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封城日記》(2)
文/馬青
順手,把上麵那張說全成都都可能封的截圖轉給那姐。那姐說,這個不要亂發,因為關係重大,真到了那一步再說。
我姐叫我囤點吃的,我回:“本來想給你說囤貨,又怕你說我。”
那張截圖,是我姐兒子發給她的。要是我發給她,她一準懷疑我傳謠,她兒從國外發回來,她便信了。
我姐說,後天給我媽送藥去,怕萬一封了,我媽沒藥吃。
“送藥,得不得被圈進去?要不,寄過去?”
“圈進去?什麽意思啊?”
我隨即把頭條截圖發給她——成都武侯區某小區,35人聚在一起給朋友過生日時,突遭疫情防控封樓,不得不同吃同住4天3晚,每天吃飯像吃酒席。
晚上十點過,大叔發來一張截圖——下注了!今晚封金牛1賠1,今晚封錦江1賠0.1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四川省轄地級市,是四川省省會,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截至2024年,成都市下轄12個區、3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麵積143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47.4萬人有 區,金牛和錦江是其中兩個區。
翻以前的微信截圖,看到基督徒、“桃花源”微信群群主小瓊寫於2020年4月13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這篇帖子裏,小瓊說:“2014年8月下旬,‘桃花源’創建。2015年1月,‘桃花源’在全國首開微信群友線下飯醉活動……2016年伊始,騰訊對微信群和微信號大開殺戒……‘桃花源’也因此屢遭封殺。截至今日,‘桃花源’被封80此,本人微信號也先後封殺了六七個。”
為何“桃花源”屢屢被封?很簡單,傳遞牆內外時政資訊,“偉光正”圈養的打手——網警——看不順眼。
給高校教師套上“七不講”(不能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黨的曆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和司法獨立)緊箍咒,整肅微博大V、微信群、QQ群,逼迫基督教家庭教會,是封城前奏。把秉持良知的各路人馬整閉氣後,再上演封城、封小區、封樓、查核酸、打疫苗、扔方艙戲碼,就沒人敢發聲了。
2022年7月30日 周六 31℃
【今日頭條】:極限奮戰!川大華西、省醫院已完成氣膜方艙實驗室搭建
看這架勢,成都封城是早晚的事了。
截圖:昨晚,成都市政府對封控人員58萬戶按每戶30元蔬菜為主的標準送愛心。
上述“送愛心”文字下,有張照片,30元蔬菜陳列如下:三根西葫蘆、三塊西紅柿、一個蓮花白、五個土豆、四個洋蔥。
所謂“愛心”,就是把你打殘,再送你一副“愛心”牌劣質拐杖。
去之前,猶豫再三,還是給萬姐打了電話,問她去不去,還有,聚會在幾樓。她說,她在盯著師傅做雨篷,在18樓。
前不久,陳律發起組織了一個六人讀書會,時間定在隔周六。在兩周前的讀書會上,大家將這周六的讀書會地點定在陳律的新辦公室。他的新辦公室在天府廣場一側的寫字樓上,站在他辦公室的玻璃窗前,可以環視整個天府廣場。
之所以猶豫,是成都近來“封”聲不斷。要是和其他五個人一起,被封在他的辦公室,就麻煩了。出門前,把手機卡取了出來。我寫的反詩和反文,很多都在手機備忘錄裏。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一早,去菜市買了三十個雞蛋,34元。拎著雞蛋,去水果攤位,彎腰挑李子時,手一鬆,雞蛋落地,全部打爛。攤主說,可以煎來吃。唉,算了。順手將袋子遞給攤主,攤主直說謝。
從菜市回家的路上,經過標語“堅定不移學習新思想,踐行新理念,建設新天府”。
在賣堅果的攤位,買了三袋核桃,12元一斤,三袋將近90元。一袋給陳律,一袋給萬姐,一袋自己吃。走之前,往大口袋裏裝進兩袋核桃、兩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和《一九八四》。另外,把那姐多年前送我的熊貓雙麵繡拿上。
陳律新搬辦公室,置物架上,需要一些書和裝飾品。
那姐和我一樣,曾就讀於成都四中(後改為成都石室中學)。四中、七中、九中,是成都最早一批重點中學,成都人稱四七九。她從小博覽群書,後定居香港,她的自由主義思想對我影響蠻大。我從川北醫學院畢業時,學校還包分配,我被分配到那姐所在單位,並且,和她同一個辦公室。很長一段時間,我和她各騎一輛自行車,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飛竄。
陳律用首付和貸款買下這間新辦公室時,我笑說:“大風大浪來臨當口,最好趴在地上,你倒好,昂首站立!”
