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見琉璃工房,楊惠姍的華麗轉身:影後變琉璃皇後

yy56 (2023-09-20 14:22:03) 評論 (36)

人生在世,大概演繹最多的就是追夢的故事,但是夢總是做著做著就像曬在太陽底下的葡萄,越來越蔫巴。可我今天要講的故事卻是夢想成真。

那年,恰值我生日之時回國探親,慶生必然是個要發揮的大課題,生日party之後,我獲得了許多禮物,其中有一件真的讓我愛不釋手,琉璃猴。琉璃猴用一精致的盒子放在了大紅色的提袋裏,我真佩服廠家,提袋的紅色一點也不張揚,就像夜裏的篝火,光彩卻也安靜,再掛上幾片優雅別致的葉子,更是雅致。橘黃色的琉璃猴 晶瑩剔透,有如少女羊脂般的肌膚溫潤圓滑 ,猴爸爸和猴媽媽親親熱熱地依偎著,猴媽媽懷裏抱一個甜蜜蜜的小猴,而猴爸爸的左手舉起了一片綠綠的芭蕉葉,為這一家人撐起了一片陰涼。這和和睦睦的猴家就成了我家的吉祥物。隨著飾品一起來的還有一本書,一首詩。詩我忘了,但是那書告訴我的琉璃工房創業故事我還記得。

 


說起琉璃工房不得不提 楊惠姍。而說起楊惠姍 Loretta H. Yang大家都願意提起 林青霞的一段話,因為楊惠姍的優秀讓林青霞一說大家就都折服了。 “我被嚇到了!她演得太好了! 連背影都演得這麽好。那時候,我知道我碰到了對手。, 如果沒有遇見張毅,她會繼續在演藝事業一輩子幹下去。”

楊惠姍1976年,因參演電視劇《朵朵浪花》而出道,1978年,主演電影《錯誤的第一步》,1984年楊惠姍曾以《小逃犯》、《玉卿嫂》(白先勇小說改編)這兩部電影,分別在第21屆金馬獎、第29屆亞太影展摘冠, 1985年憑借《我這樣過了一生》再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曾被評為“中國電影一百年百大明星”之一,那年代在中國演藝界絕對是大名鼎鼎。可就在這紅遍大江南北的時刻,她和已婚導演張毅牽手的事曝光,楊惠姍,在道德大錘的重擊下,隱退演藝圈。

 

這句話說得真對,當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非常幸運的是楊惠姍在主演《我這樣過了一生中》,她遇見了琉璃。電影中女主人的家裏的琉璃飾品深深地吸引著她,那流雲溢彩,晶瑩剔透,在光的照射下魔幻的色彩就像一塊磁鐵吸在了她的腦海裏。有一次在紐約的海勒藝廊,她被一件件琉璃的飾品吸引的邁不動步,在店裏足足呆了五個小時。她真恨不得一下子就把琉璃的製造工藝掌握住,好把心中的許多形象都塑造出來,因為琉璃對光具有很高的折射率,它好像生來就是和感情配對的。讓它熱情,它就會奔放,讓它含蓄,它就會內斂。
 
1987年  楊惠姍決定放棄她的一切,追夢去了。 她想把早在西漢中山靖王琉璃耳杯時代就存在的脫蠟鑄造技法挖掘出來, 讓中國的美麗向全世界說話。

夢有了,清醒的張毅問了她三個問題,第一,你是不是就認準了製作琉璃就是你餘生的目標,楊惠姍堅定地點點頭,你適不適合作琉璃,她又給了張毅非常肯定地回答,適合,然後張毅說,那我們就一起走下去。

但是在楊惠姍的手下,琉璃能那麽順服嗎?其實夢想就像一雙翅膀,它可以帶你飛一成,然後就不管不顧地把你重重地摔下來。盡管楊惠姍很能吃苦,但沒得真法,一天又一天的勞作換來的不過是一堆又一堆的垃圾,一晃就是三年半過去了,五百萬美金的投資眼看就要用光了,那圓圓滾滾的夢,可真是一天比一天幹癟。好在放棄從來就不是她的選擇,她堅信,“如果心中還有激情與夢想,那請對困境說不”。終於在一次國際文化交流中他們找到 脫蠟鑄造技法的鼻祖,從此他們就開始了十二道工程的打磨
從設計 木櫛土 雕塑原型開始,然後塗抹多層矽膠薄膜,灌蠟:脫矽膠膜,精修蠟型後再把蠟型翻製耐火石膏模:之後脫蠟,窯燒:二次燒融:脫除耐火石膏模,再進行細節研磨修整:最後品管檢查,然後鐫刻簽名。每過一道關都要脫一層皮,但是最終,中國琉璃的美麗開始向世界說話了。

琉璃工房是1996年進入大陸,開設第一家工作室。現如今,琉璃工房已成為華人世界極具規模的琉璃藝術與文化品牌。琉璃工房有超過20多件藝術作品,獲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多家世界級重要博物館恒久典藏。現今的楊惠姍被譽為“華人現代琉璃第一人”,享譽世界。

我和琉璃工房也是“不想見,自難忘”,隻要一有機會去中國大飯店小住幾天,我都會去琉璃工房看看,後來我又得到另外一件龍的飾品,和一小朵玫瑰花。

 

 

 

下麵就是我和琉璃工房見麵給它拍的照。

 

 

 

 

 

 

 

 

 

 

 

 

 

 

 

 

 

楊惠姍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你隻要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一步一步走下去,也大致對得起你無從選擇的血液》”毫無疑問,她對得起她的生命。

最後我用澎湃新聞在介紹琉璃工房的一抹紅飾品中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博文。 “琉璃材質的通透,讓自然的光線照進畫作,在釉料渲染中,畫筆的層次,無比清晰地顯露出來。雲、霧、海浪,在聚散之間,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翻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