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心語(22)牙科保健和預防心內膜炎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醫路心語,一位美國華人心髒科醫生的行醫筆記

22. 牙科保健和預防心內膜炎

在心髒科門診工作中有兩個醫療科室幾乎是天天和他們有交往,主要是關於術前準備的谘詢。一個是胃腸科,要求心髒科決定做胃鏡或腸鏡之前是否可以停抗凝劑,怎麽停,停多少時間。另一個是口腔科,要求心髒科決定病人是否適合口腔手術,要不要使用抗生素預防心內膜炎,當然口腔科的問題也包括能不能停抗凝劑。因此,我們心髒科和口腔科的交道更多更悠久。

上一篇關於心內膜炎的科普文章,引起讀者們的很多討論,很擔心自己會不會有心內膜炎,還有如何來預防它。

今天我們來著重談談心內膜炎的預防。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細菌進入血液並在不正常的心髒瓣膜上或受損的心髒組織上附著定居而引起的感染。首先讓大家放心,感染性心內膜炎不常見,但是在患有某些心髒疾病的病人以及在某些特定的情況或特定醫學操作下獲得心內膜炎的風險會更高。大家已經注意到這裏的用詞,需要同時滿足上麵兩項要求才算是高風險。

哪些心髒疾病會增加心內膜炎風險?

很多年以前,我們醫學界認為隻要患者有心髒瓣膜的問題就會增加心內膜炎感染的機會,比如二尖瓣脫垂和二尖瓣返流。然而隨著更多醫學臨床數據的積累,現實並不是如此,以往我們過多的誇大了很多人群的心內膜炎風險而實施了過度醫療。2007年美國心髒協會更新了心內膜炎預防指南,這個指南也得到了牙科協會和感染科協會的支持。

在特定人群特定情況下才需要使用抗生素來預防心內膜炎。

2007年指南界定以下五類人群具有心內膜炎高風險特點,他們是:1. 人工心髒瓣膜置換,包括經導管瓣膜置換比如TAVR;2. 有心髒瓣膜修複的人工材料(例如二尖瓣瓣環成形術環)3. 既往有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史;4. 任何類型的紫紺性先天性心髒病;5. 有心髒瓣膜病的心髒移植患者。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們的讀者人群中,99.99% 都不屬於上述五類特征,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心內膜炎高風險。在2007年之後,其他類型的心髒瓣膜疾病包括二尖瓣脫垂,二尖瓣返流和主動脈狹窄等等都不是心內膜炎高風險,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心內膜炎。

哪些醫療操作會增加心內膜炎風險?

主要是口腔牙科手術,包括處理牙齦或牙根或口腔黏膜的穿刺,也就是一切可以導致出血的牙科操作。  為什麽需要特別針對牙科操作?請看上篇文中的解釋。

一般的胃腸鏡檢查,支氣管鏡,膀胱鏡,經陰道分娩和破腹產等等都不會增加心內膜炎,不需要抗生素預防。

如果符合上述條件,如何預防心內膜炎?

對於接受牙科手術的高危患者,預防措施是,術前30-60 分鍾,成人一次口服2 克劑量的阿莫西林。如果青黴素過敏者可以使用克林黴素600 毫克。

感染性心內膜炎不常見,但是它的發生很多時候和牙科疾病及操作有關,因此,口腔保健很重要。我們在做非緊急心髒手術前,包括瓣膜手術和搭橋手術,都會要求病人去看牙科醫生做口腔檢查,排除牙周感染膿腫和牙齦疾病,以降低手術後心內膜炎的發生。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和健康,定期進行口腔牙齒護理,在預防和降低感染性心內膜炎上,與牙科手術前使用抗生素同等重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