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日本:盛產金箔的城市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我從未想過,日本會有一個盛產金箔的城市;我也未想過,日本會有一個年輕人夜生活巨豐富的城市。雖然位於日本海岸的它被稱作“小京都”,但在我的眼中,它跟京都不一樣。京都是古典“柔情”的,而它卻有著東京現代的“風骨”,這個城市就是金澤。因為對它沒報什麽期望,因而它帶給我們的都是驚喜。

金澤

金澤



金澤

從長野縣的度假勝地上高地出來,已經差不多下午四點了。我有點兒著急,因為我要去金澤的海邊看日落,可是路上的前半段都是盤山道。我想開快,又無法開快,還想欣賞山中的風景,隻希望日本的日落能再晚一點兒,但這是不可能的,因而在糾結中往前開,居然在山中看到了一個冒煙的工廠,有沒有汙染就不知道了。當我在山間穿行時,車裏自動收費的報時器不停說著日語,還車時我們才注意到,這段區間是要收費的,差不多8美元。

我倒不在乎山間收費,隻要有如畫的美景相隨就好。本來我一路都在舍棄日本收費高昂的高速公路,可是開到富山市時已經要晚上6點半了,如果不上高速,看日落的計劃就得泡湯。我不情願地進了高速,60公裏左右的路程,高速費高達15美元。幸運的是,我在河流的入海處看到了日落。之所以說幸運,是因為夕陽的上方就是一大片烏雲。我呼吸著鹹濕的海風,眺望著一望無際的日本海,覺得美麗的夕陽沒有辜負我的一片熱誠。

去金澤沿途

金澤沿途

金澤沿途

金澤沿途

這條入海的河流就是貫穿金澤的兩條河流之一。據說這兩條河一條是生龍活虎的男性之河,另一條是含情脈脈的女性之河,它們共同孕育出了金澤這個膏腴之地。此地位於金澤平原,同時又被兩座國家公園環繞,還有河流從中流過,也不缺少降水,這些都讓它有機會成為風景優美之地,也有機會成為農業的沃土,它出產的大米、米酒和甜食等享譽全日本。曆史上的它總能“站對隊”,既遠離了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倒幕運動中心,也遠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軍事據點,這讓它無數次免於戰火的侵襲,因而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跡,而這些古跡大部分是江戶時代的加賀家族留下的。

加賀家族的領地被稱作加賀藩,這個加賀藩的始祖是前田利家,他們的大本營就在金澤。雖然加賀藩並不為大眾所熟知,但這個家族卻跟江戶時代掌管國家政權的德川幕府家族有很深的姻親關係,每一代蕃主都會迎娶德川家的女子,是德川幕府領地中最受器重的一個藩。得益於“戰隊”的正確,再加上豐饒的物產和豐厚的俸祿,加賀家族成為了日本僅次於德川幕府的第二大封建氏族。有錢有勢的加賀家族開始打造金澤,使其成為江戶時代繼東京、大阪和京都後的第四大城市,還有著“天下書府”的美譽,也是日本西海岸的文化之都。

金澤

金澤

金澤

金澤

與此同時,加賀家族邀請很多藝術家和工匠來到金澤,讓金澤的手工業更上一層樓,陶器、漆器、桐木、煆刀等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而最高境界則是金箔的加工製作。金澤金箔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的桃山時代,但發展卻是在江戶時代和明治時期。今天,日本99%的金箔都產自金澤,而金澤這個名字的字麵意思便是“黃金沼澤”。因為加賀家族奠定的底蘊,金澤現在都是日本傳統和現代設計的中心,也是整個北陸地區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北陸地區包括五個縣,長野即是其中之一。這些在我們到達金澤的酒店前都一無所知,我們來這裏,隻想在此歇腳,第二天沿著日本海岸一路向北,開往我此行中最重要的城市青森。誰知道,金澤會給我們如此大的驚喜呢?

我們的酒店Garden Hotel Kanazawa就在金澤火車站前。一開進金澤,我們便感受到了現代化城市的風韻。市中心高樓林立,交通擁擠。此時已華燈初上,整個城市都閃爍在霓虹燈中,似一場流動的盛宴。不善於開右舵車的我緊張兮兮地開到了酒店,一看,停車場沒位子,問前台,發現這裏的前台竟然會說很流利的英語,這在日本不多見。她帶我們來到停車場門口,又是自動電梯停車場,我早已輕車熟路在這種停車場停車。

