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遊

隨筆記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見的世界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看到電視播放的習近平訪問柬埔寨,熟悉的畫麵,不禁想起自己九年前的東南亞遊,特地找出來貼上.

逃避寒冷潮濕的冬日,在東南亞過春節,已是國人的首選,今年我也加入其中,量身自製的新加坡柬埔寨吉隆坡(馬來西亞)自由行。對我來說,這可是中國以外,第一次亞洲行,我還是記錄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

新加坡是世界公認的花園國家,很小,整潔,管理井井有條。我們是除夕的前一天下午到達,機場異常繁忙,有入境的成隊的旅遊團,也有趕回家過年的居民。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的小國,各民族的主要節日都放假,假日特別多。所有路標有英語,華語,馬來語和印度語四種語言, 學校教英語和母語,幾乎人人都熟練操著兩種以上的語言。傍晚江邊的夜市吸引著各色食客,中餐,馬來和印度,林林種種;不遠的春節燈會鑼鼓煙花,台上表演的是來自台灣和大陸的歌舞團。維持秩序的義工麵帶微笑,引導著遊客和當地百姓,一幅全民同樂的祥和氣氛。除夕的白天當地朋友帶我們去一個被稱為亞洲最南端的小島海濱—聖淘沙,與本土有高架軌道連接,交通卡也通用,門票車費包括島上海灘間的交通僅4-5新加坡元,也是25塊人民幣,簡直難以置信。國家植物園是免費的,其中的蘭花園浩大無比,我是蘭花粉絲,可是這室外的各色盛開的蘭花,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多的品種,大如巴掌的花瓣,讓我欣喜不已。當地潮濕炎熱的氣候特別適合蘭花生長,故蘭花為新加坡的國花。除夕夜的中國城人頭攢動,警察在路口把守,人行道也是進出分時通行,雖然人很擁擠但井井有條。大年初一,全城一片寂靜,所以的商場飯店全部關門,我們走了好遠,才找到一個辛巴克吃了早飯,這可是太意外了,還好公共交通還運行,中午去機場飛往柬埔寨。

新加坡的居民有相當大比例是外來打工者,據說一個教授的工資是普通工人的十來倍,且沒有歐洲的社會保障製度,但政府補貼公共事業,公共交通便宜的讓人咂舌,到處的免費娛樂,廉價的餐飲,使得打工者也可以有尊嚴地享受生活。

吳哥古跡是我向往的一個地方。其實在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之前,我也隻是看了一些攻略和照片,絕談不上對這個據稱世界第七的遺跡有多少了解。在酒店裏拿張地圖,在門口叫一輛突突車,探險就開始了。這片方圓三百公裏的吳哥王朝,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紀建設的,後來淹沒在熱帶叢林裏,直至十九世紀被探險家發現,經過修整,展現在世人麵前,直到本世紀,遊人成倍增加,成為當地的搖錢樹。機場旅館飯店酒吧街,各國遊客,買紀念品的小販, 讓我想起當年的臨潼。吳哥古跡不過一千年的曆史,無法與埃及金字塔,希臘神殿,中國的長城比古老。有點像南美的瑪雅文明,魅力在於神秘?當我第一次真正麵對那個高聳的石頭建築時,內心的震撼就化成一個字Amazon,神奇啊!一個接一個的神殿,巨大,對稱,四菜一湯的結構,(中間一個大寶塔,四角四個小塔),門楣的雕花,綿綿幾十米的浮雕壁畫,三層建構比例宛如金字塔,高而陡峭的台階……無法想象當年它們是如何建成的。大吳哥的巴陽是由54座寶塔組成,大大小小的塔都刻有四麵佛,被稱為高棉微笑的石雕高高低低就像一座石林,實在令人歎息。通王城是另一個令人震撼的廟宇,那是一個幾乎倒塌的建築,大樹靠牆生長,巨大樹根把神殿頂起,斷壁殘牆與大樹融為一體,讓人感慨時間的滄桑和自然的力量。由於古人對地基的認識不足,加上熱帶植物的瘋長,吳哥的大多遺跡部分或全部倒塌,目前聯合國和許多國家都在援助它的修複。

遊吳哥是需要興致和體力的,清晨五點突突車就來接我們去看日出,沿途看到從各條路匯集來的車流,汽車,突突車,自行車,一起奔向小吳哥,那時還是一片漆黑,靠著手電,來的吳哥寺下的池塘前,人山人海,舉著單反機,手機,iPad,等待著太陽出現,我也留下許多照片,天空開始出現晨曦,朝霞中吳哥的寶塔,池塘裏顯現的倒影…..傍晚的日落,田間小路上的農婦和兩條狗……,這一天我們走了2萬5千步呢,上上下下,實在是對心血係統和膝蓋的考驗啊!