作為厲害國支柱產業的房地產,已進入下跌軌道,此時買房,大概率是接燙手山藥。但對我的說法,陳律嗤之以鼻,他說,他買的是優質資產。
他買的這處“優質資產”緊鄰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一牆之隔,就是新華文軒天府書城。他說,聽內行講,他這間新辦公室所在的寫字樓開工時,打了“生樁”。
“生樁”,是在工程動工前,把人活埋在工地內,以求工程順利。我最早聽說這兩個字,是在出租車上,聽出租車司機說起。當時,聽得我目瞪口呆。
東西太重,天又熱,沒法走過去,隻有叫出租。最近,不騎共享單車、不打滴滴,不想給大數據做貢獻了。
在車上,和司機聊了一路。
這幾天生意咋樣,師傅?
撇得很。昨天,跑了一天,才100多。
一天, 好多個小時?
24個小時。
24個小時拉通跑?
我們是跑一天,耍一天。說20小時,除去吃飯、休息,也就16個小時。
今天呢?
今天七點半到機場,在機場幹等四、五個小時,隻掙了18塊。
等了四、五個小時?
嗯,莫得客人。
師傅說,他是成華區的,住在錦江區。前幾天,和七、八個人在花水灣耍,耍著耍著,就被幺了回來,因為戶口是成華的。同行的,有五個是成華的。師傅說錦江陽性不多,隻有9個,成華已經有103個了。
今天0時許,錦江區蜀都花園風險等級降低,22棟由高風險調整為中風險,其它所有樓棟由中風險降為低風險。封控7天後,除22棟外,小區上萬人解封。
問師傅,為啥每次成都新冠疫情,蜀都花園都中招,他說,那兒租戶多,天南地北的,租金便宜。
下車時,他又說:“其實,也不便宜,一間也要一千六、七。”
到了18樓,找了一圈,不見人影,心想,壞了,要是找不到,就拐了,卡又沒帶,無法打電話。趕忙進電梯,下到17樓,還是沒人。再上20樓,依然沒人。定定神,又去18樓,換了個方向出電梯。這次,找到了。
把雙麵繡遞給陳律,他很喜歡。
“送這個給你,是想讓你隨時看到起,熊貓是雙麵的。”
聽我這樣說,他不置可否。
一坐下來,他就翻出那篇他從網上截圖的討共檄文,說今早搜到的,太應景了。顯然,這篇從疫情開寫的文章寫於成都,因為,其中有句是“錦江河畔……”。咋說呢,還是沒突破《零八憲章》的框框。
想保存這篇火藥味十足,但又還是躲閃獨裁黨問題的檄文,又怕惹火上身,猶豫片刻,還是罷了。
昨天,紅太陽二世和拜登通話,前者說:“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
到底誰在玩火?民主國家,民意不可違。獨裁國,何談民意?有臉提民意。
武侯區七道堰社區公告:“為精準掌握七道堰轄區全員核酸人口底數……現將通過入戶、微信等方式,對居民進行信息采集。”
好嘛,以疫情防控之名入戶,直接邁過進門必須出示的搜查證。
人大代表建議對應檢未檢和疫苗未全程接種者賦“藍碼”,廣東衛健委回應暫緩。人大代表,從橡皮圖章人大成立伊始,就是黨的打手。
中午,在陝西街的“老媽蹄花”飯店吃飯。等萬姐,等了半個多小時,她說,她等人來做雨篷。
吃飯時,一中年女服務員對著我們拍視頻,我和陳律都發現了,陳上前阻止,並叫她點開看。點開,確實是對著大堂環拍,而大堂,隻有我們一桌。在座的萬姐、袁、S、方,都覺得那位打工女不太可能拍我們,陳認為完全可能奉命拍。吃飯時,進門處,我們側麵,坐了一男一女,沒點菜,沒吃任何東西,一直幹坐著。
去飯店的一路,都是電子眼。萬姐說不可能拍我們的理由是,我們是臨時去的。臨時去,就不可能?大數據天羅地網,可不是鬧著玩的。天真。
陳律、萬姐、袁、方,都是基督徒。方,某商業報記者。S,維權律師。陳律,除了是律師,還是微信群群主,他的群和“桃花源”群一樣,反複被封,因為群宗旨是反馬列邪教。而我,寫反詩。這幾爺子湊在一起,還在成都封控期間湊在一起,不被盯梢,誰被盯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