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伊始,我開始給女兒寫信。這年頭,不要說信件,就是email,早已在社交中摒棄。生活節奏如此快速,人們沒有時間和意願去寫去讀5個句子以上的文字。
在和我的大學生女兒在交流中,我卻發現寫email是最有效的辦法。交談?我很難將我要想deliver的東西完整地送出去。因為很多東西是我希望她不僅聽見(hear),而是要聽進去(listen)的。而今高速旋轉的人們的生活節奏和信息泛濫,年輕人早已沒有這個耐心。我知道,如果我剛開口,她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因為她會覺得那都是老生常談。而她們年輕人什麽都懂,沒什麽新意。我們老一輩人都是過時且愚笨。這樣她很快就會扔一句"I know!",而餘下的東西她根本聽不進去,甚至都不會給我機會講。
所以我就寫信。她收到我的email,她會捧著手機,好像在讀一本小說一樣,把信件讀完。因為不是短句子式的一來一回的對話,把相對深刻的思想分享給斬得七零八落,而往往還會搞得"少來打攪我"的感覺。
事實證明,她喜歡讀我的信件。偶爾她會回信;有時會在一段時間後提到我寫給她的內容。
每封信,我會以中英文兩個版本寫出來。比如,下麵是2月的一封。當時她回到學校,苦惱於跟室友的交往。
*******
親愛的妹兒,
我一直都覺得我不是個社交上如魚得水的人。你的外公外婆都說,我們這個家族的人都不擅長社交以及公共演講。我曾經深為此感到遺憾,覺得很吃虧的感覺。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大人會經常指著另外的人,強迫我們小孩子問候那些人。我總是感到很尷尬和為難。而如果我沒做到,大人會很明白地讓我知道,這是我的錯。所以,在為難和尷尬之外,我更深深地感到羞愧,覺得這是我的錯,我沒能滿足一種標準。
記得有一天,我媽媽帶著我逛街時,遇到她的一個朋友。我正好認識這個阿姨。那天我決定做一個懂事的乖孩子,所以我不等媽媽要求我,我主動開口問候那個阿姨。我艱難地張口喊了聲”阿姨好“。可是她沒聽見。於是我漲紅了臉,仰著頭又重複了一次。但是,這個阿姨估計是見到媽媽很興奮要說什麽,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則恨不得挖個地洞把自己藏進去。。。
因此,我從來不要求自己的孩子當麵問候。我會向你們介紹這是誰,最多對你們說:you wanna say hi to xxx? 大多數時候,你們都會很乖地說HI。就算你們害羞不發一言,我也不會覺得有什麽,隻是笑笑就move on了。
我覺得交朋友也是這樣,沒有必要強求。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放平心態,心平氣和地耐心等待,一定會遇到跟我們合拍的好朋友。為找朋友而去尋找,往往都是失望和失敗。
甚至,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摯友。好萊塢在這點要負點責任,因為在每部電影中,主人公都有一個至死不渝的好閨蜜或好弟兄。這些die-hard好友似乎自己沒有生活,都圍著主人公轉,為他們解憂、出主意、照顧他們的心情等等。讓我告訴你:這不是真的。摯友,並不是每個人的友誼標配。很多時候,很多人一生根本沒有所謂的摯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泛泛之交。就算有幸交到摯友,這段友情的壽命並不是終身,而往往會在生活中某方發生改變後,就壽終正寢,大家都漸漸散夥,讓後慢慢交到新的朋友。
那麽,我們該怎麽handle呢?
首先,要跟自己做最好的朋友。你了解自己嗎?你喜歡自己嗎?如果這兩點沒有做到,大概率我們是找不到好朋友的。因為我們沒有READY。
然後,要學會獨處。獨處並不意味著孤獨。充實自己。閱讀,想事情,為自己做計劃。我發現,獨處,閱讀和思考,其實是我自我發現、自我發展的最好機會和時候。我寧願獨處,汲取思想的營養,升華自己的情感,也不願意去煩雜、鬧熱的人群去浪費時間。因為在那些泛泛的人群中,我其實感到更加孤獨。而獨處時候,我的手、心和腦袋都會更加繁忙和充實。
但這並不是我們不應該走出去和人們交往。隻是我們不能對別人要求太高。事情往往是這樣的,我會遇到A一起談美食;B跟我隻在跑步、運動方麵才有共同話題;C呢,我們會在一起聊些女人的家長裏短;D會跟我在文學、藝術和電影方麵有共同話題。從每個人身上,我們交換不同的營養成分。如果有個朋友能兼有ABCD,那是我們的BLESS。但現實中,大部分的朋友甚至家人,都隻能滿足我們部分的情感需求。
所以,親愛的妹兒,放平心態,愛自己,了解自己,欣賞自己。從這裏開始,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Hugs with love.
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