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管用之地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先是希臘,然後是意大利、西班牙、英國、法國,甚至德國等國每況愈下的經濟運轉狀況,導致許多國家,無論貧富,對現行資本主義製度普遍失望並開始尋求新的經濟模式。即使經濟狀況好於歐洲和日本、金融市場占世界主導地位的美國,雖然繼續被一些人/國家視為明星,其公民卻對自己的未來與歐洲人一樣悲觀(下圖 U.S.News/THE ORACLE)。隻有略多於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他們會比父母更富有。即使美國政府為國民建立了越來越慷慨的安全網,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比例仍呈下降趨勢 - 有70%的美國人表示,國家的國民保障體係“需要重大改革或完全廢除”,年輕一代尤其對現存體係感到沮喪。30歲以下的美國人對社會主義的看法比對資本主義的看法更為積極。

在新興經濟體國家,奉行民主選舉製度的“自由之地”放棄了對中央集權和計劃的懷疑,轉而推行大政府解決方案。當美國的川普政府反對自由貿易和開放邊境政策時,當拜登政府開始推廣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所說的“支持建設的經濟心態”時,從印度到波蘭這些嚐試過社會主義但失敗了的國家感到驚訝。曾經給予他們靈感的中國大陸已失去榜樣的作用,因為在共產黨將權力移交給私營部門後出現“經濟奇跡”的中國大陸,現在的經濟風雨飄搖。北京恢複了舊的指揮和控製方式,懲罰那些在共產黨眼中過於強大的企業。在沉重的債務、人口老齡化和政府過度幹預的拖累下,大陸經濟早已偏離奇跡之路。

盡管在一些主要國家中資本主義似乎不靈了,但在像瑞士、台灣和越南這樣一些國家和地區中,資本主義使他們的經濟高效運轉 - 這些地方的例子仍然值得效仿。這些國家/地區的政府重視經濟自由,限製政府在管理經濟和監管企業方麵的作用。他們謹慎使用公共資金,因為公共債務和赤字會伴隨嚴重的風險。他們傾向於避免當前美國政府的過度行為 - 過度支出以刺激經濟、縱容大公司、主要為億萬富翁的利益而刺激金融市場。最重要的是,資本主義在這些國家/地區的成功故事證明,政府必須要避免濫用權力,在管與放上保持關鍵平衡,保證經濟自由,為最脆弱的公民提供幫助。

瑞士模式

丹麥、挪威和瑞典等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經濟治理,經常被美國進步人士奉為圭臬。這些國家與美國一樣富裕,但財富分配更平等,並為所有人提供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和免費大學。但鮮有左翼政治家提及的瑞士,其實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社會民主國家富裕得多,而且同樣公平(下圖 EnQuoted/WHYSWITZERLAND)。瑞士的經濟規模為7,000億美元,大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任何國家。瑞士政府為公民提供的福利同樣全麵,政府更精簡,稅收更低,金融穩定性也高於北歐社會民主國家,卻並為像北歐社會民主國家那樣在最近幾年麵臨幾次金融危機。瑞士的平均收入較高,收入平等程度已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相當。瑞士家庭的平均財富為685,000美元,是北歐平均水平的兩倍。瑞士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通常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美好生活指數中名列前五。而且,瑞士以令人驚訝的精簡政府實現了所有這些目標:公共支出占GDP的35%,而瑞典則為 55%。

瑞士的醫療體係要求居民從私人供應商處購買保險,但為窮人提供補貼。瑞士世界一流的大學平均每年收取1,000美元的學費,畢業生的債務遠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同齡人。與此同時,相對開放的邊境幫助這個內陸國家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的孵化器。40%的人口出生在國外。根據經濟複雜性觀察站的數據,瑞士在出口產品的“複雜程度”方麵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OEC排名的前提是,製造生物醫藥或數字硬件等複雜的出口產品需要一係列優勢,從優質的大學到研究中心,這些優勢推動著經濟發展。瑞士公司在石油以外的所有主要行業都蓬勃發展,按股票市值計算,瑞士公司在歐洲100強公司中占15家,超過任何斯堪的納維亞競爭對手。

瑞士經濟就像其聯邦政治體係一樣分散。該國許多最具代表性的出口產品都來自各省:瑞士軍刀產自施維茨,手表產自伯爾尼,奶酪產自弗裏堡。小公司是經濟的支柱,占就業崗位總數的三分之二。隻有六分之一的瑞士人在政府工作,僅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平均水平的一半。瑞士人更願意工作而不是領取國家福利。在2016年的一次公投中,瑞士選民以壓倒性多數否決了每月2,500美元的保障收入,批評者稱這是“不勞而獲的錢”。