無疑旅遊是當地的支柱產業,景點到處可見的導遊,英語,法語,中文還有許多我也無法辨別的語言在介紹。我們沒有用導遊,就買了一本書,有時也蹭聽別人的解說,自由自在。我們的突突車司機忠厚敬業,一天十四小時陪著,車費就二十美金,可見勞動力之廉價。在洞沙裏湖遊覽水上人家的時候,有幸遇到一個極愛說話的船工,完全和遊人練就流利英語和我們聊了2-3小時,非常開心有這樣的機會了解當地百姓的生活。

從吳哥到首都金邊坐的是大巴,由北向南三百多公裏居然走了7個小時,公路質量還好(還遇到工程隊正在修路),車流也不堵,和中國鄉下的大巴一樣,司機沿途帶人,上上下下,不知是掙外快,還是捎熟人。時值旱季,田野裏還是稻茬枯黃一片,隻見散在的瘦牛吃草,路邊的房屋多是簡單的木屋,看來經濟很不發達。路過幾個小鎮,正值放學,成群衣著整潔校服的孩子或騎自行車或走路回家場景,令人感動。進入首都交通開始擁擠,汽車摩托車互相追逐,高樓也出現。

用髒亂差來形容金邊一點也不過分,我們的旅館離大皇宮最多一裏路,其間有一個菜市場,路邊的大排檔夜市,非常市井人家。寬闊的湄公河流經,就在皇家檢閱台旁邊,居然堆在流浪者的行李。可見這個國家或皇室沒有花大錢來做麵子工程。城市交通無序,人行道上亂停車,馬路上摩托車飛馳,讓人心悸。說它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國二三線城市,好像物質更加豐富,市場上各色現切的熱帶水果討人喜歡,隻是衛生條件令人卻步。看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中國的距離太大。還有一個匪夷所思的是,居然銀行取錢機吐出的是美元,真不知老百姓用什麽錢。

向往柬埔寨的另一個理由是親眼看看自己年輕時耳熟能詳的紅色高棉的曆史的真相。我們參觀了一個叫S21監獄博物館,這裏原本是個中學,在波爾布特統治下成為一個集中營,關押迫害了大量的知識人士,僧侶,以及自己組織裏的所謂叛徒。我們在市場遇到華人店主,也告之他們的祖父母被趕下鄉的經曆,我的感覺比文革還要過分更加極端。這個我國曾經全力資助的柬共紅色高棉組織的反人類罪行,已受到國際法庭的製裁。不過好像國內知道人不多,和集聚在大皇宮的旅遊團相反,在2-3小時的參觀中,竟然沒看見一個大陸旅遊客,也許不應當讓苦難影響旅遊樂趣吧。柬埔寨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國家,我們應當拭目以待。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是我的最後一站,在新加坡朋友的口裏,簡直是個管理糟糕的欠發達地區。從整潔的市容,規範的交通,高雅的中央市場,精致布展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來看,應當是相當文明的國家。這裏是華人占三分之一,穆斯林為一半的多民族國家。在商業中心的大書店裏,居然有幾十架子的中文書籍,既有香港台灣,也有大陸的,有原版,也有翻譯英文的,有時尚雜誌,也有嚴肅學術書籍,可見會華語的讀書人之多了。當然看到更多的還是包著頭巾的穆斯林。獨立廣場位於當年英國總督府,保留了一圈英式建築,門前草地像是英式橄欖球場地,我們正遇上印度社團的運動會。國家清真寺接待著各地的參觀者,我也穿上大袍抱上頭巾,這番嚴格的著裝要求,我們在其他穆斯林國家還沒遇見。中國城的關帝廟新年的香火正甚,百米外的印度教神廟樂聲奏起,多宗教和諧共處是社會安定和睦 ,的基礎。多元飲食文化和新加坡一樣飽了遊人的口福。希望今後馬來西亞更繁榮發達。

今年春節在東南亞享受熱帶陽光,希望合成富集所需的維生素E。同時感受異國的曆史文化,實在是個大樂趣。

cager812 發表評論於
希望柬埔寨不要走回頭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