金澤

金澤

金澤

金澤

金澤

收拾停當,我們去火車站裏找吃的。根據我在東京和劄幌的經驗,如此現代化城市的火車站中一定會有好吃的。這個火車站始建於1898年,之後添加了玻璃與鋼結構組成的拱頂以及類似日本神社鳥居的巨型木製鼓門。由日本黃杉製造而成的鼓門是設計者從能樂演奏中的傳統鼓中得來的設計靈感,它在其前噴泉和彩燈的映襯下顯得“光彩照人”,這種傳統和現代的有機融合讓它贏得了“日本最美火車站之一”的讚譽。這個火車站是金澤的地標,因此雖然夜幕早已拉開,但站在它前麵拍照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而這些遊客都是日本的年輕人。

我們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走進火車站,裏麵的確有美食專區,可沒有我們要找的套餐。我們從車站的側門走出,想去找居酒屋,結果一出門便看見一個高層商場。我知道日本這種大商場的頂樓一般都有美食城,上去一看,果然有。這時都晚上8點了,我們的肚子早已“大鬧天宮”。很幸運的是,我們在頂層的美食城裏找到了一家提供套餐的餐廳,先生點了海鮮套餐,我點了鰻魚套餐,它們家還附送很好吃的小菜,一共不到40美元。我們吃得暢快淋漓,臨下樓時,發現了一家更便宜的中式餐館,我們說,第二天中午要來這裏用餐。

金澤火車站

金澤的美食

金澤的美食

金澤的美食

金澤的早餐

金澤的早餐

吃得美美的我們開始在金澤市中心閑逛。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市中心的居酒屋特別多,幾乎每家門前都站滿了年輕人,這時候都差不多晚上10點了。聽著他們的歡聲笑語,看著燈紅酒綠的街道和街道上人來人往的人群,我覺得此地比東京的夜晚還熱鬧。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還有酒店裏的豪華早餐。這家酒店我訂的時候還不到100美元,比很多日本的酒店都便宜,但裏麵的自助餐卻比一泊兩食的早餐還好,還精致,居然提供日本很貴的水果。因為酒店的早餐,我們對金澤的印象更好了,後悔沒有在這裏多住一夜。

我知道金澤最有名的是金澤城花園和兼六園,兩個景點相連,離酒店不到3公裏,我們想看看金澤的市容,於是走了過去。跟夏日又濕又熱的日本其它城市不同,金澤雖然熱,但是濕度不大,清晨還有微風吹過,路上也沒到人潮湧動的時間。我們在既幹淨又幹淨的街道上行走,覺得很愜意,不一會兒就到了金澤城公園的黑門入口,這裏是通往金澤城的入口之一,它的旁邊即是護城河。

金澤城

金澤城

金澤城

金澤城

建於公元1583年的金澤城,就是統治了金澤近3個世紀的前田利家,之後是金澤蕃的大本營。最初的它跟日本所有城郭一樣,都有城牆和護城河,也都帶有防禦性的天守閣。當天守閣被雷擊燒毀後,金澤蕃也為了向德川幕府表示忠心,就再也沒建。到18世紀中葉時,一場大火差不多把金澤城全部燒毀。之後雖被重建,但一場又一場的大火還是讓金澤城悉數盡毀。今天除了18世紀末的石川門外,金澤城的其餘部分都建於20世紀。因為該城地處日本海岸,因而從明治維新一直到二戰結束,這裏都是日本陸軍的據點。如今,金澤城及其周邊被改建成了公園。

走進公園,是一大片被稱作新丸廣場的大草坪。草坪的一側是類似池塘的濕生園和城牆及城牆上的河北門。河北門是進入金澤城的正門,它由具有防禦功能的高麗門、櫓門、鬥型土牆和眺望樓台構成。河北門裏麵是外綠意盎然的新丸廣場,廣場上有一道圍牆,圍牆內是收費的金澤城。兩次日本之行,我看過太多城郭,因而對金澤城這個同樣是木造建築的新式城郭沒什麽興趣,雖然它的外表還是很漂亮的。我們走出具有曆史感的石川門,穿過天橋,那裏是兼六園。兼六園不僅是金澤的另一個“代表作”,而且位列“日本三大名園”之首,裏麵有日本最古老的噴泉,還被日本米其林綠色指南授予了三顆星。我們沒想到,它竟然是我們此次日本之行最喜歡的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在京都,我去過很多以枯山水為主題的庭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龍安寺。雖然這些不使用水,僅用沙石去表現河川和瀑布等自然景觀的枯山水庭園是日本的特色,但對於我來說,我還是喜歡能體現自然之美的庭園,而兼六園就是以湖泊為中心的池泉回遊式庭園,它跟中國江南山水相依的園林有異曲同工之處。

