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六代機和美國的舒適教育

朱頭山 (2025-01-04 09:13:33) 評論 (29)

去年年終時,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個模糊的身影,軍迷們放大了照片,根據其無垂尾的特征,斷定其就是所謂的六代機?六代機在美國還停留在PPT上麵,中國難道怎麽就都已經做出來了?都已經飛上天了?

那麽這個飛機是不是六代機,官方還沒說話,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先做個科普,然後再評判一下,這到底算不算六代機?

一代機:飛得慢,打得近,肉眼找目標;

強調一下,這裏都是指的噴氣式戰鬥飛機。一代機‌主要是指活躍在朝鮮戰場上的飛機,大多是采用噴氣(非渦漿)發動機,最高飛行速度為1000公裏/小時,最大飛行高度是15000米。特點是飛得慢,打得近,主要攻擊武器還是航炮,可以理解為安裝在飛機上的機關槍。同時這個時候飛機的電子係統還處於萌芽階段,飛機上也沒裝雷達,需要飛行員根據地麵雷達站的語音指導,靠肉眼去找目標。代表作是米格15 和F86。

二代機:強調飛得快就是老大;

朝鮮戰爭時,美國軍方對空戰進行了總結,認為自己在空戰中吃虧,主要就是飛機飛得太慢,同時覺得航炮作用有限,戰機導彈才是王道,開始研發二代機。

50年代末出現了二代機,代表作是美國的F105和蘇聯的米格21。二代機主要強調的就是速度快,飛得高,突破了音速,速度達到了1500公裏/小時,飛行高度超過了20000米,對一代機進行了碾壓。同時在武器上開始配備早期的空對空導彈,但因為技術不成熟,機炮依然是主力。此外開始裝備獨立的航空電子設備係統,加入了早期的簡易雷達,可以自動鎖定敵機,而不是用眼睛去找了。

三代機:全麵升級,強調全能型選手;

三代機集中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主要體現在各方麵性能對比二代機有了全麵提升。動力使用雙發動機,續航能力提升,速度達到了2.5馬赫,遠快於2代機;電子係統全麵升級,精準鎖定目標;攻擊手段多樣化,導彈成為主要攻擊手段,空對空,空對地的各種導彈都開始配置;三代機相當於全能籃球運動員,中鋒、前鋒、後衛他都能幹,而且體能極好,能跑完全場.....現在很多國家依然在使用三代機,代表作是美國的F15,F16早期型號和蘇聯的米格29。蘇27。

四代機的特點是初步隱身,空戰中的刺客。

三代機不是可以敏銳的發現敵機並鎖定目標嗎?那四代機的核心研發方向就是讓我可以鎖定敵機,但敵機發現不了我。這是一次跨越性的戰機技術革命。

為了避免被敵方雷達發現,第四代戰鬥機大量采用強度大、重量輕的鋁鋰合金、鈦合金、複合材料和新型紅外和雷達吸波等塗料,隱身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四代機的探測能力全麵提升,廣泛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在更遠的距離精準發現敵方目標。此外,四代機開始采用大推重比的渦扇發動機,航程比三代機更遠,作戰時間更長。

也就是說,四代機可以在極遠的距離就鎖定三代機,而就算近距離飛行,三代機也發現不了四代機,完全是碾壓效果,是明眼人打瞎子。四代機的代表作是美國的F16新型號,俄羅斯的蘇35和中國的殲10新型號,殲16。

到目前為止,四代機幾乎是全球所有國家的主力戰鬥機。

五代機在20年前開始出現,特點是體現了強大的全麵智能性,是一個快速飛行的移動數據中心,飛行員說駕駛五代機的感覺就如同是在玩高端全模擬的遊戲機,或者說是穿著鋼鐵俠的裝備。它也被評價為:上帝視角的全戰場感知能力。

打個比方,如果有敵方目標對5代機發射一枚導彈,五代機可以自動檢測出這枚導彈來自哪裏,飛行員可以自動精準鎖定目標並隨時攻擊,同時飛機上的通信數據鏈將自動搜集敵人的情報。

5代機起飛後,可以隨時自動對周圍環境進行偵測並進行智能化處理,將周邊的戰場狀態進行實時反饋,飛行員直接可以拿到快速分析後的數據,對戰場狀態永遠一目了然。

飛行員馬上就能知道周邊有那些能對自己造成威脅的目標,目標對自己威脅數值甚至可以進行優先級排序,或者說係統告訴自己要摧毀的目標在哪裏,哪個目標的價值最大........

