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和其他的疾病一樣,也分輕症和重症。 以新冠感染作為一個例子,如果病毒感染隻涉及上呼吸道, 通常在家裏休息幾天就能夠恢複。而新冠感染到肺部造成了肺炎, 則需要住院治療,一般來說治療幾天之後也可以出院。 但是如果發展成重症肺炎的話,病人需要嚴密的治療監護, 甚至需要上呼吸機來幫助雙肺交換氣體。再舉一個例子, 缺血性腦梗塞就是腦部血管的阻塞造成的部分腦組織缺血性損傷。 有些病症比較輕微,甚至幾個小時以後症狀消失, 病人完全沒有後遺症。然而有的腦梗塞發生在重要的中樞部位, 會造成病人的癱瘓甚至死亡。
同樣的道理,輕度的抑鬱症患者,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 在理解通融和支持的環境中,能夠通過調節生活的節奏和重心, 發展興趣愛好,來很好控製的病情,甚至達到痊愈。 心理醫生和谘詢師的專業幫助對緩解抑鬱症狀, 保持穩定的情緒,避免疾病複發起著積極的作用。
但是對於重度抑鬱症來說,病人感受不到快樂, 即使是以前很享受的活動和事物,也不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 他們睡眠紊亂,要麽睡眠質量很差或者長時間失眠, 清醒的時候總是很疲倦焦慮。也有部分人會睡得過多, 自行活動與他人交流的時間非常少。他們飲食失調, 很多人毫無食欲吃的很少,體重下降健康堪憂。 也有部分重度抑鬱的人失去了飲食的控製能力, 並不饑餓卻大量進食,以致於出現有暴飲暴食問題。 他們很難集中精力,一些看似簡單和容易的事情, 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可能耗費了極大的精力也無法順利完成, 這樣更加重了沮喪的情緒和無助感。
大腦中有億萬枚神經纖維和細胞。因為它們的工作, 我們能夠感知外界,體會溫度和疼痛,主導平衡和運動。 也是因為這些神經細胞之間的合作,我們能夠感受歡樂幸福, 悲傷和憤怒。大腦組織在認真的工作中能夠產生特定的化學物質, 參與神經信息的傳遞和配合,這些物質也被稱為神經信息素。5-- 羥色胺是調成睡眠飲食和情緒的重要信息素。 多巴胺是感受快樂的化學分子。 而去甲腎上脈素是在麵對壓力產生應激反應的載體, 也是動力的來源。
研究發現在抑鬱的病人中,大腦的情緒感知中樞( 比如海馬體和杏仁體)的體積會縮小。而抑鬱症緩解之後, 海馬體和杏仁體的體積也會相應的增大。所以從生理的角度上來說, 當神經信息傳遞素的數量不夠的時候, 接受和處理信息素的驛站和郵局也不能夠正常的工作。 在治療抑鬱症的過程,也是在修複重建情感的驛站和感知的郵局。
這樣說來抑鬱症實際上是大腦內化學物質失衡的狀態, 這種情緒的異常與性格,意誌,生活觀念等個體特征沒有關係, 而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
重度抑鬱症的治療
1. 藥物治療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縮寫:SSRI), 是一類最為常用的抗抑鬱藥。SSRI 能夠有效地提高大腦內5-羥色胺的數量和濃度, 從而達抗抑鬱的效果。服用藥物幾天就有抗焦慮的效果, 但是需要連續服用幾個星期才能夠開啟抗抑鬱症作用。 可以想象這個治療的過程, 也是在重建和恢複大腦情感中樞的驛站和郵局。 有些極度抑鬱的患者,疾病讓他們很難集中精力, 失去了思考或者計劃事情的能力。反而是開始治療之後, 等抑鬱症有所緩解的時候,思維和行動的能力都有所恢複, 能夠考慮死亡甚至策劃自殺,這是比較危險的狀況。 所以SSRI藥物都有自殺傾向的警告, 也是最為嚴重的副作用之一。 也是在治療作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環節。 還有其它類的抗抑鬱藥物參與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調節, 也經常會用到。
生活中的病例和情況永遠比書麵的總結更加複雜, 在治療的大原則下,根據具體的情況, 讓精神科醫生個性化的調整藥物和心理治療方案,達到最佳的效果。
2. 住院治療
輕度的抑鬱症,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認識或重視, 失去開始的幹預機會,也會形成重症。 而已經診斷正在治療的抑鬱病人,在突發的事件中, 比如說失去親人,財務上的窘迫,工作上的障礙,情感上的波折, 都會讓抑鬱症加重。當病情加重,病人更加消極無助, 甚至有自殺的傾向,失去了照顧自己的能力,應該考慮住院治療。 有些非常嚴重的抑鬱病人甚至會出現精神分裂的症狀。 他們產生幻聽,失去了正常的判斷能力,出現暴力傾向, 有可能會傷害自己或者家人。比方產後抑鬱症的母親, 會錯誤地認為,殺掉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好的保護他們, 讓孩子們不會再受到魔鬼的傷害、忍受痛苦。這樣的報道時有發生。 都是可怕的悲劇。如果當時能夠及時的發現和診斷產後抑鬱症, 並進行有效的幹預,這些悲劇也許是可以避免的。
精神科的住院病房是相對安全的設置,避免了可能造成傷害的用品。 這個相對隔絕的環境裏,非常有限的電視和手機的使用, 能從很大程度上隔絕外界的紛繁幹擾和壓力。 從而能夠更好的發揮出精神類藥物和心理治療的效果。
