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聊飲食

走過的路,路上的景,同行的人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其實與其生長環境是分不開的,甚至連飲食的思維方式或許都會受限於此。

記得童年的時候,每逢到了周末,我都很期待。為什麽呢?這一天父母會想著法子做一樣平時不會吃到的東西。那時一日三餐的東西很單調,饅頭、稀飯、麵條、玉米麵窩頭。

我們家周末其中之一的飲食就是稀麵薄餅,它的俗名又叫做母狗皮。做法:麵粉加適量水、鹽、碎蔥花、雞蛋,攪勻後放置半小時左右,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在燒熱的鍋裏放適量油,倒入一湯勺的稀麵,讓它均勻地覆蓋整個鍋底,等它變得金黃後,翻過來再烤至金黃,就可以食之。曾經這樣的薄餅是我們家周末的快樂之一,“周末改善生活”,曾經是我們家的口頭習慣。

長大之後離開了家,而且越走越遠,後來生活也越來越豐富,每天其實都有很多的選擇。到了周末,常常還是會想著做點什麽不同尋常的事,“周末改善生活“ 的習慣又來到了生活中。我並沒有很多的選擇,隻是在周末的晚上,常常重複著攤一盤這樣的稀麵餅,煮上豆漿,拌一碗生菜。

這樣的周末晚上,這些看著很簡單的飲食,曾經是我們心中最豐富的存在。

雞鳴寺過客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曉晴是很會享受生活的,讚
曉青 發表評論於
我早餐會做這樣的餅,方便好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