5代機剛出來的時候,軍事評論員說這和4代機的差別就是老式諾基亞手機和蘋果手機的差別。截止到目前,全球一共有13個國家裝備了5代機,但是全球能夠研發並製造5代機的國家隻有3個,大部分的國家都選擇隻用美國的產品或與美國合作。

能獨立開發的就是中國的殲20、殲35;

美國的F22、F35;

俄羅斯的蘇57;

而六代機呢?在2024年12月26號之前,六代機隻是一個概念,最早在10多年前由美國提出。其實大家對六代機隻有一個模糊的感知,因為在昨天前,沒有國家有六代機.......

很多人把六代機說的很玄乎,聽得人都暈,其實我就簡單點說,各國說來說去,最關鍵的就是一點:完美的隱身性和強大的動力!我們說從四代機開始就能做到隱身了,但即使到了五代機,也不是完全隱身,隻是難以發現。

而飛機做到完全隱身的最大難度就是垂尾。垂尾就是大家做飛機的時候都看到的飛機最後豎起來的尾巴,這個東西必須要有,否則飛機就沒辦法控製方向,連拐彎都沒辦法拐。

這就和燕子的尾巴一樣,是把握方向保持平衡的,有了尾巴,才有飛得快、轉彎靈活的本領,特別是在空中轉彎的時候,可以減輕空氣的阻力,隨時改變方向!

而雷達之所以能偵測到飛機,很大一部分程度就是因為飛機有垂尾,垂尾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直角反射器,顯著地增加了戰機的雷達散射截麵積。

所以從第四代戰機開始,各大國的工程師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怎麽把飛機的垂尾個幹掉,不讓敵方雷達發現自己。從四代機開始,大家看到飛機的形態出現了大的改變,就是越做越扁平,原因就是減少飛機角度,減少垂尾的弧度,這樣雷達就很難發現飛機。但問題就是這個垂尾真的是無法幹掉,否則就和沒了尾巴的燕子一樣,沒法飛.......會讓戰機的機動性能明顯降低。

你想想看戰鬥機一旦失去了機動性,那不就是廢物了嗎?就算敵人發現不了你,可又有啥用呢?所以各國的設計師都在考慮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怎麽幹掉垂尾的同時,又能保證飛機的飛行性能,在中間找一個平衡。所以所謂的5代機,依然是有一個明顯的垂尾角度的,不能完全取消,但就是這個垂尾,就能被敵方雷達發現。

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提出了一個新的飛行概念,采用不一樣的飛行和發動理念,也就是多元矢量推力發動機。最終讓戰鬥機的尾噴管能夠360°進行轉動,通過尾噴口的上下左右調整,就可以改變飛機上下左右偏轉的狀態。這和以往的戰鬥機是完全不同的研發概念!

未來的第六代戰鬥機要求可以通過推力矢量發動機來代替水平尾翼和垂尾,能做到這一步,基本就能完全隱身。不僅如此,取消垂尾的第二個好處就是能夠大幅度降低結構重量,減小飛行阻力,提升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因為現在的戰鬥機采用的單、雙垂尾,為了保證較高的氣動控製效率,都做的比較高大,這會讓戰機變得更重,在飛行中產生很大的阻力。

所以,取消垂尾,搞定推動矢量就是六代機的核心關鍵,隻要能做到,就是空戰中的真正隱身刺客,戰無不勝。

但是這個事情,全球各國都搞不定,到現在為止,六代機都僅僅是一個概念。美國投入了大量的經費研發六代機,但是到了2023年7月宣布暫停項目,因為不僅成本貴的要死,是F35研發的3倍以上,而且有錢也沒用,根本找不到解決方案。再說美國現在也真沒錢了,所以項目就停了,停了就停了,無所謂。美國說反正這就是我提出來的概念,我搞不定,也沒人能搞定了.......

但是12月26日,外網炸鍋了,美國心驚膽戰!因為中國有網友上傳了一段20多秒的視頻,在畫麵中,一架中國的五代機,也就是殲20正在伴飛一架神秘的飛機,或者說是一個三角翼布局的大型飛行器,這個飛行器的尺寸比殲20大上很多!

美國軍方把視頻和截圖放大了開,倒吸一口涼氣........首先這個飛機沒有垂尾,整機就和一個平麵一樣;其次是尺寸非常大,看著比殲20大了一圈;再次放大一看,飛機上有三個發動機,全球首創!美國人肝都顫了,說臥槽......這.....這尼瑪不就是我們幻想出來的六代機嗎?這我們才畫了個PPT啊,他們怎麽就能已經搞出來了?都已經飛上天了?

