貨幣的證據。事實上,我翻閱文獻,在整個美洲,都沒有人把黃金當做貨幣。在舊大陸黃金成為貨幣這個現象可能是偶然的共識。

就是說舊大陸以黃金為貨幣可能是偶然而不是必然的。一開始可能是某個盛產黃金的城邦或者地區認可黃金作為貨幣,然後漸漸蔓延開到整個舊大陸。如果地球人再來一遍進化史,可能到了工業革命還沒人把黃金當貨幣。

質疑大餅是不是貨幣的人,可以來世界上這些諸多黃金博物館去了解一下黃金貨幣史。今天人們很少拿大餅來交易購買東西,但並不妨礙它是儲蓄貨幣的功能。

如果遙遠的國家和曆史不能了解。可以回到民國時代。1945-1948年前後,法幣崩潰。人民用金條

買賣房產和逃難船票。黃金是儲蓄貨幣,用白銀的袁大頭做日常支付。

其實黃金最大的價值就是store of value。大餅的最大價值也是同樣。設想一下,當年世界上有什麽能夠比黃金擁有更好的store of value of 功能的東西呢?

是房子嗎?顯然不是房子時間長了會倒塌,房子需要大量的維護費用。

是一個經濟實體和公司麽? 今天你買了一個小飯館,明天這個企業可能經營不善就會倒閉。

是國王鑄造的銅錢或者其他法幣嗎?顯然也不是。因為政府在不停的注水。曆史上,給足夠多的時間,所有的法幣係統最終都崩潰了。

是土地嗎?也不是因為在古代是大家公開最公開掠奪的對象,戰爭輸了土地就會很容易被掠走。土改更是給曾經認為土地保值的地主們好好地上了一課。

當年黃金是儲蓄價值最有效的媒介。帝王和貴族都需要他們。因為黃金高度去中心化。沒有人能夠控製它,全靠共識。但是黃金從來不是滿足小額支付的貨幣。曾經,現在和未來都不是。

陽光單寧 發表評論於
黃金不會因為忘記密碼而喪失價值。
Ggboy 發表評論於
黃金是政府這杆秤的陀,另一邊是紙幣,除了黃金,武力也是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