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鐵軌,遇見歐洲 (10)
關鍵時刻,好心的女士拯救了我們
在歐旅遊記開篇寫過我們這次出行訂的是兩個月的歐鐵通票。海風姐在西班牙遊記中提到因為西班牙三八婦女節火車工人罷工,她隻好改乘長途汽車。歐洲火車工人罷工特別常見,這也是旅途中讓人頭疼的事情。
我們抵達佛羅倫薩的第一天晚上,就收到了一封關於意大利火車工人罷工的郵件,罷工的日子不早不晚,正好是我們要乘火車離開佛羅倫薩北上去洛桑的那天。盡管罷工,郵件中仍提到會有少數車次會“保證發車”,還好這罷工還講點道義,不會讓無辜躺槍的旅人們全都滯留在火車站。一查車次,不幸的是我們這趟車並不在“保證發車”的名單裏,但也沒有被取消,給了我們一絲絲希望。
為了搞清楚狀況,我們特地去了趟佛羅倫薩中央火車站,麵對麵詢問工作人員到底我們該怎麽辦。工作人員翻看著她手上的時刻表,無奈地說:“目前這趟車還在計劃發車之列,但也不保證到時候不會被取消。”她提醒我們這是當天最早能出發的一趟火車了,考慮到我們還要在米蘭和蘇黎世各換乘一次,一旦錯過,我們後麵的車次全會受影響,這樣的話,到目的地洛桑估計就半夜了。最後的建議是我們別改車票了,還是在出發的當天早晨碰運氣吧,如果當時被取消,現改車次也來得及。隻能在心裏默默祈禱了。
幸運的是,我們人品爆棚,在意大利火車工人大罷工的這一天,我們竟然按時登上了原計劃從佛羅倫薩開往米蘭的火車。火車平穩前行,窗外托斯卡納的田野緩緩後退,車廂裏的乘客不多,很安靜,乘務員給我們送來餅幹和瓶裝水,我們的擔憂轉眼就變成了過去式。
兩小時之後到達了米蘭,米蘭中央火車站不小,好在我們有二十分鍾換乘時間,順利地找到了前往蘇黎世的站台,也是我們運氣好,這趟列車本就屬於保證發車的。黑灰相間的火車已經靜靜地停靠在站台,我們站在車廂門口,美滋滋地拍了幾張相。我納悶這車廂門怎麽還不開?身邊的大小男人異口同聲地說:“還早呢。”還早?隻剩下十分鍾就要開車了,碰上這兩個心大的隊友們真是讓俺捉急。
這時一位女士拖著行李急匆匆趕來,看著東張西望的我們,問我們是不是去蘇黎世?我點頭說:“對,蘇黎世。” 結果她邊走邊向前一指,說:“你們要繼續往前走,這趟列車不開門。” What?我們趕緊跟上她急切的步伐,一看,果不其然,前方竟然還有一列一模一樣的火車!同樣的車次,但已經可以上車了。當時驚出一身冷汗,完全是穿越的感覺,如果不是這位好心女士的提醒,我們必然錯過這班列車,最後就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生生搞到半夜潛入洛桑。
上了火車安頓之後,我們心有餘悸地討論了一下,後麵那列車估計是空車調度,要被這列車拉回去。但這實在太tricky了,車身上寫著同樣的車次,現場既沒有指示牌,也沒有工作人員。本以為那位女士是問路的,沒想到她是給我們指路的。隻能說,上帝再次派人來拯救我們,這是旅途中的第二次拯救。(第一次拯救見文《三位天才詩人的隕落》)
火車上乘客寥寥,和我們同車廂的隻有一位老先生安坐對麵。火車開動不久,他瀟灑地把三部手機放在茶幾上,對龍兒說:“我去買杯咖啡,你幫我看一下,不過,我覺得沒什麽事。”我們一路小心慣了,看老先生這麽閑適從容,心裏真是佩服當地人的放鬆心態。
意大利有厚重的曆史與藝術底蘊,瑞士則以優美的風景傲驕。火車穿越國境,窗外雪山起伏,湖泊橫陳,我們開始迎來此行山水最美的篇章 -瑞士行。
三小時到達蘇黎世,以為米蘭的火車站宏大,結果到蘇黎世火車總站換乘去洛桑的時候,才發現蘇黎世的火車站更大更氣派。這裏的換乘時間比較長,我們在車站吃了頓簡餐。
上車後,發現整節車廂隻有我們一家三口,私人包廂的感覺。兩小時後,窗外景致驟然開闊,山色清朗,草色如茵,日內瓦湖的碧藍與阿爾卑斯山雪頂交映輝映,洛桑到了。
從佛羅倫薩到米蘭,再到蘇黎世,最後抵達洛桑,全程加上換乘時間,共計8小時45分鍾,是我們此次歐遊最漫長的一段火車旅程,也是我們的幸運之旅。
洛桑是一座有坡度的城市,建在半山腰,爬坡是這裏的必修課。
站在高處,可以望見日內瓦湖的水光鋪展在遠方,湖的那頭是法國的山影,若隱若現。在洛桑任一酒店入住,都可以在酒店領到當地交通票,這樣就可以免費乘坐公交地鐵,非常方便。
意大利人長得比瑞士人好看,但在瑞士感覺更安全是肯定的,人少,街靜,不像意大利到處都是烏泱烏泱的人,遊客與當地人交織在一起,繁華熱鬧:洛桑遊人不多,我們三個遊客顯得有些突出。