就這個飛行器牛逼在哪裏?

我簡單再總結三個方麵。

1、沒有垂尾,也就是隱身性大幅度提升;

2、三個發動機,沒有垂尾的阻力,飛行速度更快,靈活性更強大;

3、尺寸巨大,能攜帶更多燃料和武器,續航時間更長;

那你想想看吧,F35如果和我們的神秘飛行器發生戰鬥,將發生什麽?

1、我能看到他,他看不到我;

2、我速度比他快,他追不上我;

3、我能一直飛,他飛一會沒油了.......

當然,這隻是視頻,並非官方通告,其真實性待考,不排除是AI作品。但中美的科技站白熱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科技戰的焦點,是軍事應用。如果在軍事上敗了,經濟上科技上再強大也沒用。美國現政府的“小院高牆”戰略,就是把科技站局限在很小一個範圍,設立高牆,希望不影響廣泛的商業接觸和交流,走入了困境。美國戰略家認為,要阻止中國的科技發展,隻有實現完全的脫鉤。但是,如果中國的總體科技水平接近甚至超過了美國,完全脫鉤可能的一個後果,是美國反而無法掌握中國的科技發展動態,會麵臨被中國超越的結果。

中國軍事發展的一個短板,就是沒有實戰經驗。中國的武器賣的比在戰爭中已現劣勢的俄式武器都要差,甚至比不上韓國的。中國似乎已經注意到這個方麵,最近胡塞武裝的導彈襲擊精確性有了很大提高,背後可能有中國的影子。中國武器可能會不斷地加強在世界武裝衝突中的滲透,從實戰中得到檢驗和提高。

如果中國的武器係統強於美國,對美國將是一個現實的威脅。即使中國的政治落後,但隻要有軍事優勢,落後的國家是能征服先進的,蒙古征服南宋,野蠻人征服羅馬就是例子!

最近美國國內關於H1B簽證的爭議中,與馬斯克共同主持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耶魯校友Vivek(維韋克)發出長貼,說出了一些美國孩子們競爭不過移民後代的原因。他說,在全球技術人才的激烈競爭中,“平凡”是行不通的。 如果我們假裝它可行,那麽我們將被中國超越。這可以成為我們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我們曾經從沉睡中醒來,現在也可以再次如此。 特朗普的當選有望標誌著美國新黃金時代的開始,但前提是我們的文化要徹底覺醒。 一個再次將成就置於平凡之上;將卓越置於平庸之上;將“書呆子氣”置於從眾心理之上;將勤奮置於懶惰之上的文化。這就是我們需要完成的工作,而不是沉溺於受害者心態,或幻想(或通過立法)改變招聘慣例。 

我兒子剛到美國的時候,一句英語都不懂,到了學校,本來想要求進個英語速成班,但卻被分在同年級的班裏。第一次見老師,本來準備迎來一頓責怪,卻不料老師不斷豎起大拇指,這也好那也好,英語成績居然有90分。這不是兒戲嗎?這就是美國的舒適教育!讀書好的孩子被稱為”Nerd“,被人嘲笑,分數也不公布,孩子們被教育成自信心爆棚,自尊心極度敏感,禁不起挫折的巨嬰,不努力卻對待遇和成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亞裔和猶太裔的孩子,主要是因為家教,被灌輸了追求卓越的思想,在事業成功方麵有卓越的表現。但整個社會,都是這樣一種懶惰的烏合之眾。

我在公司裏,遇到這麽群白人巨嬰。因為在工作中批評了其中一個,他們群起攻擊我。經理層采取了一個辦法,讓我和他們獨立各做一組項目,performance judges! 結果,我的項目進展得很好,而他們給搞崩潰了,其中負責的人發了瘋,得了bipolar。我在和經理談話時,談到了文化差異。我說,從小學開始,我們每次考試的成績都被公布在牆上,工作時,績效也是公布的,我們已經適應了這種高度競爭的形式。其中肯定是有失敗的,但失敗時我們不會有被害者心理,而是吸取教訓,努力在下一次角逐中獲勝。經理是白人,他被我說的震驚了,如果公布績效,經理可能會被告,但他承認,中國人和印度人更有競爭力,更出活!

100年前的排華法案,也是因為華人太勤快,太有競爭力引起的。但那時中國作為國家,是沒有競爭力的,趕走了些華人,不影響美國的實力和地位。但如今,中國已經是坐二望一的強國了,以如此的競爭性文化為背景,假以時日,對美國的威脅是不難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