情緒、飲食和睡眠質量都衡量抑鬱病症的重要指標, 在病房裏麵可以客觀而準確的評估。 同時患者有和其他病友們交流互動的機會, 讓他們能感受到抑鬱症並不是少數現象,他們並不孤獨。 住院期間有密集的集體心理治療,個體的心理谘詢和行為調整方案, 甚至加入音樂療法。通過這樣的綜合治療來化解危機行為。 同時病房的工作人員會非常頻繁的巡視和評估病人的活動, 避免有可能發生的危險行動。 這些非常專業的治療很難在醫院以外的環境裏完成。
如果李玫在她最艱難的時候能夠接受住院治療, 這個悲劇是不是會避免?我不知道。做為公眾人物, 去精神科接受治療,應該是一件困難而有挑戰的的事情。
3. 電擊治療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和磁場療法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17世紀的歐洲充滿了對知識和科學的渴望, 文化複興時代也有各種眼花繚亂醫學實驗。 很多醫學實驗以目前的標準來看,是有害的,甚至是殘酷的。 但是當時的研究的確給醫學界帶來了很多新的知識, 取得了一些新的治療手段。藥物導致的癲癇療法就是其中之一。 最開始的時候這是用於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療。 讓他們在特定的藥物的作用下產生抽搐(人為的癲癇狀態), 從而改善精神和意識狀態。這種治療後來演化成電擊。 在麻醉劑的作用下,讓電流通過大腦組織造成癲癇腦電波。 這種治療對於治療抑鬱症的具體機製並不是很明確, 猜測是改善了化學物質的非平衡狀態。研究發現經過治療後, 海馬體的體積有明顯增加,這也能解釋為什麽抑鬱的情緒會好轉。 這種電擊治療通常用於重度或者頑固的抑鬱症。 一般來說開始的療程包括5-10次治療。
所有的治療都存在一定的風險, 電擊的副作用在於病人會失去一些記憶。有的失憶是短暫, 但也可能是永久的。 我個人覺得電擊過程與重啟電腦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某此程序出現問題,電腦或者手機不能正常運作的時候, 關機再重新啟動就可以解決不少問題。 中斷那些出了差錯不能正運轉的程序,讓它重新開始, 就能使整個係統回複正常的工作。但是在這個重啟的過程中, 總有可能失去一些沒有保存的文件。 電擊大概是幹擾抑鬱患者大腦中樞的紊亂狀態, 讓情緒中心正常的啟動和運轉成為可能。
顱內磁場治療是相對於比較新, 在腦殼外形成磁場來影響大腦內部微電循環。這種治療不需要麻醉, 更為安全,失憶的情況也相對輕微。 但是要取得和電擊同樣的效果會需要更長的時間。
自殺傾向和自殺
抑鬱症的病人相比於正常人來說,會更多的想到死亡的話題和場景, 他們會從普通的事物聯想到死亡。比如說開車經過一座橋, 他們會想以前有沒有人從這裏跳橋自殺, 如果跳下去的話會不會死掉,諸如此類的。 有些人還會把死亡關聯到自己,雖然沒有具體的計劃, 但是他們會有活下去沒有意義,希望自己已經死掉這樣的想法。
而有些病人會有更具體的死亡計劃,比方說, 服用大量安眠藥來結束生命,去某個地方跳河,從哪一層跳樓, 如此等等。並不是所有的人會依照計劃去真正采取行動, 但是這些有自殺計劃的人已經是高危人群了,需要緊急的幹預治療, 包括谘詢精神科醫生,情緒疏導,把他們安放在相對安全的環境裏。
根據研究的調查顯示,每1000個死亡中,有14個死於自殺。 哈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有全麵的自殺研究數據。 這些統計結果對於自殺的了解很有幫助, 希望在學習和認識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提供更多有效的幹預手段。
雖然有些自殺是精心策劃的結果, 但是通過對自殺幸存者的研究發現, 有四分之一的人從決定自殺到采取行動隻用了五分鍾的時間。 有50%的患者用5分鍾到一個小時,來決定行動。大概有13% 的抑鬱患者會在一天之前決定,第二天采取自殺行動。
雖然普遍認為自殺未遂者以後總是會再次嚐試並最終死於自殺。 但是研究表明,隻有30%的自殺幸存者會再次自殺。其中7% 最終死去, 23%的嚐試者會再次幸存。而剩下的70%都不會再試圖自殺。
當抑鬱患者得到更多的理解,就更容易獲得來自家庭朋友的幫助, 社區和學校的支持,從而更好的配合精神病醫護人員的治療。
生命本身是一場幸運和奇跡交織的旅行。 這個行程能享受到無數前輩和同輩的求知欲和創造力所獲取的知識, 發展的科技,和製作的精美音樂。 這個珍貴的行程無一例外都有終點,旅行體驗固然美好, 但偶爾也會遇到危機。生命和健康雖然堅韌,其實也很脆弱, 意外和不幸的發生,會輕易讓生命出現缺陷,甚至凋零。 不管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病痛,都可能會需要很多很多資源、 很多很多時間和耐心來修複。有時候我們比較幸運能夠獲得成功, 而有時候卻是很多付出卻是徒勞無功。 但是我們不會停下努力的腳步。真多一些理解,多一分支持, 總會讓這個旅程更為美好。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對抑鬱症多一點了解。
珍惜生命,理解病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