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幾個城市的見聞

打印 被閱讀次數
越南幾個城市的見聞
 
 
 
越南這個國家的名字似乎是拌隨著我們這一代人一起過來的。
小學中學時,越南的對抗美國的戰爭正如火如荼。當時的報紙雖然隻有四個版麵,但是每天都會有關於越南戰爭的前線戰況報導,美軍轟炸北越或是南越遊擊隊的地麵戰。雖然當時中國並未派出地麵部隊直接參戰,實際派出了不少諸如後勤,工程部隊包括地空導彈及高炮防空部隊直接支援北越參戰。記得那時在工廠當學徒時車間裏就有從北越下來的空軍退伍兵。
大學二年級,1979年,中越兩個同為共產黨統治的國家之間反目為仇爆發戰爭。那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早晚宿舍裏的收音機都爭相開爆音量播放美國之音的最新前線戰況。
 
正因為中越具有相似的政治體製,所以對越南這個國家一直抱有好奇。
在美國,華人跟越南關聯最多的是越南美食。最著名光顧最多的要算越南粉 (Pho)。到了越南當然也非常想嚐試一下原產地正宗的Pho。
 
去年12 月的香港新加坡郵輪之旅,自北而南郵輪一路依次停靠了越南的下龍灣,峴港和胡誌明市,使我有機會接觸到這個時常聽說又不太熟悉的國度。
在越南南北統一之前,越南是分為南越和北越兩個部分。主要的戰事發生在南越,北越則是對南方的共產黨遊擊隊提供支援。當時南方實行的是資本主義由美國提供經濟以及軍事上的支持,北方則在共產黨統治下的社會主義由蘇聯和中國支持,並在1974年軍事上解放了越南南方實現統一。
雖然同為越南共產黨,因為戰爭的原因黨內還是有南方(白區)派與北方派之分。受南方原先資本主義的影響,越共的南方派與北方派在執政理念上還是有所不同。類似於中共黨內文革前的毛和劉兩派,隻不過中共的白區黨在文革中被整肅了。即使在統一多年之後的今天,這種曆史形成的黨內派係仍然存在。南方派注重經濟建設,北方派重點意識形態。所以南北方一直存在著某種權力分享與平衡,北方派出任共產黨總書記,南方派則當政府總理,避免國家治理在政治上出現一邊倒的情形。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前總理阮晉永,他是抗美戰爭中的戰鬥英雄,受傷幾乎喪命,同時戰後卻是親美派主張民主化。可見越共內部相當包容。
 
 
 
結果越南和中國雖然同為共產黨執政的一黨製國家,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越南的資訊是開放的,越南沒有所謂 “牆”,臉書穀歌普通百姓都能夠上網看到,不用翻牆。當我問當地人如何對待國內外的越南人的反政府的言論?回答是政府似乎並不在乎這些。
越南已經加入了《全麵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CTPP)以及 “越南 - 歐盟自由貿易協定”,這些都硬性規定了成員國國內必須要有代表勞工的獨立工會。獨立的工會在越南的《勞動法》中得以確認。中國近年來也一直在努力試圖加入 TCTPP,以擺脫目前日見冷落的世界貿易組織,但是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由於曆史原因,越南南方跟北方在經濟上的差距很大,南方曾經有自由開放的資本主義曆史。所以過了中部的峴港就能夠感覺到漸漸地繁榮及現代化。也許是經年累月戰火的拖累,即使是最發達的胡誌明市(原先的西貢),看上去也就是三十年前的中國廣州的樣子。
 
 
越南國會大樓,法式建築。河內基本上沒有什麽新建的地標性的建築。
河內的街道
 
 
越南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是下龍灣,它位於越南北部灣的海邊,下龍灣再往內陸約三百公裏就是越南的首都河內。 下龍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觀之一,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海灣。
 
下龍灣,靜默地如同一幅幅的水墨畫。
峴港的巴拿山
胡誌明市的現代建築和爛尾樓
被摩拖車占據的西貢街道
越戰博物館
原產地正宗的Pho,一大盤野菜是生吃的。
胡誌明市的市容
 
老上不來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有道理的。我在想如果當時美國和南越政府也組織遊擊隊到北越去打的話會怎樣?看樣子共產黨的宣傳洗腦還是相當有效的。南越在戰略上等於放棄了北越戰場,最終也危及自身。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八九六四以前的中國狀態。南北越其實應該是兩個國家。
老上不來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是,是。下龍灣值得去看看。謝謝光顧。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越南有機會要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