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溫莎城堡一瞥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離開了牛津,今天的目標是劍橋。

    故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如今我們不待揚鞭自奮蹄,一日看倆世界名校。

    ——無他,沒那麽多時間啊。

    而且,去劍橋之前,先要到溫莎城堡。

    ——可惜不能在裏麵住一晚上。

    還是時間原因,就在外麵瞅瞅得了。

    於是緊趕慢趕,去吹女王吹過的風。    



    畢竟是女王最大,規模明顯比諸侯國大的多,做工也明顯講究了很多。



    這樣的規模,稱之為城堡就比較合適了。

    戰爭目的和防禦功能就更明顯了。

    而且,看得出來,比日本那種孤城式樣的天守閣,建造思路和水平要高很多。

    至少,藏人和儲存糧食要多的多。



     你說這規模,裏麵堅守個半年,一點兒都不奇怪。

     中國過去攻城,缺乏工具的時候,一守就是論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一路看下來,我一隻忍不住偷偷嘀咕:住這樣石頭房子裏,真的舒服嗎?

    雖然說國內的木頭建築,在強度和高度上,沒辦法跟石頭建築比,但是舒服啊。

    但是轉念一想,我們現代人住的鋼筋混凝土房子,其實不就是石頭的變種嘛。

    從這個角度看,人類其實也沒進步多少。



    手握權柄,號令天下。

    那種可以掌控一切的感覺,應該是感覺不錯的。

    要不然為什麽,那麽多人願意“舍得一身剮,要把皇帝拉下馬”呢?

    寧願冒著誅九族的風險,也要搶著當皇帝,而且明明知道自己的家族和後人十有八九會被誅殺殆盡挫骨揚灰,依然前仆後繼。



    但是看看英國的皇室,現在還是活的好好的。

    就知道並不是沒有路可選。

    老百姓不但不恨他們,而且還很尊重他們的身份和權力。

    為什麽人家的關係就可以處理的那麽好,不是生死存亡你死我活,而是和平共處其樂融融?

    不得不說,英國的政治智慧,還是要比我們強了很多。

    我們這個民族,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找到權和權,權和錢,上層與下層等等各種社會關係的合理相處模式呢。



    當年南京城也號稱石頭城,除了俗稱之外,未必沒有堅如磐石的用意在。

    可惜的是,虎踞龍盤並沒有幫上什麽忙,最後的結局,朱氏子孫據說兩百萬被誅殺殆盡。

    我們能從英國的曆史,英國人對權力與政治中學到什麽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