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的老北京故事

今天是家父忌日,點上一炷香,看著照片上怹慈祥的麵容,回憶起怹說起的老故事。怹在香港上完中學後回國考大學,50年高考還是分區的,他和兩個同學先坐火車到北京參加北方區的高考,當時長江上沒有橋,火車要在武漢過輪渡,正趕上長江發大水,火車就延誤了,到北京已經是高考第一天,直奔在沙灘紅樓的考場,到達考場時考試已經開始一會兒了,他坐在考場還像在火車上似的,耳朵裏一直咣當咣當的。在來的火車上對麵坐個像學者的先生,穿著像普通工人,聊天問他們,小夥子去北京幹什麽?,考大學,要考什麽大學?,清華!,好啊,清華是好學校,想學什麽專業呢?,無線電!,回答充滿信心,聊天中那位先生說他在清華工作,歡迎去他家。於是在紙上留下了名字,張光鬥,當時他們並不知道對麵這位是鼎鼎大名的水利專家。後來成績下來家父沒有考上清華,被東北大學的第一名錄取,廣東人覺得東北太冷就沒去。他們幾個小年輕考完試還真冒失地跑到清華去拜訪了張光鬥,才發現是住小洋樓裏的大教授,張教授也接待了他們。

考完試幾個年輕人跑去逛前門大柵欄,(家父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說大柵欄這個地名聽著還是很奇怪,怎麽也不像北京人說大柵欄三個字那樣在嘴裏嘟嚕就轉出來了)。他說1950年的大柵欄挺破舊的,街道也不寬,臨街的飯館都把炒菜大鐵鍋放在街邊店門口,飯館裏其實沒多少客人,大鐵鍋是一直燒著熱熱的,廚師會時不常往鍋裏灑點水,水進熱鍋裏馬上刺啦的一聲很大響動,一陣熱氣蒸騰而起,師傅再使勁敲著鍋邊兒,叮叮當當,就像這家飯館生意特紅火的樣子,各家飯館刺啦當當當聲音此起彼伏,加上夥計吆喝聲,整條街道就顯得熱鬧了不少。他們三人街上一走一說話,就聽人們指指點點紛紛議論瞧,蠻子蠻子!,管南方人叫南蠻/蠻子我隻在評書嶽飛傳楊家將裏聽到過,據我爸這麽一說看來是普遍存在,尤其北京天子腳下,看其他地方的人都是蠻夷也不奇怪了。他們逛街進到店鋪裏,綢緞莊什麽的門口夥計馬上迎上來,說著他們聽不太懂的北京話歡迎詞,手拿拂塵馬上上下給撣塵土,小夥計馬上遞煙倒茶特殷勤,他們是學生也不會去買綢緞布料,看看就走了,身後又是一陣蠻子什麽的議論

順便貼兩張2014年拍的前門大街大柵欄照片





琪子 發表評論於
酒仙橋我喜歡的地方。那裏有我的老姑姑。
喜歡你的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