在過去十年中,大多數富裕國家在全球出口收入中的份額下降,但瑞士的份額卻繼續上升。因此,即使瑞士法郎的升值速度快於任何其他貨幣,其出口仍然蓬勃發展 - 消費者願意為瑞士商品支付更高的價格。外國資金的流入,對推動瑞士的經濟發展不無裨益。當然,瑞士的財政政策並非沒有缺陷。過去十年,為了減緩法郎的升值速度,瑞士央行大幅下調了利率。結果是貸款熱潮將私人企業和家庭債務推高至GDP的280%,從而增加了未來信貸和銀行業危機的風險。

世界忽視瑞士的資本主義模式,或許是因為它曾經擁有的避稅天堂名聲 – 其嚴格的銀行保密法後麵隱藏著大量非法財富。但瑞士在外國政府的壓力下,於2015年同意對其銀行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其經濟並未因此出現任何波動,證明其成功不僅僅歸功於極其謹慎的銀行家。瑞士成功的資本主義模式一直都在眾目睽睽之下 -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已經開始朝著它的方向發展。瑞典在20世紀90年代遭受債務危機的重創,瑞典降低了最高稅率,並將公共支出從GDP的70%削減至50%。它成為少數幾個預算盈餘的發達國家之一,因此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它的財政狀況良好而毫發無傷。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也紛紛效仿。

台灣模式

二戰後的日本、韓國和台灣被稱為“亞洲奇跡”,因為它們比其他窮國在研發方麵投入更多,並迅速躋身富國/地區行列。這些奇跡是由有能力的政府與工業界合作出口產品所促成的,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韓國對三星和現代的扶持,如今這兩家公司都已成為韓國富可敵國的大型企業。但說到“亞洲奇跡”,就必須提及台灣的經濟起飛。與韓國政府全力以赴的扶持幾家企業生產銷售自有品牌的跨國公司不同,台灣選擇專注於發展為外國公司生產零部件的小型企業。近年來,台灣已超越韓國和美國,成為先進計算機芯片製造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先進計算機芯片是人工智能和其他未來行業的關鍵基礎。直到20世紀70年代,台灣主要出口紡織品和服裝。然後,像許多同行一樣,台灣開始通過複製西方技術實現經濟現代化。1980年,台灣政府借鑒矽穀的經驗,開始在全島建立“科技園區”,每個園區都有自己的大學校園,以確保區域平衡增長(下圖 ResearchGate/CECI)。這些園區成為初創公司的溫床,它們從這些大學吸引人才,並利用政府獎金吸引經驗豐富的外籍人士回國。其中一些初創公司將發展壯大。

為了打造芯片產業,台灣招募了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德州儀器資深員工張忠謀。就像台灣曾經為美泰等全球巨頭生產塑料玩具一樣,張忠謀創建了一家“純代工廠” - 芯片的合同製造商台積電。他投入數十億美元建設芯片製造廠,建立了對競爭對手的不可逾越的領先優勢。最小、最快的芯片是最先進的數字技術不可或缺的,它們都是在代工廠製造的。如今三分之二的代工芯片是在台灣製造的。其中大部分來自張忠謀創立的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

台積電是許多西方政客如今所推崇的產業政策的產物 - 但就張忠謀和台灣而言,這一政策是由一個精簡的政府執行的。公共支出徘徊在GDP的20%左右,公共債務在34%左右,每30名工人中隻有1名受雇於國家;所有這些都隻是其他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小部分。通過限製政府作為支出者、債務人、雇主和監管者的角色,台灣創造了一個超額完成任務的經濟體。台積電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它有足夠的錢收購台灣最優秀的人才,雖然這招到部分人士的批評,認為台積電背離了台灣作為小企業家平等社會的根基。但與傑夫·貝佐斯和埃隆·馬斯克等美國科技巨頭不同,張忠謀並沒有成為公眾抗議貧富不均的焦點 - 他的個人淨資產大約隻有20億美元。

台灣不會在金融市場陷入困境時出手相救,也不會救助大型銀行和企業 - 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也是如此。2020年,台灣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合計不到GDP的7%,僅為美國、歐洲、英國和日本通過的刺激計劃平均值的五分之一。雖然台灣的稅率是發達經濟體的典型稅率,但其消費習慣卻有所不同:社會項目和醫療保健較少,教育和研究較多。其結果是生產力非凡。四十年來,台灣每年的人均產出增長速度都快於G-4國家。在過去四年中,台灣的增長率是G-4國家的八倍。這些增長可能歸因於台灣GDP中製造業占比異常高(30%),而製造業是與生產力增長最密切相關的行業。由於台灣一直努力在中美之間正在興起的冷戰中保持中立,它可以說已成為中美爭相拉攏的對象。作為世界上最先進計算機芯片的製造地,台灣是技術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無法獲得台灣生產的高端芯片,美國和中國大陸都無法實現其全球技術霸權的野心。

