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傳統月 - AM1300 電台 - 我們的故事》
從1848年華人隨著加州淘金熱進入美國至今175年,當然亞裔進入美國的曆史更可追溯到1763年。百年曆史之下,如果我請問大家,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的根留在哪裏呢?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在玫瑰崗墓園裏走了走,看到了非常多讓人很感慨的畫麵。不經意間,很多朋友來美國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在祖籍國生活的時間,而時間坐標的延長,帶來了很多根源上的轉變。
在墓園裏我遇到了一家人,他們來自上海,他們祭拜的是父母。他們的父母在上海過世,也都在上海入土。幾年前,大兒子決定把父母的骨灰請到美國在安葬,原因是他和弟弟的家庭都已經在美國安頓,他們的孩子也都在美國長大,未來也必定是繼續在美國生活,所以隨著年紀增長,經常跑回國內去祭拜父母的可行性越來越小,於是他們決定把父母骨灰遷過來。他們的孩子都是十幾歲的年紀,出生長大在這裏,雖然被父母要求跪在祖父母碑前祭拜看起來有些怪怪的,但是孩子們還是默默地做了。
第二家人是母女三人,我遇到他們時,他們正忙著在一整片草地上的每一塊墓碑前奉香祝禱。了解之下我才知道,母女三人是來祭拜外婆,順便也給外婆佐近的鄰居上香,祈願外婆在這裏鄰裏和睦。兩個華人臉孔、隻能講英文的孫女也懂得遠親不如近鄰的中華傳統美德。
今年清明節,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廣東潮汕地區清明祭掃是要奉上烤乳豬的,而且條件允許的話,來祭掃的家人在祭掃之後,會一起在先人墓前如野餐般的分食所帶來的各種美食。我恰好路過這樣一個大家庭,老老少少足有二十多口人,他們不僅帶了整隻的乳豬,還帶了很多自家做的廣式點心。甚至非常熱情好心地也拿了一些美食給路過的我。看著裏麵有幾個五六歲的孩子,我問他們今天來祭拜的是誰?孩子們指了指碑上的相片,說是Great Grandfather,我問他們見過自己的曾祖父嗎?他們說沒有。我又問他們知道今天為什麽來這裏嗎?他們說是清明節,要來看Great Grandfather。
Michael是獨自前來祭拜的,他的爺爺奶奶分別葬在園區的兩個地方,也許奶奶對他個人的意義和影響更大些吧,我看到他獨一人跪在奶奶墓前許久。象Michael這樣的後人不在少數,默默一個人來,靜靜地坐在墓前,看似無聲無息,又仿佛有萬語千言。
核桃市的趙先生也是一個人來的,遇到他時他正跪在墓碑前用自備的小剪刀修剪碑前的青草,而後拿出油漆筆描寫碑文。他說在這裏長眠的是他夫人,看看時間,十三年過去了。石碑是趙先生選的,用的是一種叫Galaxy Star的大理石,黑色底色上有如點點星光閃耀。他說這是他太太最喜歡的石材,家裏廚房的台麵用的也是這種石材。然後,趙先生指了指旁邊的草地說,那是他的位置。
4月4日清明節前一天,我參加了朋友92歲母親的葬禮,老人家30年前就和閨蜜一起買好的福地。葬禮當天,閨蜜的兒子不無感慨地說,兩位一生的好姐妹終於又可以見麵了。老人家生前為人豁達,八十幾歲時參加洛杉磯的歌唱比賽得到冠軍,所以在她的葬禮上,背景音樂是老人家生前的演唱錄音,而最後,更讓人動容的是,來送老人家最後一程的合唱團的團友們,在高山上,放聲齊唱《大海啊,故鄉》。
前兩天跟我的朋友丹妮老師講起這些真實的故事,丹妮老師說沒有想到原來我們不僅僅是人移到美國,我們的根也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移到美國了。她說,在潛意識裏,我們是要落葉歸根的,根還在來時的地方,可事實上根已經紮在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