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記否?那年咱追的 I Bond

2024年我送給家人的聖誕禮物之一,是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 兩年多前 I Saving bond 曾經在WXC 裏風靡一時,形成了一股 I bond 追潮風。 因為2021年4月,美國通脹如野馬開始狂奔,達到4.2%。 通漲一發不可檔, 一直上升到2022年6月的9.1%!

I Bond 是半年周期固定利率的。 財政部每年5月和11月發布下一個半年的利率。 由於美國的通脹,2021年11月 I Bond 的利率為7.12%, 而這之前的2021年5月的一期,利率 隻有 3.54%,再前麵一期更是隻有1.64%。 這就引起一些人的興趣。   





後來美國的通脹依然很高,2022年5月的的周期 I Bond 利率達到 9.62%的高水平。 因其六個月的周期性, 隻要在利率周期內買入的都是那個周期的利率, 我是 2022年一季度, 知道5月的預計利率更高之後,給家人和自己買了3萬美金的債券。

除了每月收入的固定稅前和稅後投資,每人的手頭上總要保持一些餘錢的。 不過每人的社保號每年隻能買一萬美金。現在美國財政部的網上操作很簡單。 我在自己的戶頭內,先是2021年12月給自己買了一萬美金,一個月後作為禮物(gift)給娃爹也買了一萬美金。 在賬戶內,禮物和自己債券下的錢是分開記錄的。 

給娃買的一萬, 是後來用娃的信息開了戶頭。 要征得娃的同意,晚了一點。打款時是聯到我的銀行賬號, 沒有任何問題。 債券一年後算是“半成熟”, 可以兌現。 不過5年內若兌現, 會扣三個月的利息。

現在這個周期債券的利息隻有3.11%了, 這幾年的 I Bond 利息如下表。是變現的時候了, 三個月利息反正也沒多少。前幾天的聖誕節,我就準備用債券的本息送給家人作為一部分禮物。

作為禮物的債券,贈予的操作必須是接受禮物的人也在財政部有自己賬戶。 然後隻能贈予債券到受禮人賬戶。 受禮人才可以賣出, 並轉移到自己的銀行賬戶。 我家娃爹不喜歡這種小家子的買來賣去, 所以操作都是我完成的。 他就是要告訴我他銀行的賬戶信息。 在他的戶頭裏關聯銀行賬戶。

娃的賬戶出了問題。 本來我是計劃把這筆債券變現後寫張支票送給娃的。 但當初打款的賬戶是我的賬戶。 但這個賬戶在幾個月前被黑客了, 為此我還寫過一篇博客,《我被'網紅'騙子盯上了 》。 銀行關了賬戶, 給我另開了一個賬戶。 被關的賬戶錢隻能出不能進,不再接受任何匯入的款項。

我隻好在財政部的賬戶裏又關聯了一個賬戶, 但這個賬戶和娃的信息不符, 一直處於“審查”狀態不能使用。 最後隻好又找娃銀行的賬戶信息。 這次什麽麻煩都沒有,債券變現,錢就順利地匯到娃的賬戶了。 隻是兩人的禮物都沒有任何驚喜了。 被我囉嗦半天。 感覺我淨瞎忙了。

債券收入隻交聯邦稅, 拚過了銀行的定期存款利息。 投資容易陷入“收益陷阱”。 其實收益大風險就大。 比如股票市場,如果買個股現在根本拚不過投資公司的專業操作, 隻能蹭點油水。除非運氣好,或者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盯緊某一隻指數基金是個辦法。 但也不過是運氣罷了。 市場好收益就好。 比如標普(S&P) 500, 2000年至今, 虧損的有7年。 不過其長期收益是不錯的。 過去30年的複合回報率達到10.84%。 當然,這是在從不動用投資的錢的情況下,且是稅前收入。

2008年金融危機後, 各國爭相印錢舉債。 美國股市的市場集中度達到曆史最高水平。2024年,標普500中的 10 隻股票就占其指數價值的 33%,比 2000 年科技泡沫期間的 27% 還高; 說明了較高風險。 回報越來越多地來自更少的公司, 令金融界擔憂。 

