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教宗方濟各的名字向誰致敬?

揭秘:教宗方濟各的名字向誰致敬?

2025年4月21日,梵蒂岡傳來重磅消息: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去世,享年88歲。4月26日上午10點,教宗葬禮在當地時間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聖彼得廣場)舉行。方濟各在2022年立下遺囑,要求葬禮從簡,簡單木棺下葬,而非曆任教宗慣用的柏木、鉛木、橡木三層棺槨,隻銘刻拉丁語「Franciscus(方濟各)」。教宗靈柩從聖彼得大教堂抬到廣場,美國總統特朗普、威廉王子、英國首相、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各國政要參加出席教宗葬禮。

Image

Image

約有 15 萬人排列在意大利首都的街道兩旁,觀看教宗方濟各的靈柩被送往他的最後安息之地——羅馬的聖母大殿。

Image

這張很經典:川普和澤連斯基的場外會談

新聞先寫到這兒,關於教宗歷史功過,蓋棺定論,見仁見智,有網友說方濟各是史上最左的教宗,沒有之一。對此老哈利完全同意,但今天的重點不在這裡。有人好奇:為啥英文裏他叫 Pope Francis,中文卻音譯成“方濟各”?這名字聽起來像個武俠小說裏的俠客,跟 Francis 的洋味兒差得有點遠!別急,今天老哈利就來為您解開“方濟各”的音譯之謎。

為什麽教皇叫 Francis,中文卻是方濟各

先來破解“方濟各”之謎。教皇方濟各,原名本非這個名字,而是原名豪爾赫·馬裏奧·貝爾戈裏奧(Jorge Mario Bergoglio),和“方濟各”這個名字沒有半毛關係,隻是當他2013年當選為第266任教皇時,選擇了 Franciscus 作為教皇名(拉丁文),以紀念意大利的聖方濟各(St. Francis of Assisi)。

1. 音譯的“中國特色”

雖然在英文中,老教皇叫Francis,但中文的“方濟各”卻是對拉丁文Franciscus 的音譯,試圖在發音上貼近拉丁文或意大利文的 Francesco(讀作 /fran?t?esko/)。但中文音譯有自己的套路,講究字麵意義和文化適應:

 

 

  • “方”:可能是為了接近 Fran- 的發音(/fr/ 在中文裏常用“方”或“弗”),同時“方”字有正直、方正的含義,契合聖方濟各的聖人形象。
  • “濟”:對應 cis- 的音(/t?is/),而且“濟”有救助、普渡之意,跟聖方濟各扶貧濟困的理念無縫對接。
  • “各”:對應 -cus(/kus/),讀音上收尾幹脆,還帶點古典韻味,符合宗教人物的莊重感。

所以,“方濟各”不僅是音譯,還融入了中文對聖人氣質的理解,帶點“俠肝義膽”的味道。相比之下,英文 Francis 就單純多了,直接沿用常見的名字,讀起來像個鄰家大叔。

一張含有 人員, 人的臉孔, 服裝, 微笑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2. 教會翻譯的傳統

天主教在中國的翻譯有套曆史悠久的規矩,尤其對聖人名字,傾向用固定的音譯來保持一致性。比如,John 譯成“若望”,Paul 譯成“保祿”,Pius 譯成“庇護”,這些都不完全是音譯,而是帶點意譯的“教會味兒”。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

 

 

 

 

  • Benedict ? 本篤(而不是「班尼迪克特」)
  • Gregory ? 額我略(而不是「格雷戈裏」)
  • Pius ? 庇護(而不是「派厄斯」)

“方濟各”也是這傳統的一部分,早在傳教士來華時(16-17世紀),Franciscus 就被定為“方濟各”,沿用至今。

3. 為什麽不直譯成“弗朗西斯”?

你可能想,為啥不直接音譯 Francis 成“弗朗西斯”?一來,“弗朗西斯”太西化,聽著像個外國明星,不夠“聖人範兒”。二來,教皇名的中文翻譯優先考慮拉丁文(Franciscus)或意大利文(Francesco),而不是英文(Francis),因為拉丁文是教會的官方語言,意大利文跟梵蒂岡文化更近。

簡單說,Francis 是英文的直白叫法,“方濟各”是中文對 Franciscus 的音譯+意譯,帶著教會傳統和文化調味。

致敬聖方濟各

剛才說了,老教皇在當選教皇時選擇了 Franciscus 作為教皇名,以紀念意大利的聖方濟各(St. Francis of Assisi),這位13世紀的聖人是天主教曆史上最有名的聖人之一,被譽為“貧窮的聖人”和“生態保護的先驅”,以謙卑、扶貧和愛護自然著稱。

一張含有 油畫, 人的臉孔, 直向, 圖畫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聖方濟各

先來說說聖方濟各的名字起源。嚴格說來他原名也不叫方濟各,而是喬瓦尼·迪·皮埃特羅·迪·伯納多內(Giovanni di Pietro di Bernardone),但因為他爸雖說是意大利人,但他的職業是個布商,經常跟法國人打交道做生意,還特別喜歡法國文化,所以就給自己的小兒子取了個昵稱,叫Francesco(小法國人),就像叫“小法國佬”那麽親切。而這名字後來竟然成了他的專用代名詞,他的本名反而無人問津了。

順便說一下, 拉丁文裡法國叫Francia,中文最早譯為“法蘭西”,其詞根 Franc- 指“法蘭克人”(Frankish people),即古代統治法國這片地區的日耳曼蠻族部落。羅馬帝國滅亡後,這些法蘭克人逐漸形成的自己的國家,就是現在的法國。

舊金山就是“聖方濟各”?