台灣的風險在於它距中國大陸太近 – 160公裏/100英裏。美國國防分析人士擔心,由於高端芯片製造廠都集中在台灣本島,台灣極易受到僅100英裏外中國大陸的導彈威脅或海上封鎖。對於一個相對較小的地區來說,這一直是焦慮的根源。台灣創造了一種商業環境,既能催生出初創公司,也能催生巨頭,並產生巨大的財富,而且財富分布相對均勻。台灣的資本主義模式,或許會得到更廣泛的研究。

越南的資本主義奇跡

20世紀70年代末毛澤東的繼任者放鬆了國家控製,中國大陸微不足道的私營部門得以發展壯大,其經濟發展從此一日千裏,一發不可收拾。現在,私營經濟為城市提供了超過一半的就業崗位,其產出也占中國大陸GDP的一半以上。私營部門幫助北京經濟迅速起飛,使中國大陸占世界GDP的份額在幾十年間增長了兩倍至15%,重新成為全球強國。但2010年代末,北京重新確立了國家控製的“國家資本主義”,使其增長急劇放緩,正在吞噬其經濟奇跡。

與中國大陸近年來的蹉跎經濟形成對照的,是務實的共產主義政府領導下的越南,學習模仿20年前中國大陸創造奇跡時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正在起飛(下圖 Nedium/VnEconomy)。

20世紀80年代末時,越南一直靠蘇聯的施舍度日。其經濟增長停滯不前,通貨膨脹率高達700%。河內的應對措施是向私營企業開放國營經濟,廢除集體農場,將土地出租給個人,個人首次被允許在國內外出售農產品賺取利潤。長期以來一直是與饑餓作鬥爭的大米進口國越南,如今已成為大米出口國。即使現在,在許多國家提高貿易壁壘的情況下,越南仍然是自由市場的共產主義擁護者。效仿中國大陸早期的改革,越南將所有資源都用於建設出口製造業強國。為振興私營部門,越南出售了11,000多家國有企業,到2010年代末隻剩下600家。為了支持工廠,它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運輸係統以將商品運往市場。目前,世界銀行對越南基礎設施質量的評分高於任何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其國際高中考試成績經常位列全球前十,高於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發達國家。

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現在已能夠生產出越來越複雜的產品 - 三星和蘋果等巨頭的智能手機和計算機產品。連續數十年保持增長的越南,如今也成為亞洲奇跡國家之一。30年來,越南人均年收入增長了兩倍,達到近3,000美元。日均生活費不足2美元的人口比例從60%下降到不到5%;近90%的人有醫療保險,使越南成為消除貧困的領導者。2013年,越南誕生了第一位億萬富翁範日旺。範日旺畢業於俄羅斯的一所大學,他的第一桶金是將方便麵引入烏克蘭生產銷售。現在範日旺是越南首富,擁有越南最大私企之一的Vingroup集團。作為一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他在越南受到廣泛的讚揚。問題是越南的繁榮能持續多久。越南共產黨已經執政半個世紀,新任黨總書記蘇林的權力鞏固可能會對這一記錄進行考驗。就目前而言,越南正通過出口走向繁榮,並證明即使是共產主義者也能通過給予人們更多的經濟自由和簡化國家職能來成功管理資本主義。越南的例子也表明,即使在獨裁的一黨統治下,資本主義依然能發揮作用。

美國的“資本主義”

瑞士、台灣和越南,以及改革開放至2010年末的中國大陸經濟實踐表明,給予人們更多的經濟自由仍然是人類實現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最大希望。國家無休止的擴張並不是解決二十一世紀危機的可行方案。可以限製國家/政府的權力,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幹預,更有的放矢地瞄準公共支出,為人們留下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投資,而不受繁文縟節和政府幹預的束縛。

反觀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卻與有限中央權力小政府的建國理想背道而馳且愈走愈遠(下圖 MISHTALK/FINANCIAL TIMES)。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在通過增加公共債務、每年推出數千項新法規以及通過越來越大規模的救助來應對每一次新危機,聯邦和州政府雇員不斷膨脹。政府增加了許多社會項目支出,以支持補貼窮人(懶人?)和那些每況愈下的中產階級(尤其是老年人)。政府同時還實施了金融市場救助計劃,主要惠及超級富豪。而這些年齡較大的受惠富豪,往往擁有股票、債券和財產。這種扭曲的資本主義形式被恰當地諷刺為“富人的社會主義”,而美國經濟政策的漏洞比“富人的社會主義”的問題要嚴重得多。

