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導致了社會普遍的道德潰敗?

道德潰敗似乎已經成為常見現象。

而孫立平教授的“社會潰敗”說,易中天教授的“道德沙塵暴”說,鄭永年教授的“道德解體”說,以及鳳凰衛視舉辦的關於“道德崩潰”的討論訪談節目,都反映出學界和媒體對中國道德前景的重大擔憂。

那麽,究竟是什麽導致了社會普遍的道德潰敗?

市場經濟導致道德潰敗?

從問題牛奶到問題膠囊——

每一起食品藥品事件的背後都有一批貪婪而喪失底線的企業。

從這看起來,似乎是市場經濟和逐利行為敗壞了道德風尚,威脅了食品藥品安全。

不少人認為,道德潰敗的根源正是市場經濟對人的自利與貪婪的激發。

這不由得使人想起馬克思對資本逐利的經典引述:“有50%的利潤,它(資本)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司馬遷曾在《史記•貨殖列傳》中這樣描繪早期中國的市場繁榮:“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而按照孔夫子“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儒家教義,這種“利來利往”的局麵大概會被視為人們為了逐利而傾向於犧牲道德準則。

那麽,市場經濟是否真的容易導致道德潰敗呢?

恐怕未必如此。

市場經濟發達的歐美國家並不存在道德潰敗現象。

腐敗現象非常罕見,企業醜聞更少發生,食品藥品更安全,多數行業的從業者更加注重職業操守,人與人之間更講究互相尊重和文明禮儀。

市場經濟本身並非道德潰敗的根源。

市場經濟或可塑造道德風尚。 不僅如此,市場經濟有可能鼓勵優良的道德風尚。

在傳統的中國鄉村社會,木匠、泥瓦匠、裁縫等都是最早市場化的工種。

在前現代的中國,一個個百年老字號的背後都是經營者對於品質的嚴格要求和對於職業倫理的恪守。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是同仁堂的基本理念,大概也是同仁堂基業長青的關鍵所在。

企業的這種標準和實踐會極大地影響社會的道德風尚。

道德潰敗的政治與製度邏輯

既然市場經濟並不必然導致道德潰敗,甚至可能鼓勵美德與品格,那麽如何解釋目前中國很多領域的道德潰敗呢?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和霍爾巴赫都認為,一個國家的道德狀況、社會風尚和文明禮儀,很大程度上是由該國的政治狀況、製度安排和政府行為塑造的。

道德風尚會受到法治程度的直接影響。

如果非法市場行為不受懲戒,就是鼓勵這種行為,結果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其根源則在於法治的缺位。

中國經曆了30多年的改革,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法治。從世界經驗來看,沒有哪一個法治缺位的國家能夠塑造優良的公民道德、企業倫理和社會風尚。因此,不是市場經濟本身導致道德潰敗,而是不講規則的市場經濟、處處都講“潛規則”的市場經濟導致道德潰敗。

如果一個製售假藥的企業可以逃避嚴厲的懲罰,企業主不會因此傾家蕩產或麵臨牢獄之災,甚至通過關係和賄賂還能繼續經營,客觀上就是樹立了“壞孩子”的榜樣。長期來看,哪裏沒有法治哪裏就沒有道德。

其次,道德風尚會受到政府幹預市場活動的影響。政府管製過密,企業負擔過重,政府支配資源過多,幾乎注定會危及道德風尚。管製過密和稅負過重,會誘使或迫使企業違規經營。一旦企業選擇違規經營,就傾向於規避一切可能的監管,並與監管部門官員形成複雜的交易關係。這會嚴重地腐蝕政商關係。政府支配資源過多,容易導致尋租泛濫。對那些通過賄賂就能獲得巨額訂單的企業來說,他們的主要經營策略就是尋租。再次,官員行為和政府風尚本身就是社會道德的風向標。

在古老的帝國,君主所崇尚的往往是其臣民所崇尚的。如果君主喜歡歌功頌德和豪華排場,阿諛奉承和奢侈之風就會迅速流行。

在當代很多國家,官員行為和政府風尚仍然左右著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在已經公開披露的動輒上萬元、甚至數萬元一桌的宴請中,都有政府官員的身影。如果在官場——普通人眼中的“上流社會”,奢侈作風被認為是身份顯赫的象征,那麽要在民間社會塑造節儉與審慎的美德看來難度很大。

如果奢侈意味著顯赫,那麽節儉就意味著卑微。

目前奢侈之風日盛,無疑也受到了官場風尚的影響。

此外,如果政治權力能量巨大且完全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運作,就更容易塑造一種等級森嚴的氛圍,而不是一種自由、平等和協商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上級更容易變得獨斷專行和高高在上,他們往往熱衷於是否令人敬畏;下級更容易變得趨炎附勢和阿諛奉承,他們往往熱衷於博得上級的歡心。這種官場風尚一旦形成,往往會快速傳染。這與基於自由、平等、博愛的現代公民道德背道而馳。

官場風尚還會直接影響到政府官員與企業、與社會打交道的方式,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風尚。這是塑造道德風尚的另一種機製。

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是信用。

信用的基礎是誠實。那麽,政治是否會影響一國的誠實程度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簡單地說,國家的政治秩序和合法性是否建立在誠實的基礎之上?政府的實際政策與其宣稱目標是否相吻合?政府官員是否普遍地做到表裏如一與言行一致?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是否真實可信?教育係統是否真的鼓勵每個學生養成誠實的品格?

新聞媒體是否能真實客觀地公開報道這個國家每天正在發生的事情?

隻有對這些問題做出確定無疑的肯定回答,誠實的品格才得到真正的鼓勵。

否則,誠實將會成為一種罕見的品質,“說真話”反而成為需要勇氣的事情。

如果是這樣,就不得不讓人產生這樣的憂慮:私人謊言可能隻是公共領域謊言的繼續,企業造假可能不過是政治領域造假的延伸。

隻有公共領域的普遍誠實,才有可能塑造一個國家的誠實品格。

作者:包剛升

發表評論於
極權+公有製+無法治的市場經濟=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
Firefox01 發表評論於
社會主義製度+資本主義經濟=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應是各種社會問題的主要根源。
556517 發表評論於
中共本身就是一個蠻不講道理的政黨,更皇論道德。由這樣的政黨統治國家怎能有清朗的社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