把握市場時機(Timing market)也是有風險的。 老想著低買高賣的結果往往是跑不過長期執有。 除非對結果很有把握。 對 I bond 的投資就屬於這種情況。 有人說債券是政府的福利。 其實它的好處是不會虧損本金,可以保持peaceful mind 不用焦慮。 不過不適合對投資錙銖必較的人,因為回報不如股市的話,估計對這類人就像割肉一樣了。 投資的方式很多, 這文太長了, 以後再寫。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最後一圖加了橫軸數據。。。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川普特別反對升利率。 不過國債利率是有兩部分組成, 當美聯儲的利率低時, base的一部分就會高一些。 所以總是不會太差的。 如果回顧過去 50期的 I bond 利率, 大多在3%以下。隻有2005年的一個周期接近6%,次好的2008年有兩個周期接近5%, 但接著2009年負利率了, 好在國債的利率就是0%, 金融危機了. @Pika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問好Pika, 謝謝臨帖分享。 那你一定是2021年買了, 2022又買了。 我隻有自己的一萬美金是2021年買的。 你還沒賣挺好的。 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體驗。 將來送給子女也不錯。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這個債券我也買了兩年,後來一看利率下來了,就沒再買了,現在也不打算贖回,順其自然吧,等滿五年了再贖回也不遲:)。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蔥蔥姐臨帖。 那一段文學城 I Bond 真的很吵。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現在取出來挺合算的, 因為利率隻有3.11%了, 不過你等到三個月期限, 2月再兌現也行。 @一刀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二胡一刀' 的評論 : 哈哈哈, 看來你的錢太多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祝你闔家新的一年吉祥如易。 羨慕你瀟灑的生活, 享受深圳的溫暖。 @生活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我生活著' 的評論 : 謝謝生活的鼓勵。 不算大錢。 就是保底不用擔心損失。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真正有錢的人, 都是你這樣的。 我家隻有我會倒騰錢, 我家那位就是你的風格。 其實最後都差不多, 人家可能還更好點。 至少不麻煩自己。 @小蘇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南瓜蘇' 的評論 : 哈哈哈, 太可愛了。 你這是最聰明的人, 最聰明的方法。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暫時和我是沒什麽關係了。 @AP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P33912' 的評論 : 是嗎? 真嚇人。 但是攻進去其實也拿不到錢的。 就是有很多信息。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你講的對。 現在過了買 CD 類產品的時候了。 但是你講得這種較長期的CD關聯或市場關聯類產品現在發展得如火如荼。 我2015年買過一款,7年期, 到期都翻番了。最好的是它保底。 最差的年頭頂多就是和上一年一樣不增長, 但不會虧損。 peaceful mind。我最近還買了類似的產品。 咱們做這行的對風險的擔心都成了本能反應。 @藍蟹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恭喜發財!
二胡一刀 發表評論於
你不說我都忘了,我也在財政部網上買了幾萬塊錢。咋登錄都不記得了。。。年齡大了不能到處放錢!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當時打仗,通漲高起, 也不知美國/世界要鬧哪樣。 我的投資中確實有一部分是比較保守的。 因為工資每個月都有一定的份額進入股票市場, 降低了波動,拉平了成本。 但除了那些,手上總有閑錢的, 我家從來不借債的, 包括各處購置的房產。 然後多餘的錢會買一些其他的理財產品。 @藍蟹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lue-Crab' 的評論 : 銀行賬戶裏總會有一些錢閑錢, 就會買一點這類產品, 要不放著也是放著。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嗯, 還有一個Enron。 不過那時屬於經營和操縱股市的問題。 那個公司有的人真慘。 @新林院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例外也是有的。 比如這一波 Ibond, 但是買不多,隻能是玩玩而已。 還有就是2008-09年的金融危機。 如果單一、還過於aggressive,全部投公司的股票的話, 市值腰斬就是正常。 @新林院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謝謝input。 確實如此。 整天瞎琢磨倒騰的, 容易是自視甚高的無事忙。:)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篇文是些美國財政部的債券, 和你那裏沒關係的。 你現在適合多看花兒, 養花的事兒也先交給你家其他人。 @花仙子。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小樹親, 感冒發燒了要有一個星期才行呢。 不要費勁看這文了。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魅力野花' 的評論 : 嗯,說起來老想賺到極致的人,還是虧的。 因為要擔心,睡不著覺。 不值。:)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Enron 曾經名列《財富》雜誌“美國500強”的第七名,連續六年被評選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 結果呢? 所以分散是必要的。 老想著賺到極致的人, 除非運氣特別好, 不然和分散長期投資的人也差不多。 @野花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如果進入的公司如果股票行情好, 很多都買自己的公司的股票。 因為公司股票有分紅,而且有正當的內部消息。 但是, 也別忘了Enron @野花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魅力野花' 的評論 : 哇,野花麵麵俱到啊。 確實如此。

