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發麻的地名音譯

打印 被閱讀次數

近20多年來幾乎是以接觸早期澳洲的中文報紙PDF版為主,對其間地名的不同譯法是有點暈,在尚能接受的範圍。這些年是寫了點文章,也經常閱讀一些國內外學者的著作,其間澳洲地名的譯法經常懵圈;連到雪梨機場看到的“官方悉尼地圖”也常采用中國的譯法。“官方悉尼地圖”中以英文地圖部份問路應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假如想去四邑廟卻是問人怎樣去“格洛布”,恐怕連生活在這的華人也答不出來。

早年家父移民來澳洲,非得要我將家庭的地址寫成中文,他將照抄然後寄給國內的親朋。這種情況恐怕不僅僅我碰到。

這兩天有事在網上查中文譯法的澳洲地圖,不看還好,直接懵圈。我不知道將這些地圖翻譯成中文的那些高手是用英國音標、美聲讀法,還是請教過澳洲本土的人。但在我看來,這些高手中有人似乎是在蘇聯留學的,譯法中偶見俄語的痕跡(我在中學時讀過3年的俄語,早飛九天雲外了)。

下麵一張表僅是將雪梨部份作對比,在圖中相當部份地區在過去沒有或極少華人居住,就懶得抄了,免留太多的空白。在圖片的下部有中文地圖的網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到澳洲其它地方的中文譯名。

在對比之下,相信能體諒在我的文章中曆來采用早期澳洲的中文報紙的譯法。假如在兩者遊走的話,在我而言也該收筆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