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香港行之十
我們是文革後第一屆的大學生,1982年1月份畢業,算起來,已是43年了,日子真是不經過。
畢業20年後,我們同學開始約定每五年聚會一次。40周年的時候,正值疫情,全中國執行嚴格的“動態清零不動搖”政策,我們海外的同學都難以回國,錯失了那次聚會。這次,趁到香港探望大兒子和大孫子的機會,我趕赴深圳與部分深圳和廣州的同學在時隔七年後有了一次聚會。
12月28日晚,入住劉班長獨資的新豪方集團的桔子水晶酒店,歐同學非常客氣,為我和同行的小兒子預訂了兩間客房。
他給我訂的還是行政套房,這讓我受寵若驚,所謂的“空著也是空著”,飽含了深深的同窗之情。我出外從來都是住標準間,除非和老外客戶同行,打腫臉充胖子為的是“不失身份”。
12月29日,和6位同學爬山後,就在山上吃了一頓地道的“農家樂”。敬酒者是這家新開張的農家樂的老板,由劉班長資助。
農家樂聚餐
意猶未盡,晚上幾個同學又聚在一起天南海北侃大山。我們班有兩對同學喜結良緣。下圖左一是機械係的係花之一,左二是本班高大英俊的帥哥,他倆是天生的一對“郎才女貌“。右二的男生畢業分配到長沙,下海來到深圳自創企業,幹得風生水起。他的太太(剛回娘家去了)也是我們同班的同學,正所謂“千裏姻緣一線牽”,冥冥之中其實早有定數矣。
晚宴小酌
12月30日,上午拜訪了劉班長新公司辦公樓位於頂層(50層?)的超大辦公室。坐在那裏喝茶聊天,深圳南山區的風景一覽無遺。還嚐試了就安裝在他辦公室內的健身設備,他的氣質好,身材管理得好,與他注重鍛煉不無關係。中午,劉班長宴請我和深圳的四位以及特地從廣州趕來的五位同學。
劉班長(左五)正式宴請
席間,免不了大家回顧同窗的往事。
- 黃同學(左一),由於底子差,為了不落隊,我在學校基本是三點一線:宿舍,飯堂,教室,很少有和女同學接觸的機會。但她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偶然在同一教室裏做機械製圖作業,她一邊畫,一邊情不自禁地唱著當年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 - 《軍港之夜》。歌曲中間有短獨白,她那認真的標準的廣普(廣東普通話)朗誦惟妙惟肖,讓人至今難忘。
- 陳同學(左二),本來是買好了今早的高鐵車票去福建的,為了參加這個宴會,改簽到了下午。借此,深表感謝。
- 何同學(左三),第一任班長,我們在同一宿舍住了前兩年。每晚熄燈睡覺之前,他與楊同學經常舌槍唇戰,互相鬥智鬥勇,並引來其他宿友加入混戰,讓一天的緊張學習生活得以釋放。還記得我們三人(還有簡同學·),晚上曾一起騎車去廣州市區看過一次籃球(羅馬尼亞 – 廣東?)比賽,是他幫我從教工那裏借來的單車。
- 劉班長(左五),在班上就展露出過人的領導才華。畢業後,看準了房地產的發展潛力並及早投入其中,成為了業界的大佬。每次的同學聚會都由他讚助,並給母校捐贈了巨額款項。同學們都與有榮焉。
- 許同學(左六),同學中的大老板之二,學校期間的撐杆運動健將。退休下來,現熱衷於二胡音樂藝術。
- 劉同學(右五),因與丁同學要好,學期後1-2年才換到我們宿舍,畢業後分到了重慶公路交通研究院。我後來出差時曾去他的單位找過他,由於事先沒有聯絡好,吃了閉門羹。當年,我旅行結婚回到辦公室時,看到了他出差大連路過北京時送給我的一箱結婚禮物。在此,再次感謝。
- 丁同學(右四),他在我們宿舍歲數最小(?),天性聰明,好像不怎麽用功,但成績從不落後。我還記得他當年躺在上鋪,深情地唱著的那首《敲敲門》歌詞中的一句:敲敲門,你在不在?有人說你沒回來。。。非常感謝他這次不計前嫌,自己乘坐高鐵/公交從廣州到深圳專門來會見老同學。
- 歐同學(右三),他的宿舍離我們的較遠,在學校交集不多。大約在90年,他做為單位的第三梯隊到北京參加黨校學習,那是我們畢業後的第一次見麵。前途無量的他義無反顧地參入了劉班長的團隊,相輔相成,他還是同學活動的熱心召集人。
- 朱同學(右二),天性聰明,且勤奮努力,是大學中我最要好的同學。我們形影不離,他對我學習幫助很大。有他,我這個名副其實的“小學生”才能得以順利畢業。
- 林同學(右一),是我們班上歲數最小的兩個同學之一,當年隻有15歲。他非常幸運,趕上了改革開放。想當年,我也是15歲,但不得不去了“北大荒“,”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記得有一次,他約我一起去學校“外教“的別墅,和美國(?)來的女外教練習英語會話。
12月30日下午,在班長送我和小兒子直接回香港的雙牌專車上,酒足飯飽還沉浸在同窗情誼中的我有感而發,吟打油詩一首:
同窗情誼春常在,
久未謀麵難忘懷。
有緣千裏今相會,
相識相知五十載(1)。
(1),1978年上學,至今47年了,五十載是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零二五年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