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幺六六

老幺六六 名博

願每一位同胞都有草莓吃

老幺六六 (2023-04-15 14:04:44) 評論 (28)

        眾所周知,公元2023年4月4日下午1:30分,三男一女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西線玻璃棧道翻欄跳崖自盡。22——33歲如火如荼的年齡,卻成了他們人生的終點,據報道,四位死者在遺書上聲稱自盡皆出於自願與他人無關,但遺書的全部內容至今都沒有披露。從四位死者的身份和背景來看,至少有三個共同點,他們都是離鄉背井的農民工;都出生於農民家庭;原生家庭都很窮。

    窮帶來的無望是否是他們尋求死亡的主要因素?新冠疫情帶來的就業難,收入低,是否是導致他們選擇輕生的直接原因?

     前幾天世交張姐來電說,大專畢業的孫子三月份參軍了,還有1000多元的生活費呢。又說,你不知道,現在國內找個工作太不容易了,很多大學畢業生、還有一些研究生都去送外賣。如果情況如實,可想而知農民工的就業狀況何其艱難。

     據自由亞洲電台2023年2月28日一篇題為”東莞工廠招工一小時9元,各地企業關閉哀鴻遍野”的文章報道:“中國加工業發達的廣東東莞,近期聚集著大批外省農民工,由於大量的工廠倒閉,導致當地勞動力供過於求。當地人說,由於訂單嚴重不足,開工時間得不到保障,有臨時工每小時薪水僅九元人民幣,而政府規定每小時最低工資為二十元以上。……農曆新年過後,不少農民工趕到廣東找工作。東莞橫瀝鎮一位正在找工作的趙姓網民周二告訴本台,他的許多朋友被突然關閉的企業裁員。”“在江蘇“長三角”中心城市蘇州,一批外省年輕人原以為疫情封控措施結束後,可以重新就業,但發現每月薪水很低。一位視頻拍攝者說很多人覺得工價低就自己走了,回老家。要找工作實在是太難了。從來沒想到985畢業的學曆找工作會這麽難。他之前在互聯網公司做軟件測試,去年元旦被裁員。很多人說有能力就不怕失業,可年後找工作半個多月了,隻接到一個麵試通知,以前隻要刷新簡曆就有很多HR聯係他……中國實施疫情清零政策三年來,導致數百萬家企業倒閉,大量外資撤離中國,有學者分析未來的就業環境隻會更差。河南開封網民劉先生說,三年來,他大部分時間做臨時工,沒有社保。他抱怨看不到希望:“就是看不到人生希望,啊呀,我這輩子對人生沒有什麽希望了。我回家這段時間在豬圈裏逃避人生,逃避現實。……有輿論認為,中國雖然已經結束疫情,但是一支龐大的失業大軍已經形成。一旦這個群體連基本生存都難以維持的時候,後果將變得非常嚴重。”

       四人跳崖自盡,是否是後果嚴重的一個信號?

       我對農民工比較熟悉。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在廣東東莞的一個港資企業做過行政總管。管理層的試用期工資700——900元,正式錄用以後1500元左右,技術工人的月工資600-800元,工人的工資300-500元。那個時代內地教師工資不足100元。所以,大家很滿足了,尤其對於那些上無片瓦,下午插針之地的打工仔、打工妹來說,他們覺得簡直打了一個翻身仗,盡管工作很辛苦,每天加班到深夜,年終幹到大年三十才放假。那時候完全不愁訂單,我們是一個製衣公司,生產的牛仔係列遠銷加拿大。沿海開放城市的外資企業都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國道和高速公路上往返於香港和大陸的貨櫃車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那些辛苦勞作的農民工,每一個人都懷揣著希望,每一個人都在夢裏描繪著真實的藍圖,譬如春節回家給老人小孩買幾樣像樣的禮物、幾年後回家鄉蓋一棟房或者開一個小商店或餐廳……他們辛苦著憧憬而快樂著。周末休息一天,我會抽空到女員工宿舍去坐坐。看見打工妹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在聽收音機,有的在寫日記,她們來自於五湖四海,最小的隻有16歲。她們的臉上時常掛著純真的笑容,真的是苦並快樂著。中國人大多很容易滿足,中國的農民大多很樸實,但凡有一點希望,他們就會隱忍個人的苦楚和傷痛,等待盼望著美夢的實現。

      那四個年輕人之所以決絕地投入死神的懷抱,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們覺得人生毫無盼望可言。由此想到假如他們有信仰呢,會不會找到一個精神支柱讓他們度過人生的難關。我記得自己剛剛離鄉背井到南方的那幾年,也遇到不少的困難和挫折,職場競爭、語言不通、思念親人、父母在兩年之內離去……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去教堂坐坐吧,於是我有了依托。而前幾年聽說大陸關閉了所有宗教場所,並杜絕一切活動(聽說最近有所恢複),最近我上網查了一下,大陸的書店依然買不到《聖經》。信仰的缺失是導致人們悲觀失望的原因之一。如果一個民族在這方麵永遠是一個漏洞,那麽人們內在的支撐必然傾斜。

      我個人所經曆的苦難遠遠不及農民工(包括那四位輕生的年輕人)那麽深沉。假如他們連9元一小時的工作都找不到,假如他們連食宿都無力支付了,假如……你還要他們做中國夢,恐怕很難激發他們的興趣。

     脫貧致富是一個低門檻的中國夢,但是在一些地區和群體中並沒有得到實現。再加上這幾年的疫情襲擊,無疑是雪上加霜。前不久在網上流傳中國貧困區大涼山一位年輕人(“墨茶Official)的遺言:“……特別特別想吃草莓,可惜太貴了。” 聽了真的好寒心。

     這段時間我經常買草莓。不但自家吃,還送給朋友。誠然,我十分情願送給"墨茶Official"們分享,但是這種分享隻能求得暫時的安慰,如若要改變目前令人遺憾的狀況,那麽社會製度的改革勢在必行。

     想到那些還在貧困線上掙紮的人很是無奈。唯有為他們祈禱,唯有珍惜擁有“草莓”的生活才是。

 

       願每一位同胞都能吃上草莓