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慮與近憂之間 如何活得輕鬆?

天天遠慮,時時近憂

徐二的老爸常常提醒他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可徐二遠觀老爸近幾九年人生卻是,天天遠慮,時時近憂。

今天是徐二的生日,老爸依舊不忘將這句名言掛在嘴邊。最後,徐二忍不住提醒他:“今天是我生日。”老爸回答:“我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但我不會跟你說生日快樂。我還是要提醒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放下電話,徐二不禁感慨:老爸這一輩子,天天遠慮,時時憂心,沒有一刻真正放鬆。仿佛憂慮成了他生活的常態。徐二想,像老爸這樣始終為未來擔憂、從未獲得片刻心安的人也許並不多見,但處處憂慮的人卻絕不少。特別是九十年代來美的華人,他們曾為身份、學業、工作而焦慮,後來又為子女的學習與前途擔憂。再然後,憂心子女的婚姻、孫輩的成長,最後甚至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退休存款而操心。生活仿佛是一場無止境的焦慮與計劃。

但是,這樣的生活,快樂嗎?有意義嗎?

我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還未等到享受辛苦規劃的人生時,就已經匆匆離去。中華文化,尤其儒家思想,確實不讚成“躺平”,但我們該如何過上那種既努力又不感到費力的生活呢?

其實,很多西方人也逃不開這種困境。人們總是在無聊與痛苦的兩極之間搖擺。有些人拚命努力,成功了卻發現自己無法真正享受成果;而另一些人則依賴社會福利,缺乏生活的動力。

今天,徐二想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努力,但不費力》(Effortless),由葛瑞格·麥基恩(Greg McKeown)所著。這本書探討了如何通過簡化生活與工作來減少壓力,幫助我們在保持高效的同時,避免被繁重的任務拖垮。


書中的幾個核心觀點:

1. 尋找簡化之道:麥基恩指出,許多人以為成功必須通過艱苦奮鬥才能實現,但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很多事可以通過簡化來輕鬆完成。

2. 清除無謂的障礙:完美主義、拖延症和過度計劃都是阻礙我們前進的無形障礙。麥基恩建議我們消除這些阻礙,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從而減輕心理負擔。

3. 專注於最重要的事:與其同時處理大量任務,不如專注於少數關鍵任務,用最少的精力實現最大的成果。

4. 重視休息與恢複:休息和恢複對於長久的高效至關重要。無止境的工作隻會讓我們筋疲力盡,喪失創造力。


這本書的理念與我們熟知的“80/20法則”(帕累托原則)以及“0.618黃金法則”其實有相似之處,也相互補充,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變得更輕鬆且高效。

1. 80/20法則

80/20法則認為,80%的成果來自於20%的關鍵努力。我們要識別出那20%的關鍵任務,優先處理它們,從而最大化效率。

2. 0.618黃金法則

黃金法則源於黃金分割比例,常用於藝術與建築中,但在時間管理和資源分配上同樣適用。它提醒我們在生活中保持適度平衡,不要過度投入某個單一領域。


如何結合這些理念?

80/20法則幫助我們找到最重要的任務,而《努力,但不費力》則教我們如何以更輕鬆的方式完成這些任務。黃金法則則提醒我們保持平衡,避免過度消耗自己。

如果能結合這三者的智慧,你可以:

1. 識別最重要的20%的任務(80/20法則);

2. 以不費力的方式完成這些任務(《努力,但不費力》);


3. 同時保持精力分配和生活工作的平衡(0.618黃金法則)。



今天,徐二不僅祝自己生日快樂,也祝大家周末愉快,早日找到那種“努力,但不費力”的美好生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