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的煩惱

  早幾年,孩子小的時候,我把孩子當猴養。逢年過節,親朋好友來了,就讓孩子表演一段,也不管孩子樂不樂意,吹拉彈唱背唐詩,最不濟劈叉、翻筋鬥、拿大頂也行,熱鬧又有麵子,多好。



  可惜,猴子們一個個長大了,才藝都丟了,重要的是——不聽話了。沒有猴子可耍的節日,過得那叫一個渾渾噩噩、支離破碎、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別說猴沒了,連傳統的節日聚會都少了。

  這樣下去可不行,節日氣氛該有的還得有。孩子們不幹,還有我啊,這有什麽難的?低調做人,高調耍猴,等自己練好了,什麽時候想耍就耍一通,保不齊有誰愛看這個的,還專門請我去家裏爬梯呢,節日氣氛不就又回來了。

  去年萬聖節,我正式拜師“猴門”,選了一套猴拳開始練。猴拳容易,彎腰曲腿,擠眉弄眼,左手五個手指肚擠在一起,右手手掌反過來搭腦門上,東張西望,練熟了,還可以把一條腿伸出去,假裝給路過的人使個絆。從小看這個長大的,不用學都會。

  陽曆年的時候,動作基本到位,但神態不夠“猴賊”。農曆年快到的時候,練得差不多了。我穿上紅衣裳,央求好友幫忙給錄個視頻,加個紅燈籠邊框,配上“紅紅火火過大年”字樣,我自己在框裏耍猴拳,別提有多喜慶了。

  視頻做好,就等除夕。到時候,大家夥在群裏拜年發表情符,我發猴拳,顯得既有水平又有誠意。如果有人懂事,給點個讚,我就扒拉扒拉,看他有什麽好東西,回點一個。如果有小輩的點讚,就給他發個紅包。

  沒想到,我發完了等半天,根本沒有想象中暴風驟雨般的點讚。看來懂事的人不多,情商堪憂。當然,也許剛才被刷屏了,沒看見!沒關係,咱們猴性不改,我算好時間,差不多是國內半晌午、這邊黃昏的時間,兩邊通吃,又發一次。那些發拜年私信的,一網打盡,一律回發猴拳,逼他們點讚,學學怎麽做人。

  本以為猴拳拜年是年度社交神技,沒想到——報應來得太快!有位群友看我帶了個好頭,也來勁了,把自己跳廣場舞的視頻發了上來!我一看,禮尚往來吧,啪啪點讚。哪知道,這一讚下去,直接點燃了她的舞蹈熱情,她立刻翻出了幾年前的“經典作品”——獨舞、男女雙人舞、女子小群舞,幾年前新年聯歡的,老年中心慰問的,全發上來了,坐等點讚。

  真正考驗人的,還是“娃娃轟炸”!

 我堂哥,去年喜提小孫女一枚,過節期間的最大樂趣,就是給親戚們單獨私信發小baby的高清特寫大合集,連照片帶視頻,連環轟炸,絕不允許你假裝看不見。小baby坐著發呆,小baby吃手手,小baby打哈欠,小baby站著使勁拉臭臭……

  我誇,我誇,我瘋狂誇:“好可愛!”、“太萌啦!”、“哎呀太聰明了!” 誇到第三十次,詞窮,陷入“好可愛—真可愛—太可愛了”的死循環……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年輕時狂炫娃;然後給別人家娃捧場;空巢了,自己耍猴,自己點讚。節日嘛,大家開心最重要。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發表評論於
笑噴了!真是太絕了!好玩!好笑!有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