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士兵們處決5歲小女孩,一士兵的拚命舉動,槍響40年後,贏得了尊重

納粹,一個曾經讓全世界聞之令人膽寒的詞語。在二戰期間,在納粹政府執掌下的德國軍隊在全球範圍內製造了許多駭人聽聞的屠殺,造成了全球至少三千萬平民的死亡。

當時的納粹士兵,在世人的認知中,就猶如一個個從地獄而來的魔鬼,以殺戮為樂,手中沾滿了平民百姓的鮮血。                                       

但是,人性的光輝終究還是存在的,即使是在遍地魔鬼的納粹軍隊中,也有著一些充滿憐憫之心的天使,斯內德就是這樣一個納粹士兵。



1944年他奉上級命令去槍決一個五歲的小女孩,槍響40年後,他非但沒有像其他納粹士兵一樣受到世人譴責,反而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世人為何會尊重這個披著“納粹分子”外衣的士兵呢?讓我們翻開曆史,感受納粹籠罩下的人性光輝。

“槍決”女孩,觸犯眾怒

1944年,在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裏,一對母女被抓捕關了進來。時值寒冬,溫度很低,再加上食物的匱乏,五歲的莉莎身處如此惡劣的環境,一下就染上了風寒,身體虛弱不堪。她的母親非常心疼,可是無能為力。

生病的莉莎非常難受,經常哭鬧。她的母親也知道,如果莉莎因為年幼無知而惹怒殘暴的納粹士兵,那麽結果必然是死路。因此母親隻能躲躲藏藏,不敢讓士兵看到自己的孩子哭鬧。


可是意外還是來了,一天集中營負責看守的頭目在睡覺時被莉沙的哭聲吵醒,本就凶殘的他大為惱火,直接叫囂道:“這個該死的小孩,她太吵鬧了,我要處死她!”之後,頭目就派手下去把莉莎帶過來,並美名其曰“為她看病”。

年幼天真的莉沙心裏十分高興,她以為自己的病有救了,自己終於可以不那麽難受了。可是母親心裏知道,女兒此去必是死路一條。

她懇求士兵放過女兒。可是一切都是徒勞,看到士兵無情帶走莉莎後,母親的情緒幾乎失控,昏了過去。其他的被關押的人也都落下了淚,因為他們都知道,莉沙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很快,納粹頭目讓人帶著莉莎去樹林“看病”。負責執行任務的人正是斯奈德,他本是一名德國大學生,於1943年入伍。斯內德天性善良,十分厭惡戰爭。

上了戰場後,也從沒有殺過任何一個人,甚至在遇到炮火時他還趴在地上不願參與進去。斯內德被德軍士兵嘲笑為“懦弱的男人”,因此他被下放到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看守俘虜。


此次殺害小女孩的任務,正是納粹頭目故意為之,想要“鍛煉”他的勇氣。同時,狡猾的頭目還派了兩個士兵一起去,目的正是監督斯內德,防止他放走小女孩。

斯奈德聽到自己要親手殺死這個小女孩時,內心幾乎要崩潰了。但他沒有任何辦法,在上級和同伴的槍口下,他隻能被迫服從。隨後,他帶著莉沙走出奧斯維辛集中營,前往行刑的樹林。

天真的莉莎依舊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是死亡,眼神中透露出來的是一個獨屬於孩子的童真無邪。斯奈德看著如此可愛的女孩,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隨後不久,樹林裏傳來幾聲槍響……

再之後,一張照片流傳開來: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倒在血泊之中。

莉莎的母親在接受戰後采訪時,一臉恨意地說:“我一定要找到這個劊子手斯內德,然後親手解決他。


時隔多年,真相曝光

然而此後數十年,斯內德仿佛人間蒸發,莉莎的母親拚命尋找,卻再也找不到他的蹤跡。她本以為斯內德是死在了之後的戰亂中,直到40年後一次英國展覽的舉辦,這才把當年的真相暴露。

1982年,英國一個城市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戰爭中的人性”的圖片展。令人奇怪的是,一個年近70的老者占據了展覽的主要位置,而在他身旁的,正是莉莎被殺害的那張照片。

原來,這個老人正是拍攝這張照片的記者。當時,為了戰爭的需要以及增加對俘虜的威懾,納粹頭目讓他拍下女孩被槍決後的照片。

照片是真實的,但是射殺莉莎的人卻並非斯內德,而是他的同伴。而斯內德為了保護莉莎,也一同死在了同伴的槍口下。


記者回憶道:“那一天,我和斯奈德還有另外兩個士兵來到樹林中。行刑的最後關頭,平時懦弱的斯奈德不知哪來的力量,堅決要放了女孩,與另一名士兵發生了激烈爭鬥,那名士兵惱羞成怒直接向斯奈德和女孩開槍,斯奈德則用身體緊緊護住女孩……”

雖然斯內德的犧牲並沒有換來莉莎的生命,但他的舉動無疑是彰顯人性光輝的。這次圖片展也終於洗刷了斯奈德背負一生的罵名。

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靈一個弱小的生命,雖然失敗了,但是這份舉動背後的偉大,堪稱納粹陰影籠罩之下的一束光芒。人們終於知道他們錯怪了斯內德,取而代之的是尊重與敬意,或許,這就是人性的力量。

事實上,斯內德的最終命運和他的祖國有著相似之處,即最後都得到了世人的寬恕。不同的是,斯內德是當年蒙冤,如今事情真相得以曝光,所以他也不再蒙受不白之冤;而他的祖國德國則是憑著真誠的懺悔和誠懇的認錯態度,最終得到世人的諒解。

反思自身,重得認可


二戰結束後,德國一再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於納粹政府發動戰爭、肆行種族屠殺的懺悔。從公開譴責納粹罪行到發布官方道歉文告,從宣稱德國對納粹罪行“永久擔責”到通過教育、立法和金錢賠償等方式開展檢討清算,德國反思之深、行動之實有目共睹。

在德國政壇,主流政黨堅決與右翼極端勢力劃清界限,政府大力倡導文化和宗教包容,對待種族主義行為毫不容忍。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的“世紀之跪”更是成為德國自省的一個代表性瞬間。

一方麵,德國對納粹殘餘勢力進行了嚴厲打擊。在盟軍對德國戰犯審判之後,德國也對眾多的納粹國家機器中的官員,即所謂的“脅從者”進行懲處。為了防止他們抵抗盟軍的占領,實行解除職務的措施。

即便是有的納粹要犯隱姓埋名藏匿幾十年,一旦其身份被證實,也要追究其戰爭責任。德國對戰犯清查得越徹底,德國民眾對曆史問題的認識就越清晰。

另一方麵,德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也可以看到他們的悔過之心。在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有一片紀念碑群用於紀念被殺的猶太人,其占地超過兩個半足球場。


兩千七百多個水泥碑,長寬如單人床,密密麻麻排列著,沒有任何文字符號。參觀者可以從各個方向進入碑群,好像進入一個街區。

德國曆史學家科佩爾形容這個紀念碑時表示:“(它)至少可以說明,德國人是有擔當的。我認為德國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承擔責任。以德國名義所做的事情,我們都要記住,要承擔。有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彼此理解和深入交往。”

如此真誠的反省和擔當,不得不說,德國知錯能改的態度得到了國際社會大部分國家的認可。或許正是這份敢於認錯的勇氣與擔當,德國才能從當初的一片廢墟中走出,重新變為如今的世界強國之一。

作者:華人精英視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