在洛桑,行人在斑馬線終於有路權了,第一天出了火車站還不敢過馬路,結果發現車停下來等我們,以後就放心大膽地向前走了。
到達洛桑的當晚我們去超市買水果,結帳的時候我們選擇自助結賬。龍兒像在澳洲超市一樣,瀟灑地揮著信用卡touch下付款器,我們就拎袋準備走人了,這時候突然跑過來一位工作人員,用法語嘰哩咕嚕說句話,突擊學了幾個月法語的龍兒聽明白了,我們付款沒成功,必須插卡付款才行。龍兒趕緊和對方解釋,工作人員倒很客氣,微笑說沒事。我們心裏可是慌亂不安,艾瑪,差點在異國他鄉逃單了。龍兒說萬一直接送去警局,留下黑紀錄,我們仨以後就別再想來瑞士了。
我們在洛桑住三晚,實際上隻有兩個白天可以利用,安排是洛桑一日遊和日內瓦(離洛桑隻有40分鍾火車)一日遊。
巧克力是瑞士的招牌之一,我們住的酒店在大堂布置了一座巧克力噴泉,讓人一走進來就難以抗拒這甜蜜的誘惑。我們結束當天的行程回到酒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起餅幹蘸一下巧克力,一天的疲憊都被這一口濃醇的香甜緩解了。
第二天是洛桑一日遊。
在歐洲,一座古城總會有一座教堂,洛桑也不例外。洛桑的城市地標正是矗立在山丘之上的洛桑大教堂(Lausanne Cathedral)。建於13世紀的這座哥特式建築,被認為是瑞士最美麗、最華貴的教堂。
教堂外的平台可以俯瞰整座城市,視野越過日內瓦湖麵,一直可以看到遠處阿爾卑斯山的輪廓。
洛桑大教堂最特別的地方之一,是它至今仍保留著“守夜人”夜間報時的傳統。在中世紀的歐洲,“守夜人”(Watchman)是一種正式職業,負責夜間巡邏、防火和報時。聽起來與中國古代的“更夫”頗為相似 -- 夜間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中國古代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夜分五更,從晚上19點到翌日5點,由專人守夜,在寺廟或高樓中依照漏壺計時,敲擊鍾鼓報更。東西文化之間,常常有著不約而同的巧合。
洛桑是目前歐洲少數仍保留“守夜人”傳統的城市之一。每晚十點到兩點之間,身著棕呢披風、頭戴三角氈帽的守夜人便會提著銅燈登上鍾樓的頂層露台,用法語向四個方向報時,聲音隨風飄散在城市夜空,被市民們親切地稱為“洛桑的聲音”。
現任守夜人亞曆山大·施密德(Alexandre Schmid)於2023年跨年夜接棒,成為洛桑自1405年守夜傳統確立以來的第15位傳承者。他擁有洛桑大學的曆史與地理學學位,是一位熱愛中世紀文化的城市觀察者。看來這份職業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傳承,還體現著用專業學識見證曆史,同時提醒人們,在萬籟寂靜的深夜裏,依舊有人在默默地守護著這座城市。
遊客本來也可以付費攀登螺旋式上升的232級台階到達鍾樓頂部,一覽日內瓦湖的波光粼粼、阿爾卑斯山的雪線,以及洛桑老城的起伏輪廓。但我們去的時候,鍾樓因修繕暫時關閉了。
教堂可以免費進入,裏麵光線柔和肅穆,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管風琴和彩色玫瑰花窗:管風琴是瑞士最大的管風琴之一,擁有超過7000音管和40個音栓,音管最長的超過5米,最短的僅幾厘米;以金、紅和深藍為主色調的玫瑰花窗被法國作家雨果稱為“瑞士最美麗的秘密”。
一棵尚未豎立起來的聖誕樹靜靜地躺在地上,工作人員在一旁忙碌著,溫暖的節日氣息在教堂中彌漫開來。
(文中相關資料來自網絡,待續,謝謝閱讀)
複活節將至,祝文城小編和朋友們節日快樂,休假回來滿血複活!
《遇見歐洲 (1)- 13國35城,一場充滿收獲的旅程》
《遇見歐洲 (2)- 羅馬(1)三位天才詩人的隕落》
《遇見歐洲 (3)- 羅馬 (2)不會又要迎來新的權力更替吧?》
《遇見歐洲 (4 )- 佛羅倫薩(1)令人意外的那個天選之人》
《遇見歐洲 (5 )- 佛羅倫薩 (2)二次受害,從被侵犯者變為邪惡怪物》
《遇見歐洲 (6 )- 佛羅倫薩(3)世紀第一爛尾樓的終結》
《遇見歐洲 (7)- 佛羅倫薩 (4)史上最值收養:管飯換來的超級巨星》
《遇見歐洲 (8)- 佛羅倫薩 (5)深遠布局,扭轉了家族的命運》
《遇見歐洲 (9)- 佛羅倫薩 (6)一聲歎息,真理拗不過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