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頁
新聞
讀圖
財經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時尚
旅遊
影視
博客
群吧
論壇
電台
熱點
原創
時政
旅遊
美食
家居
健康
財經
教育
情感
星座
時尚
娛樂
曆史
文化
社區
幫助
advertisement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守株待兔是罵孔子?
守株待兔是罵孔子?
2024-07-14 12:26:43
狄冠元
轉發就是最大的作為-劉瑜
首頁
文章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給我悄悄話
打印
被閱讀次數
https://mp.weixin.qq.com/s/EeAoqm-SUqZaHQg2LA2PaQ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到底在嘲笑誰?
——
你看到的隻是“閹割”版
Original
抒豪情
故道傳授
2020年11月24日 01:46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你讀到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原文很可能就隻是以上這部分。“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就被解釋成:
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我先用現代漢語精準翻譯一下上麵這個故事:
宋國有個種地的人,他的田中有段露出地麵的樹根。有隻兔子跑的時候撞到他的樹根上,脖子受傷折斷後死了。於是這個宋國農民就放下耕地農具(即不幹農活),專門守在樹根旁邊,希望能再次獲得兔子。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過兔子,然後就被整個宋國的其他人嘲笑。
看到這裏,毫無疑問被嘲笑的就是這個“宋國農民”。但這故事不過是個“寓言故事”,未必代表真有這麽件事。作為法家代表的韓非子,講這個故事的目的當然用來“表達觀點”的!很可惜,上述對“守株待兔”這個成語的兩種解釋沒有一個能真正代表韓非子想表達的意思,勉強沾點邊的是第二種解釋,即: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何出此言?因為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句話被“閹割”了,而且“閹割”這句話的人十有八九是位“儒家學者”。憑什麽這麽說呢?我們先來看韓非子對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句總結: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
如今想要用以前先王的政策,治理當世的百姓,都好比是這“守株待兔”的農民!)
為什麽我會分析出韓非子是在嘲笑“儒家”呢?因為儒家代表孔子是個標準的“厚古薄今”者,最希望繼承周朝的禮法來治理國家。如果你手上正好有一本我的《蘇批中庸》,就請好好看一下
《中庸》第二十八章的奇葩解釋:“反古之道”
這篇文章。
“儒”、“法”、“道”作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三大家”,向來是誰也不服誰。這“儒家”對於“道家”和“法家”來講,就好比是“
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
”,“道家”與“法家”從觀念上來講,那是“勢不兩立”的。但兩者
加上“墨家”
對“儒家”的態度可謂是“群起而攻之”,所以不見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莊子罵儒家:“
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
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
”,其中的“曲士”就是“鄉曲之士”,指見聞寡陋的鄉下人。韓非子嘲諷儒家像“守株待兔的農民”,都對儒家嗤之以鼻,頗似如今群情激奮罵“公知”的味道。
簡單點來說一下這“三大家”最大的分歧:道家是主張“無為而治”,強調“榜樣”的力量,弱化政府管理。法家當然是“以法治國”,推行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是要加強政府管理。那麽“儒家”講的就是“以德治國”。
所以作為法家來講,你儒家的“以德治國”一定是“然並卵”的;作為道家來講,你一天到晚道德說教,還不如身體力行,做一個好的榜樣。別人如果不學也由得他去自生自滅,你把別人教聰明了搞不好還來反對你,難以管理。標準的“吃力不討好”!因此,儒家的主張在當時就屬於“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乎難有市場。若不是漢朝的董仲舒覺得儒家思想裏強調的“等級觀念”和“忠君思想”對管理者來說很有用,也不會有後來被如此發揚光大的結果,也算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了!對一個安全穩定的國家來講,如果大家的“道德水準”都提高了,當然就會減少違法犯罪的行為,整個社會就更容易被管好,而且等級觀念的形成,也會避免以下犯上。而這一切的前提在於“德要配位”,越是在高階的管理者其德行越高尚,但問題是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麵對巨大的權力誘惑,缺乏監管的高階管理者又豈能僅靠
“
自我
道德
”
來
約束自己
?
總之,《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原本嘲諷的並不是“
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
”,而是“
不懂與時俱進、主張用以前的製度來治理現在的國家的儒家思想
”!因為在《中庸》第二十八章有一句: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
孔子咒罵“
生在當今之世,卻數典忘祖、反對先王之政
”的當政者會“災難降臨”。而作為其後輩,主張“以法治國”的韓非子用個寓言故事來嘲諷批評“
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
。
相比之下,還是客氣了許多的。盡管如此,這一段關鍵評論卻依舊被“閹割”了,我隻能說嫌疑最大者一定是“儒粉”了。
歡迎大家來報名上
《國學知識精選課》
,我的課向來是以“把古人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用孩子能聽懂的話準確傳達給他們為宗旨的。
登錄
後才可評論.
今日熱點
她出軌了怎麽辦
阿裏克斯Y格雷
我的所愛恒久遠
BeijingGirl1
川普怒轟佩洛西:她的投資組合連對衝基金都輸!
老哈利_OldHarry
我工作過的兩個政治教研室
鏗鏘豬
空中選美和乘客的“邊界”
山地羊0822
一天饗用了兩個平生第一次
傻貓兒
麻州夏日:慢遊莊園與小鎮
淡然
民主不是謾罵,自由不是誹謗,隻有真相和事實才是真正的武器
蔣公子
(二)瘋狂又荒唐的年代:我的初中歲月
申城小學生
與嚴慶祥先生邂逅的一件趣事 (上)
Ohjuice
TMB-環勃朗峰之旅(8)完結
Haizhen
別再造神了,有塌方的就有塌墳的
sandstone2
一個女孩眼中的文革 1966年 (6)反革命鞋底
小音
演好今天的劇本
潁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周熱點
一個讓人悲痛和深思的故事
我生活著
說不好英文怪誰...