我們華人對美國城市舊金山都無比熟悉,不過這座城市的英文卻和金山沒有一絲關係,而是叫San Francisco,最早在漢語中被音譯為“聖弗朗西斯科”。但19世紀中期這裡發現了金子,引來大量的華工前來淘金,成為了淘金熱(Gold Rush,1848-1855)的中心,所以被華工取了個形象的名字:舊金山。

那為什麼金山前麵還要加一個“舊”呢?那是為了區別於其他後來以“金山”命名的地點,特別是澳洲墨爾本。19世紀50年代,墨爾本也因淘金熱被華人稱為“新金山”,因為它比舊金山的淘金熱稍晚。

也就是說,San Francisco這名字實際就是本文的主角之一聖方濟各(St. Francis of Assisi),這是因為18世紀西班牙傳教士在加州建立了聖方濟各傳教站(Mission San Francisco de Asís)遂以此命名,San Francisco是聖方濟各的西語形式。

從聖方濟各到星巴克咖啡與

如果有人問Starbucks星巴克最受歡迎的咖啡飲品是什麽,相信很多人會回答Capuchino,沒錯,這也是我的最愛之一,中文翻譯為卡布奇諾咖啡。

Cappuccino 的做法是在濃縮咖啡(Espresso)上,倒入以蒸汽發泡的牛奶而形成一層豐厚細緻的奶泡,有時還撒上巧克力粉,從而呈現出醇厚的咖啡和奶香的混合風味。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的在咖啡上拉花就是指這種Capuchino咖啡。

一張含有 食物, 飲料, 咖啡, 拿鐵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要說起來, “Cappuccino”的得名,也是和聖方濟會修士(Capuchin friars)的穿著有關呢。是不是很奇特?

聖方濟教會(Ordines Franciscani,亦稱方濟各會)的歷史非常悠久了,創立於1552年,此派修道士的特點是:將所有財物都捐給窮人、靠布施行乞過活、平時潛心研究學問、四處講道,很類似於佛教中的托缽僧。

其修士的穿著也很奇特,都穿著褐色道袍,頭戴一頂尖尖的帽子。當方濟各會傳到意大利時,當地人覺得修士的服飾印象深刻,於是給他們取了個Cappuccino的名字,這個詞源自意大利文Cappuccio(意為小帽或頭巾),用來形容僧侶穿戴的寬鬆長袍和小尖帽。

一張含有 人的臉孔, 藝術, 神話, 先知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寫生, 圖畫, 服裝, 服裝設計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聖方濟會修士Capuchin friars

現在大家再聯想一下,卡布奇諾咖啡的奶泡呈現的淺色和濃縮咖啡的深棕色搭配起來相得益彰,是不是很像聖方濟會修士的袍子顏色和小尖帽的形象呢?

一張含有 飲料, 食物, 咖啡杯, 咖啡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聖方濟各:從富二代到貧窮聖人

說了這麼多,那麼這位讓已故教宗方濟各所無比崇拜的基督教聖人方濟各都有什麼樣的聖事與聖跡呢?

1. 富二代的叛逆青春

方濟各出生在意大利阿西西(Assisi),家裏是妥妥的富商,賣布料賺得盆滿缽滿。小方同學年輕時英俊、機智、英勇,擁有富裕的家境,加上天生的領袖氣質,年少的方濟受同儕擁戴成「亞西西歡愉王子」,過著和紈絝子弟無異的豪奢生活。他愛穿花哨衣服,組團吃喝玩樂,還夢想當騎士,上戰場耍帥。1202年,他真去打仗,結果被俘,蹲了一年大牢後病懨懨地回家。這經曆讓他開始反思:“人生不能隻吃喝玩樂吧?”

2. “神級轉折”的頓悟

1205年,方濟各24歲左右,某天在破舊的聖達米亞諾教堂祈禱,聽到十字架上的耶穌說:“方濟各,修我的教會!”他二話不說,把家裏的布料賣了,拿錢修教堂。這把老爹氣得要斷絕關係,還把他告上法庭!方濟各當眾脫下華服,還給老爹,宣布放棄家產,從此過上赤貧生活。這場麵,活脫脫像武俠小說裏的“斷袍絕義”,帥炸!

3. 方濟各會:貧窮與愛的革命

方濟各開始穿粗布袍,赤腳四處傳道,倡導“絕對貧窮”——啥也不擁有,隻靠施舍生活。他愛萬物,稱太陽為“兄弟”,月亮為“姐妹”,還跟鳥兒、狼聊天(傳說他馴服了一隻惡狼!)。1209年,他創立方濟各會(Franciscan Order),吸引了一群誌同道合的“貧窮兄弟”,強調簡樸、謙卑、服務窮人。這會後來成了天主教的重要修會,影響至今。

一張含有 藝術, 油畫, 視覺藝術, 圖畫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4. 聖痕與生態先鋒

1224年,方濟各在拉韋納山祈禱時,身上出現“聖痕”(與耶穌受難傷口相同的神秘痕跡),被視為神跡。他也是環保的“OG”,他的《太陽之歌》讚美自然萬物,稱其為上帝的創造。1990年,他被封為“生態保護的守護聖人”。現代人喊“愛護地球”,方濟各早八百年就身體力行了!

5. 遺產與影響

1226年,方濟各去世,年僅44歲。他死後兩年(1228年)被封聖,影響力卻像野火燎原。他的精神啟發了無數人,包括2013年當選的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後者以他的名字致敬,延續謙卑與關懷窮人的理念。方濟各會的修士至今活躍全球,傳承他的“貧窮與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