美國“混合”資本主義製度的平衡已經過於偏向國家控製,最終使社會精英這類既得利益階層受益。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需要的是鼓勵私人競爭的政策,支持年輕人和創業公司,而不是保護年邁、保守、不尚創新、趨於壟斷、主宰著美國國家治理體係的“精英” - 寡頭、億萬富翁和巨頭。恢複對資本主義的信心需要向那些仍然為普通民眾服務的製度的國家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更有限的政府。

* 魯奇爾·夏爾馬(Ruchir Sharma)是洛克菲勒國際公司董事長,本文改編自他撰寫出版的《資本主義出了什麽問題》(What Went Wrong With Capitalism)一書的部分內容。

參考資料

Sharma, R. (2024). Where capitalism is working.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capitalism-switzerland-taiwan-vietnam

國華P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謝謝花時間點評。有深度,值得包括本人在內的感興趣讀者細讀。Thumbs up???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其實可以作為負麵例子的是美國。
美國目前是名義GDP世界最高的國家,27萬億(中國在實際GDP最高,達到30萬億美元),是很富有的國家(畢竟人口隻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不到)。
但美國的經濟模式完全偏離亞當斯密富國論的分配要求,導致貧富差距太大。亞當斯密在富國論中闡述了國家走向富強的途徑,在分配領域要求第一工資差距不能太大,而美國最高最低工資差距有一千倍。
第二政府需要高稅收做福利實現社會二次分配,這要求發政府高稅收,美國很明顯違背這一條。
第三鼓勵社會慈善事業,目的也是實現再次分配,美國做慈善的比例是發達國家最低的。
這件事中國給出了一個變種,就是大企業用做慈善的方式獲得政府的信用評分,客觀上有利於企業名聲和金融機會。這是國家“強迫”最慈善的概念,但目的和結果一樣。
而美國自從裏根破壞了美國社會主義趨向後就逐漸衰落了。
隻有社會主義可以救美國,社會主義的美國不再是世界第一,但可以維持幾十年的繁榮。而按照如今的減稅小政府走下去,就是羅馬帝國的結局,幾年內崩潰永遠消失。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資本主義的弊端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在資本論中就解釋了,因此世界上出現了兩種理念,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目的都是要解決資本主義的弊端。
社會主義的觀點在兩百多年前亞當斯密的富國論中解釋了,等於說不患貧患不均是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核心問題。
中國的經濟狀態不好並不是中國的經濟模式出問題,而是疫情後西方社會再也沒能恢複到過去的消費水平,這就讓中國在疫情前的針對發達國家出口導向的貿易模式不再有意義,這需要一段時間轉型,是貿易模式有問題,但外貿隻占中國經濟19.7%。改變貿易模式,比如拋棄美國和歐洲市場,是一個選項。以非洲為例,有十億人口,假設有1%的中產階層,就是一千萬輛汽車的市場。美國汽車市場是每年三四百萬輛。
當然,實際上並不是這麽簡單的計算可以覆蓋的。
中國的優勢是社會執行力目前最高,因此在世界上經濟競爭力最高,因此經濟前景看好。
台灣的模式並不能看作是一個好的樣本,因為台積電等芯片產業占了台灣經濟50%,也就是產品太單一,經濟模式也就非常脆弱。比如韓國也是依賴三星等電子工業,如今因為中國替代了三星,韓國經濟陷入危機。
而大陸今年官宣了新凱來的5納米芯片,計劃今年秋季量產,明年商業生產。和複旦的單層分子結構的新材料芯片,功能是英偉達AI芯片的50倍,目前還沒有商業化,但可預期在一兩年內。
屆時台灣電子產業會收到巨大衝擊,不排除成為三星的下場。50%的經濟收到損失,而台灣外貿43%是依賴大陸的讓利才能生存,屬於寄生經濟。
不看好台灣下一個五年。
槍迷球迷 發表評論於
“先是希臘,然後是意大利、西班牙、英國、法國,甚至德國等國每況愈下的經濟運轉狀況,導致許多國家,無論貧富,對現行資本主義製度普遍失望"? 搞反了呀。 這些國家早就白左橫行,背離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出的問題是搞社會主義的結果。嗬嗬,越左越以為左得不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