如果進入的公司如果股票行情好, 很多都買自己的公司的股票。 因為公司股票有分紅,而且有正當的內部消息。 但是, 也別忘了Enron @野花

Enron 曾經名列《財富》雜誌“美國500強”的第七名,連續六年被評選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 結果呢? 所以分散是必要的。 老想著賺到極致的人, 除非運氣特別好, 不然和分散長期投資的人也差不多。 @野花
我生活著 發表評論於
京妞賺大錢了,新年給家人發福利。祝新的一年財源滾滾!
南瓜蘇 發表評論於
你真是個聰明的理財小能手,佩服。我最怕跟錢打交道,所以隻弄些買完就撒手不管的東西,省心省事,野生野長,看天收。
AP33912 發表評論於
上周財政部網還是數據庫被黑客攻入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希望2025年可以開心地蹭個油水。”, 我和你一起蹭唄。 @麥琪兒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麥琪兒' 的評論 : 謝謝麥琪兒的鼓勵。 你講得對。 買指數基金,是投資能手 Buffett 的 strategy。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個川普是借債大王, 最恨高利率了。 他上一個任期老和美聯儲打架, 讓他們降息。。。 這也是一個原因債券可以賣了。 @康康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你一說,我想起應該拍個照作為留念,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了。”, 是啊,真應該照個相。 真的希望以後別再這麽通漲了。 我查過去50年的 I bond 利率。 大部分時間都很低, 超過5%的都很少。 所以估計以後的機會不多了。 不過我的賬戶是留在財政部了。 以後需要就在買吧。 @康康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這個有點危險, 萬一寄丟了,怎們辦?
==“買的時候不用到銀行,好像報稅的時候就把錢附上了,過了些日子,政府就把債卷寄到了家中。”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嗯, 中國那個叫國庫券?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在網上辦理管得挺嚴的。 主要是核對信息。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買的時候不用到銀行,好像報稅的時候就把錢附上了,過了些日子,政府就把債卷寄到了家中。你一說,我想起應該拍個照作為留念,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了。我也買過國庫卷,出國的時候都給我媽了。@京妞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我記得80年代見過我媽媽買的中國的國債券, 就是在銀行可以兌現的。 當然也得滿足年限。 @康康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謝謝分享。 我記得你說過買了一部分紙質的債券。這樣就可以買到1萬5. 買的時候也是要到銀行麽?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也有人專門打時間差。 不過美國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不能這樣投機, 有這麽做被判刑的交易員。 @世界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周遊世界' 的評論 : 問好世界。 是的,現在投資公司各種軟件。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另外請指出其他的“錯誤信息”。 謝謝 @南山悠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應該是不交州稅和地方城市稅。 @南山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南山悠' 的評論 : 這個確實是被寫反了。 早上發文後檢查, 發現數據圖上的橫軸沒有年代了。 所以也沒再仔細看看文章。 應該是不叫州稅和地方城市稅。
Blue-Crab 發表評論於
可以考慮買些中長期的, 5年,7年,現在都有4.5%。Interest income from Treasury bills, notes and bonds is subject to federal income tax but is exempt from all state and local income taxes. :-)
新林院 發表評論於
【把握市場時機(Timing market)也是有風險的。 老想著低買高賣的結果往往是跑不過長期執有。】
更具體地說,用 15 年的時間段來衡量,老想著低買高賣的,有 88% 沒能跑過長期執有的。

The Motley Fool:
S&P Global publishes its SPIVA (S&P Indices Versus Active) scorecards twice a year. The scorecard compares the performance of active mutual funds (after fees) to relevant S&P benchmark indexes over periods of one, three, five, 10, and 15 years. It found that 88% of active large-cap funds failed to beat the S&P 500 over the last 15 years as of the end of 2023.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我等頭好了,來好好學習。
魅力野花 發表評論於
既然是投資,不是賭博,就不應該把錢放在一個地方。
I-Bond,指數基金,優良股票,現金,年金,分散發展。
Fidelity,Vanguard,Schwab,Merrill lynch ,分散單個投行風險。
南山悠 發表評論於
很多錯誤信息,誰說Ibond收入不用交聯邦稅?
麥琪兒 發表評論於
分析得不錯!不過若是長期投資,還是標普的500index fund收益好,也穩妥。一句話,投資需要耐心,還要有足夠的放著不需用的錢。哈哈哈,希望2025年可以開心地蹭個油水。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京妞這篇文是很好的回顧,我在I Bonds投資上收益頗豐,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24年11月回到美國後,我到銀行兌現了最後一批麵值3,200刀的I Bonds,獲得了494刀的利息。這些I Bonds是2022年4月為了提高購買額度,多繳納了點兒個人所得稅後購買的。它們是政府發行的紙質證券,可以直接在銀行兌換成現金。
周遊世界 發表評論於
京妞:“買個股現在根本拚不過投資公司的專業操作, 隻能蹭點油水"。完全同意。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等文章下來我把年代加上去。 並且標上虧損的數值。 再次抱歉對讀者的不便。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最近的虧損年是2022, 幅度接近25%。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下一個虧損超過35%的是2008年。 艾瑪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從豎軸數第六根線(包括豎軸)是2000年。 那是互聯網泡沫破滅的起始, 連續三年 S&P500 都是虧損的。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起始點是1950年, 然後每個網線處是下個10年。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最後一張圖發現橫軸的年代被 truncated 了。 我要加上但上了城頭不行了。 抱歉。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部分原創圖片。 通漲和 SP500 數據圖是美國統計局和股市投資網站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