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照裏的春秋變遷

繁華的城市,熱鬧的街市,我們在這裏度過生活的歲月。似乎是一個轉身, 光陰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
打印 被閱讀次數

1992年,我的護照是暗紅色的,像嫁衣的底色。

那時我剛結婚,丈夫拿到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我點頭,心裏想著“幾年就回來”。母親往我行李箱塞進一罐辣醬、一包蓮子,還有一本《唐詩三百首》。“想家的時候翻翻。”她說。

在海關,官員盯著結婚證看了很久,又看看我,再看看照片,仿佛在確認這個年輕女人是否真是“陪讀家屬”。我攥緊護照,忽然意識到,從今以後,我的身份首先是“某某的妻子”,然後才是“父母的女兒”。

1997年,綠卡寄到的那天,我看著那張薄荷綠的卡片薄得像一片樹葉,邊緣已經有些卷曲。我捏著它,想起剛來時租的房子,廚房的窗戶正對著一棵梧桐,秋天落葉會飄進鍋裏。心裏充滿了喜悅,雖然這張卡意味著我們可以長久的留在美國,但更開心的是終於可以隨時回囯看望久別的親人和家鄉!夜裏,我翻出那本中國護照,手指撫過每一張簽證頁,像在數算離家的年歲。

1999年,我們第一次持中國護照回國。飛機降落上海浦東機場時,我的心潮激動,手也微微發抖。海關的姑娘笑著說:“歡迎回家。”這句話讓我眼眶發熱。父母都比以前老了許多,父親的高大身材依舊筆挺,小巧玲瓏的母親還是溫婉如舊,隻是頭發更白了。

2006年,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又換了深藍色的護照。 丈夫說:“明天要唱美國國歌。”我張了張口,發現歌詞記不全,心想反正跟著大家一起唱隨便也不要緊吧。入籍儀式上,法官讓我們念的誓詞我是沒有認真是理解,隻是跟著會場上的各國人民一起重複著,感覺有點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感樣子了,那一刻,我忽然想起父親的話"花兒,心安即是家。”

隨著歲月流逝,現在,我的美國護照已經換到第三本,幾本中國護照也早已過期。 可我還是完整的保留著它們。感覺它們似乎是我們人生春秋的變遷,曆史的印記。女兒上大學前曾經問我:“媽媽,你為什麽總留著這些舊證件?”我翻開1992年的入美簽證,2000年的回囯入境章,好像又看見了年輕的我們,飛越萬裏,異鄉紮根生活的一幕幕!老護照上的入境章印泥緩緩暈染開,像極了一滴化開的胭脂。

有時深夜,我會夢見自己變成一本雙麵書——左邊是丈夫的論文,右邊是母親的菜譜;前頁貼著女兒的塗鴉,末頁壓著父親沒寫完的信。醒來時,月光透過窗簾,照在並排的兩本護照上,一紅一藍,安靜得像歲月的書簽。

節度使 發表評論於
寫的非常好,情深意切,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