從金澤城和兼六園近在咫尺便可知,兼六園由金澤蕃的蕃主興建。它始建於江戶時代的1676年,後經過多個蕃主差不多一個半世紀的擴建,才成就了今天相當於10多個足球場麵積的這個園林。兼六園的名字來源於大才女李清照父親的《洛陽名園記》,他在作品中記述了洛陽的興盛和衰敗,是天下太平或者動亂的征兆。而洛陽亭台樓閣和園林池塘是否繁茂,則是洛陽興衰的征兆。真想不到,此時被很多中國人認為“沒文化”的日本武士時代竟然能從鋪天蓋地的唐詩宋詞中摘選出這篇立意高遠的佳作來給自己的園林命名,他們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理解可見一番。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中的“六”是指該園具有宏大、幽遼、人力、蒼古、水泉、眺望六大特質,因兼備洛陽園林的精髓而得其名。這裏充分利用每塊土地,除了多彩的花草樹木外,還在適合的地點建造了亭台、假山、池塘、瀑布、小橋、曲水和茶室等,讓觀者穿梭其間時能夠享受不同景致帶來的愉悅感。我們每人花320日元,2美元多走進了園內,一進去便感受到了這裏清幽的禪意。這裏的靜謐又充滿自然靈性的氛圍,正是金澤蕃的蕃主們為禪修靜思所設計的,實在是高。

沿著潺潺溪水和林蔭道,我們走到兼六園的中央景點霞之池,它是園內最大的池塘,也是最能感受兼六園六大意境之處,周邊分布著山、亭、橋、蓬萊島、唐崎鬆和徽軫石燈籠等景點。徽軫石燈籠是兼六園的代表性景觀,日本介紹該園的雜誌海報幾乎都以它作封麵背景。徽軫在日語中發音為琴柱,而燈籠的兩支“腳”是為了支撐琴弦的琴柱,石燈籠就因這獨特的兩“腳”設計而聞名。造型千姿百態的唐崎鬆是兼六園的另一個“明星”,這些優美的造型需要水裏和陸地上的木樁支撐,冬天時還要用錐形繩網支撐樹枝,以免樹枝因大雪重壓而斷裂,這就是“雪吊”,據說冬天唐崎鬆的“雪吊”配上亮起的燈籠是兼六園的盛景。我們沒機會看到這幅盛景,但卻在一顆唐崎鬆上看到了一隻鶴。這是名副其實的鬆鶴圖,我們都因為能看到象征著吉祥如意的鬆鶴圖而開心。

“鬆鶴圖”

“鬆鶴圖

“鬆鶴圖

“鬆鶴圖

站在霞之池的岸邊,我們看著那隻鶴在鬆枝上“表演”,再看著它飛到另一棵鬆枝上繼續它的“表演”。無論它在哪裏,它都跟周邊倒映在純淨池水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那是一幅不可多見的美景圖。隻此一幅圖畫,兼六園就俘獲了我們的心。當然,兼六園讓我們心動的地方還有很多。這裏種植了不少黑鬆,其中根上鬆是此地著名的能量景點。高15米的它共有40多個樹根露出地麵,這些樹根最長的可達2米,堪稱奇觀。

園中還有一個得名於日本古代神話的鶺鴒島,相傳鶺鴒這種鳥幫助男神和女神學會了男女和合的方法。該島的正麵設有神社,這在日式庭園中非常罕見。裏麵用七塊天然石來象征七福神,陰陽石代表出生;相生之鬆代表結婚;鳥居旁邊的五重石塔代表死亡。如此表達人生三大階段的布局充滿了深刻的禪意,讓我們不禁對金澤蕃豎起了大拇指。兼六園中因適合在橋上賞花而得名的花見橋;可以享受品茶之趣的時雨亭;在賞櫻和賞楓之季適合拍照的蓮池庭;有著日式庭園裏罕見瀑布的紅葉滝,以及園內最古老建築的夕顏亭等,這些蘊含了詩情畫意名字的景點不僅驚豔了我們的雙眸,也讓我們對金澤蕃蕃主的文學素養刮目相看。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兼六園

我們流連忘返在這些美景中,也漫步在種植了20種梅花樹的梅林裏,還徜徉在400多棵櫻花樹中,這裏有日本的菊櫻鼻祖和日本國內唯一的天然菊櫻樹,覺得兼六園就是日本古代造園技術的集大成者,不禁對日本匠人們巧奪天工的設計和建造水準嘖嘖稱歎,它不愧是江戶時代最出色的庭園。這散發著絲絲禪意的庭園讓我不禁想起南宋僧人寫出的名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兼六園,我記住了你,我知道你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麗景致,我們會再來的。不管月亮是否迷失在深海;不管星星是不是枕浪而眠,我都會追逐著流光,爭分奪秒去見你。

路線

金澤路線

 
ScottGu 發表評論於
日本園林好像重精工、濃妝。櫻花、富士山色彩雖淡雅,卻有凝重的感覺。日本出產金、銀,曾以“銀島”聞名,明朝中後期大量輸出貨物去日本、輸入日本銀子,中日貿易繁榮。
世界在我心中 發表評論於
寫得好,尤其是最後一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