BeijingGirl1
回國感受之三:東西太便宜了
彩葉
為什麽說上了60歲需要注意調整資產結構?
袋鼠國Bob
在美國行醫幾十年,我發現有子女的老人確實不同 司徒
Kwseeto
幫人之前先想因果 路終須自己走
康賽歐
退休後選擇平層房Ramble House的不利之處
如山
兩段觸動人心的台詞
多倫多橄欖樹
醫路心語(65)醫生掙多少?
南山無言
我的一點飲食做“減法”的體會
碼農白蘭度
開通博客-回憶被離婚的那一瞬間
NinaLin23
以色列——被逐出歐洲家園猶太人的無奈歸宿(六)
橡溪
Costco 買,自己做,省錢 好吃 健康
菲兒天地
馬德裏萬花筒:打針驚魂
巴黎到羅馬
advertisement
守株待兔是罵孔子?
切換到網頁版
狄冠元
給我悄悄話
博文列表
守株待兔是罵孔子?
狄冠元
(2024-07-14 12:26:43)
評論
(0)
https://mp.weixin.qq.com/s/EeAoqm-SUqZaHQg2LA2PaQ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到底在嘲笑誰?
——
你看到的隻是“閹割”版
Original
抒豪情
故道傳授
2020年11月24日 01:46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你讀到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原文很可能就隻是以上這部分。“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就被解釋成:
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我先用現代漢語精準翻譯一下上麵這個故事:
宋國有個種地的人,他的田中有段露出地麵的樹根。有隻兔子跑的時候撞到他的樹根上,脖子受傷折斷後死了。於是這個宋國農民就放下耕地農具(即不幹農活),專門守在樹根旁邊,希望能再次獲得兔子。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過兔子,然後就被整個宋國的其他人嘲笑。
看到這裏,毫無疑問被嘲笑的就是這個“宋國農民”。但這故事不過是個“寓言故事”,未必代表真有這麽件事。作為法家代表的韓非子,講這個故事的目的當然用來“表達觀點”的!很可惜,上述對“守株待兔”這個成語的兩種解釋沒有一個能真正代表韓非子想表達的意思,勉強沾點邊的是第二種解釋,即: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何出此言?因為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句話被“閹割”了,而且“閹割”這句話的人十有八九是位“儒家學者”。憑什麽這麽說呢?我們先來看韓非子對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句總結: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
如今想要用以前先王的政策,治理當世的百姓,都好比是這“守株待兔”的農民!)
為什麽我會分析出韓非子是在嘲笑“儒家”呢?因為儒家代表孔子是個標準的“厚古薄今”者,最希望繼承周朝的禮法來治理國家。如果你手上正好有一本我的《蘇批中庸》,就請好好看一下
《中庸》第二十八章的奇葩解釋:“反古之道”
這篇文章。
“儒”、“法”、“道”作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三大家”,向來是誰也不服誰。這“儒家”對於“道家”和“法家”來講,就好比是“
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
”,“道家”與“法家”從觀念上來講,那是“勢不兩立”的。但兩者
加上“墨家”
對“儒家”的態度可謂是“群起而攻之”,所以不見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莊子罵儒家:“
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
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
”,其中的“曲士”就是“鄉曲之士”,指見聞寡陋的鄉下人。韓非子嘲諷儒家像“守株待兔的農民”,都對儒家嗤之以鼻,頗似如今群情激奮罵“公知”的味道。
簡單點來說一下這“三大家”最大的分歧:道家是主張“無為而治”,強調“榜樣”的力量,弱化政府管理。法家當然是“以法治國”,推行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是要加強政府管理。那麽“儒家”講的就是“以德治國”。
所以作為法家來講,你儒家的“以德治國”一定是“然並卵”的;作為道家來講,你一天到晚道德說教,還不如身體力行,做一個好的榜樣。別人如果不學也由得他去自生自滅,你把別人教聰明了搞不好還來反對你,難以管理。標準的“吃力不討好”!因此,儒家的主張在當時就屬於“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乎難有市場。若不是漢朝的董仲舒覺得儒家思想裏強調的“等級觀念”和“忠君思想”對管理者來說很有用,也不會有後來被如此發揚光大的結果,也算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了!對一個安全穩定的國家來講,如果大家的“道德水準”都提高了,當然就會減少違法犯罪的行為,整個社會就更容易被管好,而且等級觀念的形成,也會避免以下犯上。而這一切的前提在於“德要配位”,越是在高階的管理者其德行越高尚,但問題是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麵對巨大的權力誘惑,缺乏監管的高階管理者又豈能僅靠
“
自我
道德
”
來
約束自己
?
總之,《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原本嘲諷的並不是“
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
”,而是“
不懂與時俱進、主張用以前的製度來治理現在的國家的儒家思想
”!因為在《中庸》第二十八章有一句: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
孔子咒罵“
生在當今之世,卻數典忘祖、反對先王之政
”的當政者會“災難降臨”。而作為其後輩,主張“以法治國”的韓非子用個寓言故事來嘲諷批評“
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
。
相比之下,還是客氣了許多的。盡管如此,這一段關鍵評論卻依舊被“閹割”了,我隻能說嫌疑最大者一定是“儒粉”了。
歡迎大家來報名上
《國學知識精選課》
,我的課向來是以“把古人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用孩子能聽懂的話準確傳達給他們為宗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